大家好!我是张其成。我们在遇上极其不可思议的事情时候,总要大喊一句“我的天啊!”就连西方人也是这样,遇到震惊或者急事也会大喊一句“oh my god!”这个全球通用的万能感叹句呼唤的“天”到底是什么?它凭什么能得到所有人的求助?毫无疑问,能成为所有人依靠的“天”就是万事万物的主宰,所以人们在遇到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向它呼唤。不过在不同的民族“天”的含义并不相同,在西方“god”是指上帝,而在中国“天”是指“天道”。什么是天道?天道有什么特性呢?请看《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这一章老子将“天之道”和“人之道”作了对比。开头说:“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把天道比喻成拉弓射箭。天道,不正像拉弓射箭吗?高了就压低它,低了就抬高它;多余了就减少它,不足了就补充它。拉弓射箭要根据靶子的高低来调节弓箭瞄准的位置,又要根据距离的远近来调节拉弓弦(xián)的长度,拉弓弦的长度是和力度成正比的,力度越大,弓弦拉得越长。关键在于调节到合适的位置和长度。只有调到合适的程度,才能一发中的。文中的“高”、“下”指弦位的高低,“有余”、“不足”指拉弦的长短。“抑之”、“举之”指压低、抬高弓箭的位置,如果弓箭瞄准靶子的位置太高了,就要压低一些;如果太低了就要抬高一些。“损之”、“补之”指减少、增加弓弦的长度,如果弓弦拉得太满了,就要减少一些力度,要松开一点;如果拉得不够就要增加一些力度,要拉紧一些。总之是要调节到整体的平衡、合适的程度。
老子归纳“天道”的特性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天道就是减损多余而补充不足。从拉弓弦的比喻中引申出普遍适用的道理,拉弓弦的高、下、有余、不足都是一种不和谐的状态,都无法射中靶子,只有经过“抑之”、“举之”“损之”、“补之”才能调节到合适、均衡、和谐状态,而只有合适、均衡、和谐才能射中靶子。说明天道可以将不和谐协调为整体平衡、和谐,具有公平中正的特征。河上公说:“天道损有余而益谦,常以中和为上。”天地自然规律总是对待统一、互补共生的,比如日月往来、四季交替,日中则昃、月满则亏,寒极而热、热极而寒,都是均衡的,它不会让某一种事物或现象永远强盛,让另一种事物或现象永远弱小。比如天上太阳把阳光洒向大地,大地上所有人都会晒到阳光,不会因为你是有钱还是没钱就晒不到阳光;天要下雨,地上所有的人都会淋雨,他不会因为你个子高或者个子低就不淋雨,当然不包括打伞或躲在屋里。所以天道是最公平的。如果人类违背了天道公平原则,就会遭到天的惩罚。“天道”既不是上帝的主宰,也不是人为的作用,不是外力的作用,而是自然而然的,是事物自身运动的规律和法则。
我在讲解《道德经》第七十三章“天之所恶”“天之道”“天之网”时说过,当代中国最大的危机是信仰危机。我们祖祖辈辈的中国人是有信仰的,那就是信仰“天”,信仰“天道”。老子说的“天”有好恶、有意志,能奖善罚恶,威力无边。“天道”既是宇宙天地的本性,又是宇宙天地运行的规律和法则,如果违背天道必遭天谴,“天网恢恢,疏而不失”。
老子接着说:“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人类的法则却不是这样,是剥夺不足的,用来供奉有余的。人道与天道恰好相反,天道是“损有余而补不足”,天道法则是公平、均衡的法则;人道却是“损不足以奉有余”,减少不足以增加有余,这样有余者更加有余,不足者更加不足。这是极不公平、极不合理的。老子生活的那个时代天子、诸侯、大夫、平民等级制度很严格,本来已经富有的统治者掠夺贫苦的平民百姓,富得更富,穷的更穷,两极分化十分严重,所以老子痛斥这种不公平的现象是违背天道。这种违背了“天之道”的“人之道”,应该彻底纠正,回复到天道上来。那么谁能够做到这一点呢?
老子说:“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谁能够把有余的东西拿来供奉给天下不足的人呢?只有有道的人。从古到今那些富豪们有没有愿意把自己的钱财拿出来分给天下穷人的呢?不能说没有,只有极少极少。这些极少的人为什么能这么做?因为他们懂得天道。比如春秋时期越国大夫范蠡一生艰苦创业,三次经商成为巨富,三次广散家财救济贫民。自号“陶朱公”,淡泊名利,88岁寿终正寝。被后世尊为财神、商圣。范蠡是个真正的“有道者”,一个按照天道做事的圣人。
对作为得道统治者的“圣人”来说,是可以将天道的公平原则落实到治理国家、治理百姓上,消除二元对立,消除两极分化,实现社会大同。其中关键是统治者要带头将“有余者奉天下”,要奉献出自己的财富去救济“不足”的贫穷人。以天道的公平原则,实现人间的和谐局面。
老子最后说:“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因此圣人有所作为而不自恃己能,有所成就而不据为己有,不愿意显现自己的才能。这是对有道的统治者说的,他有所作为、有所成就,一定不能自大自夸,不能据为己有,要把才能隐藏起来。“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前面已经多次出现。“其不欲见贤”是第一次出现,“见”同“现”,“贤”是才能。“其不欲见贤”是不愿意表现才能。这句话是从天道公平性原则来说的,统治者本来就居在高位,如果还要炫耀自己的作为、成就、才能,那就不公平了,就违背“天道”了。
“天道”法则是任何时代、任何地域都应该遵循的法则,这样整个社会就公平、和谐,如果违背天道的公平性原则,把财富聚集在少数几个人或者少数阶层手里,还要剥削大众的利益,那么必定要遭到报应、遭到惩罚。比如最近连续暴雷的那几个富豪,都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攫取巨额利益,害得那么多老百姓失去辛苦一辈子赚来的钱。结果怎么?天怒人怨,遭到报应。还有一种现象值得警惕,我接触过很多企业老板,他们好多人告诉我他们子女这一代出问题了。我认真听他们讲着各自子女这样那样的问题,发现他们子女的问题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极度自尊,一类是极度自卑。什么是极度自尊呢?他们认为反正家里有钱,我吃喝嫖赌有什么关系?他们还不怕做坏事,反正钱能摆平一切。什么是极度自卑呢?他们认为父母能力太强了,已经什么都做好了,我怎么都比不了,这一辈子躺平混混算了。这两类问题其实也从反面验证了天道的公平性,父母太“有为”可能会导致子女的无能。所以在教育子女问题上也要“损有余而补不足”,我们只有做符合天道的事,比如不能一味积累财富,要多做慈善,多做利他的事,给后代做一个榜样,后代才能有所作为。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还应该怎样做才符合天道呢?请听下一讲。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