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7:为什么说人民不怕死是最危险的?

087:为什么说人民不怕死是最危险的?

00:00
14:25

大家好!我是张其成。大家都听说过“越俎代庖”这个成语,这是《庄子·逍遥游》说的一个故事,尧帝听说有个叫许由的隐士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懂得怎样治理国家,而且为人正直,很受百姓的爱戴,尧帝决定把帝位禅让给许由。他找到许由表达了自己的想法,许由说:“我不能越俎代庖,您可以想一想在举行祭祀仪式的时候,管祭祀的人不可能因为厨师很忙,就丢下手中的祭祀用具去替他做菜。如果我接替您的位置,就会像那掌管祭祀的人去替厨师做菜一样荒唐,这是行不通的,所以您还是让我过现在的生活吧。”之后许由就在颍水之滨洗耳朵,然后连夜逃到箕山隐居了起来。“越俎代庖”这个成语本义是说超过自己职责和能力范围去处理别人的事情。从反面告诉我们要各司其责,不能僭越。可是老子《道德经》第七十四章却说了一种僭越的现象。我读一下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斲(zhuó)。夫代大匠斲者,希有不伤其手矣。”
先看开头一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这句话非常有名,意思是人民不害怕死亡,怎么能用死亡来吓唬他们呢?“奈何”是古汉语中一个用于反问的常用词,意思是怎么、为何,用反问的形式表达否定的意思,“奈何以死惧之?”表示没有办法用死来让人民害怕,“惧之”意思是让他们恐惧。马王堆帛书乙本这句话是:“若民恒且不畏死,奈何以杀惧之也?”如果人民早就不害怕死亡了,怎么能用杀戮来吓唬他们呢?“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常常被用来说明人民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其实老子的本义不是赞扬人民不怕死,而是在警告这种现象很危险。这是对一个国家的统治者说的,是说如果这个国家的人民到了连死都不怕的地步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到了这一步,你就没有办法再使用死刑了,一切刑法都起不到警戒的作用,这个国家就失控了,无法管理了。那么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因为统治者平时长期欺压百姓、威逼百姓的结果。老百姓在苛捐杂税、横征暴敛、重罚酷刑之下,早已痛苦不堪,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还怕什么死呢?唐代柳宗元写过一篇《捕蛇者说》,有一句名言“苛政猛于虎”,苛捐杂税比老虎还要凶猛,所以老百姓干脆去捕蛇,被蛇咬死了也是开心的事。当统治者不把百姓当人看,长期压榨百姓,那么你再用死来威胁百姓是毫无用处的。当百姓被逼走投无路时,就会揭竿而起、冒死反抗,推翻统治者,这也就是第七十二章所说:“民不畏威,则大威至。”
所以老子说:“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如果使人民总是害怕死亡,对那些捣乱的人,我就可以抓来杀掉,那么谁还敢捣乱?“为奇者”是本指那些做奇怪事情的人,也就是违法乱纪的人。“吾得执而杀之”的“执”是提手旁,是抓捕的意思。对那些违法乱纪的人,我把他抓来杀掉,那么谁还敢违法乱纪呢?马王堆帛书乙本是“使民恒且畏死,而为畸者,得而杀之,夫孰敢矣?”意思和通行本一样。都是要让人民害怕死亡,这样才便于管理。前提是人人都怕死,那么把一个违法乱纪的人抓起来杀掉,对于人民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警戒,谁也不敢去违法了。否则杀掉一个犯人对不怕死的人来说是没有任何警戒、恐吓(hè)作用的。那么怎么让人民都害怕死亡呢?当然平时不能处处欺压剥削百姓、不能让老百姓过着生不如死的生活,让老百姓有活下去的愿望,有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这样死刑才有巨大的震慑力。另外在对犯法犯罪分子量刑的时候,也要注意不能动不动就给人判死刑,死刑这种方法偶尔用一两次,杀鸡儆猴,是有作用的。如果太频繁,不该判死刑的都判为死刑,那就是草菅人命,不仅起不到惩戒作用,反而会激起人民造反。所以执法量刑的时候要讲人道主义。我们都知道新加坡有鞭刑,对犯重罪的犯人,首先要全面体检,通过体检了才可以被执行鞭刑,最低是打三鞭,最高是打24鞭。先将犯人赤条条绑在刑架上,鞭打的部位是臀部,打鞭要求使尽全力,一鞭下去,皮开肉绽,疼痛难忍。打完一鞭后,医生马上要进行检查,一旦发现受刑者不能承受下一次鞭打了,便停下来。鞭刑是要让犯人受到最大程度的疼痛,最小程度的永久伤害。因此这种鞭刑的震慑作用是巨大的。试想一下如果一个人成天都受到像鞭刑那样的痛苦,那鞭刑对他就不起作用了。
所以老子极不希望“民不畏死”这种局面发生,他告诫统治者要改变管理方式,采用无为而治的方法,“使民常畏死”,让人民重视自己的生命,珍惜自己平静正常的生活。这个时候就是便于治理了。这就是管子所说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老百姓的粮仓充足,丰衣足食,才能顾及到礼仪,重视荣誉和耻辱,这个时候重罚死刑才能真正起到震慑“为奇者”——违法乱纪的捣乱者的作用。
那么由谁来负责行刑呢?老子说:“常有司杀者杀。”总是有行刑官来主管杀人。“司杀者”指主管杀人的人,也就是行刑的官员。“司”是主管的意思,比如“司令”就是主管命令。“司杀者”的任务就是专管杀人。但这里“司杀者”暗指天道,也就是自然规律、自然法则。因为只有天道才能主宰万物和人的命运。“司杀者杀”意思是行刑官在主管杀人,实指天道主宰人的死亡,主宰人的生杀大权。如果违背天道就会遭到惩罚甚至死亡。
老子对代替天道杀人的统治者发出警告:“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斲。代大匠斲者,希有不伤其手矣。”那些硬要代替行刑官去杀人,就像代替木匠去砍木头一样。代替木匠去砍木头的人,很少有不砍伤自己手的。“是谓代大匠斲”的“大匠”就是木匠,“斲”字右边偏旁“斤”表示斧子、刀子的意思,这里做动词,意思是用刀斧砍。木匠的职责是砍削树木,行刑官的职责是杀人。是不能“越俎代庖”,不能替代的。代替行刑官去杀人这句话实指代替天道去杀人。谁代替天道去杀人?当然是那些无道的统治者。老子认为人的生死本来是天道决定的,任何人都不能代替天道去杀人。庄子也说过人是“适来,夫子时也;适去,夫子顺也。”意思就是一个人偶然来到世间,这是他顺天时而生;偶然离去了,这是他顺天时而死。《黄帝内经》也说,一个人只要“合同于道”,就能“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如果不合同于天道,就会夭折。所以说只有天道才能主宰人的生死,可是无道的统治者却为了自己的利益、为了加强自己的统治,滥用刑罚,肆意杀人,草菅人命,那些本来应该享尽天年的人却在青壮年时遭到杀戮,这不是统治者在代替天道杀人吗?老子痛心疾首,对这种企图代替天道的行为痛加谴责,并发出忠告。
“代大匠斲者,希有不伤其手矣”,代替木匠去砍木头的人,很少有不砍伤自己手的,肯定会被反噬。这是说统治者企图代替天道去主宰人的生死,一定会受伤,不仅伤其手,会伤其身、伤其头了。我们任何人都要各司其职、各行其道,各干各的事,各干各的活,千万不能“越俎代庖”。尤其不能替代天道,去做违背天道的事,否则一定会自取其辱、自毁其身。
那么统治者应该怎么做才能使人民拥护呢?请听下一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