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5:为什么说给别人压力终会反弹?

085:为什么说给别人压力终会反弹?

00:00
13:06

85、为什么说给别人压力终会反弹?
大家好!我是张其成。大家一定都注意到这种现象:当我们把皮球向下扔的力气越大,皮球弹得越高。也就是说当你对皮球施加多大的力,皮球就会以相应的力反弹回来。这就叫“皮球效应”。这和牛顿第三定律是一致的,作用力越大,反作用力就越大。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这一原理其实老子早在《道德经》第七十二章中就已经阐明了。我读一下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xiá)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老子开头说:“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意思是人民不害怕威压,那么大的祸乱就要来到了。这句话中的两个“威”意思是不同的,“民不畏威”的“威”指威压,也就是强大的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权势、压力。“则大威至”的“威”是指威胁、灾难,“大威”就是大的威胁、大的灾难。河上公解释“威,害也。人不畏小害则大害至,谓死亡也。畏之者当爱精神,承天顺地也。”将前后两个“威”都解释为危害、威胁,把“民不畏威,则大威至”解释为人民如果不害怕小的危害,那么就会招来大的危害,就会死亡。所以在小危害时就要警惕,要爱惜精神,顺承天地之道。虽然这种理解也说得过去,但我认为这里的重点还是在讲人民不害怕威压就会招来大灾难。我们要好好思考一下为什么“民不畏威”——人民不害怕威压?一般情况下,人总是害怕威压的,等到一个人连威压都不害怕的时候,说明已经麻木了、心死了。当时人民处在统治者相互争夺的环境中,战争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苛捐杂税又压迫得人民喘不过气来,人民时时处处受到统治者的威逼,生活艰难,朝不保夕,生不如死。在这种情况下,还怕什么威逼?还怕什么死亡?当一个人生活被极大剥削、身体被极大摧残、人性被极大扭曲的时候,最容易走上极端。为了生存必然会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比如抢劫、偷窃,甚至发生弱肉强食、“易子而食”的可怕情景,社会生活就会由此带来混乱。官逼民反,对威压他们的统治者,人民必然会组织起来,奋起反抗,武装暴动,最后推翻威压百姓的统治者。所以老子说一旦百姓什么威逼都不怕的时候,就大祸临头了。这是老子对当时暴政的一种抗议,也是为统治者敲响的警钟。“民不畏威”与后面第七十四章的“民不畏死”意思相近。一旦人民不畏惧统治者的威压甚至不怕死的时候,那么大的祸乱就要到来了。为什么?因为统治者长期威压百姓,把百姓逼得走投无路,百姓们意识到反正横竖都是无路可走,那只好铤而走险;反正再怎么害怕也没用,那就无所畏惧,把统治者推翻。
这种反噬的力量和统治者施压的力量是对等甚至超等的。牛顿第三定律告诉我们: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统治者给人民多大的威压,人民就会给统治者多大反抗力量,这种反抗力量往往会大于威压力量。看看历史上那些以暴政、威压对待百姓的朝代,最终结局就明白了。秦国横扫六国建立秦朝,加强君主专制,急政暴虐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对农民的剥削压迫,终于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秦王朝仅仅15年就亡国了。再看蒙古铁蹄践踏欧亚大陆,建立元朝,元朝后期政治腐败,向汉人收取各种名目繁杂的赋税,民族压迫十分严重,导致多地汉人揭竿起义,结果元朝持续89年而亡。所以说“民不畏威,则大威至。”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暴力的统治者最终会被人民推翻。


所以老子告诫统治者:“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意思是不要侵扰人民的起居,不要压榨人民的生活。“狎”,狎:玩耍,玩弄,此处引申为侵扰。 帛书本“狎”作“闸”,是截断、关闭的意思。“居”,本义是居住,引申为生活。“厌”,通“压”,压迫、压制。两句的第一个字“无”,通“勿”。这是老子对统治者的劝告。老子要统治者关注民生,要懂得关爱自己的百姓,给百姓以正常起居的生活,让百姓安居乐业,过恬淡虚无的生活,而不要压榨人民生活,不要关闭人民谋生的门路。千万不要造成“民不畏威”的局面,一定要从人民的日常生活开始防微杜渐,自我克制,给老百姓生路,其实就是给自己生路。老子“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的告诫在当今社会上级领导对待员工很有启发作用,当领导的一定要关爱员工的切身利益,关爱员工的日常生活,千万不能成天耍威风。如果你总是训员工甚至骂员工,一开始的时候,你的员工肯定有点害怕,久而久之,他就习惯了,疲了,他反而不害怕了。当然如果这个领导对员工太过分,甚至压榨、剥削员工,那么一定会遭到反抗,会被诉之法律,受到法律的制裁。


总之,领导“无厌其所生”,为什么呢?老子说:“夫唯不厌,是以不厌。”两个“厌”意思不同,前面是压迫的意思,后面是厌恶的意思。正因为不压制人民,所以才不会被人民厌恶。前面的主语是统治者,后面的主语是老百姓。老百姓是不是厌恶统治者,完全取决于统治者自己的做法,自己是不是压迫老百姓。如果不压制人民,人民就不会厌恶统治者;如果压制人民,人民就会厌恶统治者。以此给统治者提出忠告。
“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因此圣人了解自己却不自我表现,珍爱自己却不自显高贵。对一般人来说,自知往往会自见——自我表现、自我夸耀,自爱往往自贵——自显高贵、瞧不起人。可是圣人——得道的统治者却不是这样,能做到自知——自我了解而不去自我表现;自爱——自我珍爱而不自显高贵。“自知者明,知人者智”,人生最难了解的就是自己,但你要了解自己,又不要“自见”,不要去追求自我表现。你要珍爱自己,爱惜自己,但是不要去自显高贵,觉得自己高人一等,高高在上,目中无人。
这是一般人很难做到的,但“圣人”是可以做到的。所以老子要求统治者:“故去彼而取此。”所以要舍弃后者而采取前者。后者就是自见、自贵;前者就是自知、自爱。“去彼”就是舍弃自见、自贵;“取此”要采取自知、自爱。因为这种做法是符合天道的。
那么无论是作为一个领导还是作为一个普通百姓应该如何按照天道来做呢?请听下一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