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4:一个人怎样才能不得病?

084:一个人怎样才能不得病?

00:00
13:06

84、一个人怎样才能不得病?
大家好!我是张其成。我在喜马拉雅音频课《张其成讲黄帝内经》中,专门讲过《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的一句名言:“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黄帝内经》讲的“圣人”是指懂得“道”的高明医生,他们不等病已经发生再去治疗,而是在疾病发生之前就治疗,如同不等到乱事已经发生再去治理,而是在它发生之前就治理好了。《四气调神大论》接着说:“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如果疾病已经形成再去治疗,乱事已经形成再去治理,那就好比口渴了再去打井,战乱发生了再去制造兵器,那不是太晚了吗?这一“治未病”的思想其实源于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一章。我读一下七十一章: 
“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
这一章讲“知”与“不知”、“病”与“不病”的辨证关系,充满了哲理。开头两句:“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知不知,尚矣”的“尚”就是“上”,是上等,高明的意思。“知不知”是什么意思?很多人解释为“知道自己不知道的”,和后面的“尚矣”连起来,那就是:知道了自己不知道的,是高明的。如果这样理解就不符合常识了,因为人生的过程就是不断了解未知的过程,所以无所谓高明不高明。结合后文可见,老子的意思其实是:知道却自以为不知道,也就是明明知道却不以为知道,这才是最高明的。这正是得道的“圣人”的写照。“圣人”是真正的知晓万物但却表现为“无知”的人。要注意“知不知”与前面几章中出现的“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行无行”、“欲不欲”、“学不学”,看起来用词形式一样,其实句式是不同的,后面这些句式都是动宾句式,头一个字都是动词谓语,后两个字是名词宾语;而“知不知”却是并列句式,相当于“知而不知”,第一个“知”是动词,后面“不知”也是动词词组。所以“知不知”是知道了但却自以为不知道。
为什么说“知不知”——知道了却自以为不知道是一种高明的境界?河上公说:“知道言不知,是乃德之上。”意思是懂得“道”却说不懂得,这是高尚的品德。其实不仅是言语上说不懂得,而且内心里就觉得自己一无所知,这才是最高明的。人一定要放空自己,要有空杯心理,不要觉得自己懂得“道”就了不起,因为真正懂得“道”的人根本不会觉得自己是搞懂的,而是自然而然本来就是这样的。“道”不是一种知识体系,也就不需要刻意去知或者不知。所以真正知道的人并不自以为知道。晚于老子一百年的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也说过类似的话,他说:“我知道我不知道”,这句话原意是:“我只知道一件事情,就是我一无所知。”“我知道我什么都不知道”。所以苏格拉底是最智慧的人。看上去“苏格拉底无知”和“苏格拉底智慧”是矛盾的,其实并不矛盾。苏格拉底的“无知”是一种谦虚,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自卑。他意识到一个人真正知道的东西太少了,只有神才真正知道。与神比较,人什么都不知道,神什么都知道。苏格拉底和老子相比,虽然都肯定自己是无知的,但苏格拉底把真知交给了神,而老子把真知交给自己,自己是可以真正洞察事物真相、现实本质的。老子的“知”是一种“无知之知”,是“知而不知”。


与“知不知,尚也”相反,老子说:“不知知,病也。”“不知知”和“知不知”意思相对,相当于“不知而知”,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就有毛病了。明明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不懂装懂,不会装会,这种人当然就有“病”了。“病”是指不正常,有缺陷。老子这里讲的“不知知”是针对“道”而言的,那些并不懂“道”却假装懂“道”的人,是有病的。河上公说:“不知道言知,是乃德之病。”不懂得“道”却说懂得,这是品德上有毛病了。现代社会这种“不懂装懂”的人大有人在,其中一部分是有意的“不懂装懂”,而大部分则是无意的“不懂装懂”,前者是浅薄,后者是蒙昧。所谓无意的“不懂装懂”,是指根本就不懂却没有意识到,自己还觉得什么都懂,这是多么可悲,多么反常。


孔子在这个问题上也有明确的态度。有一天他对自己的学生子路说:此句出自《论语·为政》,原文是: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子路啊!我要告诉你: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孔子对子路说这句话的时候语气是非常严肃的!老子这句“不知知,病也。”用了“病”这个词,说明对不懂装懂的人是非常反感,对这种现象是非常痛心的。相比较而言,孔子说的“知”与“不知”是对所有事物而言,老子说的“知”与“不知”是对“道”而言,也就是对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的根源、规律而言。孔子偏于讲现象,老子偏于讲本质。所以老子讲的“不知知”的人就要多得多,因为对真正懂“道”的人毕竟是少数,但没有关系,只要承认自己的“不知”“无知”,然后去问道、求道就可以了。
老子接着对怎么不得“病”做了回答:“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圣人没有毛病,是因为把病当成病。“不病”指没有毛病,没有缺陷。“病病”,前一个“病”是动词,“把……当作病”的意思;后一个“病”是名词,毛病、缺陷。“病病”就是把毛病当作毛病,把缺陷当作缺陷。“以其病病”的“以”是因为的意思。这一句紧接着上一句的“不知知,病也”,这个“病”就是指不知道而自以为知道的毛病、缺点。如果把这个缺点当作缺点来看待,也就是意识到“不知而知”是缺点、是毛病,那么就会去改正它、克服它,这样当然就不会有毛病、缺点了。如果不把“不知知”当作毛病,当成耻辱,反而当作正常的行为或者荣耀的事,那么永远也不会改正、克服。所以能“病病”者是圣人,不能“病病”者是庸人。
最后老子说:“夫唯病病,是以不病。”正因为把病当成病,所以才不会有毛病。这个“病病”不是指一天到晚都害怕毛病,而是指没毛病的时候要提防毛病、预防毛病;或者是在毛病刚刚出现苗头时候,就重视它,把它消除掉,这样当然就不会有毛病了。《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这种“治未病”的思想就受到《道德经》“不病”思想和《周易》“预防”思想的影响。“治未病”包括未病防病、有病防变、病后防复发等,这都是“病病”的体现,这样就不会有毛病了。老子这句话主要是对统治者说的,一个统治者如果在一个国家的混乱还没有形成的时候或者刚刚出现一点苗头的时候,就高度重视、高度警惕,防微杜渐,采取措施把它治理了,那么这个国家就不会得病。
那么一个国家混乱的苗头是什么呢?请听下一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荒城之月47

    上医治未病

  • 晓燕_zhao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