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内心没有物欲,胸怀就像秋日的蓝天和浩瀚的大海一样;闲坐时有琴书相伴,生活就像神仙一般逍遥自在。
古人说:“世味哪有法味浓。”深入经藏,其味无穷,真正尝到法味。正如《论语》所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之乐,是从内心流露出来的喜悦。
故事|上行先生
庾诜,字彦宝,河南新野人,南北朝时期南梁名士。
庾诜自幼父母双亡,但他聪慧好学,精通经史百家,对围棋、射箭、算术、工艺制作等方面都很有造诣。
庾诜性情恬淡质朴,酷爱山水。他家中有一座十亩(相当于一个足球场的大小)大的宅院,其中假山、水池的面积就占了一大半。庾诜布衣素食,知足常乐,不喜欢置办产业,也不愿与人争执。
一天,庾诜雇船往家里运一百五十石米,同行的人也有三十石米。到达目的地后,那人却说自己的米是一百五十石,而庾诜只有三十石。庾诜一句也不争辩,任由那人取走。
有一次,庾诜家中失火,他不顾其它,只从火里抱出一堆竹简书,救火的乡邻问庾诜为何如此,他回答:“我的藏书没事就好!”可见其爱书心切。
庾诜的邻居被人诬陷偷盗,被官府捉拿。庾诜便把自己的书籍典当了二万钱,帮邻居应付官司,赎还抵罪。邻居获免后,对庾诜非常感激,庾诜说:“我不过是怜悯天下无辜之人蒙受冤屈罢了,哪里指望感谢呢?”
庾诜平生不喜欢与人交往,很少有关系密切的朋友,只有梁武帝萧衍在年少时与庾诜交好。梁武帝登基后,屡次请庾诜入朝为官,但庾诜每次都婉拒了。
庾诜到了晚年,尤其尊崇佛教,在家里设立道场,每天从早到晚礼忏拜佛,日诵《法华经》一遍,从不间断。
有一天半夜,庾诜见到一位举止不俗的僧人,自称“愿公”,愿公称庾诜为上行先生,送给他一束檀香后就离开了。
梁武帝中大通四年(公元五三二年),庾诜突然从梦中醒来,说:“愿公又来了,我不能在此地久留了!”说完就安然逝去,享年七十八岁。满屋子的人都听到空中有声音吟唱道:“上行先生已经降生在弥陀净土了。”
梁武帝听说后,赐谥号“贞节处士”,以表彰其高尚坚贞的情操。
庾诜一生老实做人,淡泊名利,与世无争,故得善终。庄子说:“其嗜欲深者,其天机浅。”世人多被名利物欲所惑,就如乌云蔽日,如何能感受到阳光的明媚灿烂、春风的和煦温暖呢?去除嗜欲杂念,天地才会显露它的宽广,人生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