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上午,“万千气象看四川——甜美内江行”“美乡优城”主题采访团,走进隆昌市黄家镇长螺村祁家咀院落。百亩荷塘环绕小院,一条蜿蜒曲折的道路,串联起家家户户,一幅和美乡村画卷跃然眼前。
金秋时节,在内江广袤的农村大地,还有不少这样的美丽院落。去年以来,内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大力推进农村面貌改善行动,清杂去乱,完善农房功能,补齐基础设施短板,优化人居环境,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黄家镇长螺村祁家咀院落新修的便民道
修便民路建微菜园
老房趁机翻新 村民乐开了花
祁家咀院落一共有72户216人,是黄家镇改造体量最大的院落。该院落自2023年12月开始改造,2024年2月竣工,实现了脏乱差到净齐美的完美蝶变。
“以前这些路又窄又烂,尤其是下雨天,出门一点都不方便。周围还有10多处危旧房屋,存在安全隐患。”黄家镇长螺村党总支书记、主任张清录说,院落改造最明显的变化就是拆除了残垣断壁,新修了便民路,新增了13亩的微菜园,整个院子变得宽敞明亮,干净整洁。
改造过程中,施工队最多有上百人,工人中除了外来人员,还有不少本村村民。长螺村发动泥水匠、石匠等能工巧匠以及勤杂工参与院落建设,在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解决其积极性不高、配合度不够等问题。
村民刘全会热情地招呼记者进她家看看,厨房里灶台、案板、墙面铺上了崭新的瓷砖,厕所除了贴砖,还新装了蹲便器、更换了门。当记者询问是否是新房时?刘全会笑着答道:“20多年的老房子了,这次趁机翻新。”
村民刘全会家的厨房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废物利用让老物件焕发新生
10月11日,当采访团来到威远县东联镇李家坪村后壁冲聚居点时,休闲广场上的一张石桌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圆形的石块中间还有一个方形小孔,这是怎么一回事?
“这是村民家废弃的石磨。”李家坪村党委书记曹勇在给大家伙揭秘的同时还指着桌子下方的地板说,原本地上应该是水泥地,而村里把拆了房子的废砖利用起来,直接铺在了地上。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是后壁冲聚居点在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中最大的亮点。村民们利用拆除残垣断壁剩下的废石、废砖、废瓦等“四旧四废”来完善房前屋后基本居住功能,比如将废弃的条石用来铺路,废弃的瓦片作为微菜园的围栏。
废水缸、废猪槽、废陶罐等老旧物件经过改造后,成为了点缀院落的小景观。“起码节约了十万的成本。”曹勇说,废物再利用,既节约了经费,又让乡村老物件焕发了新生命,更保留了乡村印记。
威远县东联镇李家坪村后壁冲聚居点石磨当作石桌
5年时间逐步改善
全面建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两个院落的可喜变化,是内江市农村面貌改善行动的真实缩影,也是“千万工程”内江实践的生动注脚。
内江是典型的丘陵地区农业大市,平原浅丘地形占幅员面积93%,农村人口占全市总人口72%。过去,受多重因素影响,该市面临着镇村风貌杂乱失序等问题。
2022年12月,内江市委八届五次全会把实施农村面貌改善行动作为全市六项重点任务之一,从2023年开始,力争用5年时间推动全市70个镇和7个涉农街道面貌整体改善,全面建成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2023年内江启动了首批18个目标镇、260个村的农村面貌改善工作。2024年,该市一边开展“回头看”,排查整改问题,一边稳步推进第二批19个目标镇、266个村农村面貌改善行动。
在改造过程中,内江创新“拆旧留权”模式,依法保障农户权益,与农户签订《农房整治拆旧留权协议》,清理闲置破损农房、残垣断壁等1.8万余间,利用“拆旧”后的闲置地块推广美丽乡村“小组微生”模式,建设“微菜园”“微禽园”等5.2万个。改造20户以上聚居农户院落1633个,全面完善院落公共区域便道、院坝、排污等设施。
以农村面貌改善行动,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内江坚持因地制宜,明确每个村重点发展1-2个特色产业,每个镇重点发展1个以上主导产业,累计建成国家农业产业强镇5个,擦亮了中国血橙之乡、黑猪之乡等7块国字号金字招牌。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