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在西方那里很吃得开。前阵子拜登在自己老家开了美日印澳峰会,莫迪也是座上宾之一。说起来他跟美国关系不错,跟日本关系也很好,他家里一直难产的高铁就是跟日本合作的。
不过二战期间日本可是没放过印度,也派兵意图侵占。说来也是怪事,日军在中国打侵略战争打了14年,跑去印度打了5个月就放弃了。仔细探究一番发现,其中的原因令人哭笑不得。
日本当年为什么要入侵印度?又为何坚持几个月就放弃了?
他为何盯上印度土地
1942年日本打败了英军侵占了缅甸,对它来说下一步面临两个选择,一个是刚打了大仗需要就地休整,另一个是乘胜追击继续往南亚进攻印度。对于如何选择日军内部意见不一就吵了起来。
另一边呢同盟国也在讨论作战选择,一个是在亚洲反攻缅甸,因为当时英国控制的印度和缅甸是中国战场的补给线,这条补给线被切断了那对战场是非常不利的。
另一个是在欧洲开辟第二战线,对德军形成两面夹击,为此盟军制定了缜密的登陆计划。最后跟据欧洲优先的战略,1943年同盟军决定推迟反攻缅甸计划但备战工作必须先做好,像修路建机场、运武器和物资统统安排上。
这个时候日军已经猜到同盟军会夺取缅甸打通补给线,之所以还没动手无非是还没准备好。当时他们是两边作战,在西太平洋那边跟美澳联军打得热火朝天,在东南亚这边跟英军缠斗,这要是等同盟军准备好了动手那他们就被动了。
另外到了1944年的时候整个战场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同盟阵营开始逐渐占据上风,这让日军更加焦虑,他们迫切想要扭转颓势,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缅甸无论如何不能丢。
基于这样的考虑日军决定趁盟军还在准备就先动手,直接攻打印缅边境英帕尔一带。不过盟军那边丢了缅甸之后也有意识地加强了印度的防御措施,在边境一带修了牢固的防御工事,还建了不少军用机场和弹药库。
1944年3月日军率先对英帕尔出手,首要目标是拿下那里的英军基地。当时日军的思路是进行密集的猛烈的攻势,意图利用闪电战突破英印联军防线。不过他们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因为什么呢?
打5个月就放弃了?
因为担心等到盟军准备充分出手会陷入被动,日军决定争分夺秒先发制人,这意味着他们并没有经过精心准备就仓促发动进攻。他们想着给盟军打个措手不及,但没想过准备不足也会让自己措手不及。
日军士兵一到战场有点傻眼了,因为英帕尔这个地方作战条件实在太艰苦了,不是平原沼泽河谷就是茂密的雨林,要是不能速战速决快速拿下他们很可能都没法活着出去。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日军最初进攻非常猛烈,重型火力掩护地面部队作战凶狠,一度击退了英印联军。不过因为事先造了牢固的防御工事,再加上占据南亚的英国有战略纵深、后勤支援给力,所以虽然处于下风但还是顶住了日军为期一个多月的疯狂进攻。
到了4月中旬,日军的进攻火力明显减弱,双方进入消耗阶段。这个时候情况对日军很不利。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后勤补给,一开始他们还能得到一些空投物资,但后期英军牢牢掌握空中火力优势,他们根本拿不到补给物资,士兵不仅要打仗还要自行解决吃饭问题,战斗力下降不言而喻。
还有一个致命问题是在热带雨林生存对长期在温带生活的人是一大挑战,腹泻、中毒日益严重也让日军战斗力受到削弱。一个多月下来被恶劣环境折磨得日军士兵基本没啥战斗意志了。
而这一切都在盟军的计划内,眼见日军战斗力越来越弱,英印联军立即发起反攻,不仅夺回丢失的土地,还一举把日军给打跑了。侵华战争打了14年的日军,入侵印度只打了5个月就草草收场,原因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反攻抗日的英印联军里有6成多是印度军人。这一战让印度军人名声大震。印度军人是怎样的一个存在呢?
打野起家的印度军人
英国在南亚搞殖民统治,有人服从也有人反抗。为了对付那些当地反抗武装,英国人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尽量不用成本昂贵的本国军人,而是花一个零头雇佣当地人组建印度军队由英国军官进行培训,然后让这些印度军人对付本地武装。
这样一来英方不仅省了一大笔军人开支,连远渡重洋往南亚运输部队这种糟心事也一并省了。而组建的印度部队呢,一开始挂在东印度公司名下,他们的任务可不仅仅是对付本地武装,还是英国维护全球殖民统治的打手。
到了1857年东印度公司不复存在,英国人把所有的印度军人组织到一起成立一支陆军。这支军队后勤部队规模很大但没有炮兵、装甲兵和通信兵,因为英国人担心他们造反。
到了二战时候,为了战争需要他们才成为完整的作战部队。一路跟着英军在亚欧非三地展开反法西斯作战,他们也是唯一跟德意日三国军队都交过手的作战部队。他们被敌人打败过也曾打败过敌人。
有意思的是,他们跟着英军在新加坡抗日时反被日军击败不少人被俘 ,结果这些人直接投靠了日方,帮着日方打仗。
这些印度军人跟着英国军队打仗,所有指挥权都由英国人把持,他们地位不高。对此他们心中愤愤不平,再加上英国人还被日本人胖揍了一顿,他们欣然投靠更强大的日本人,以为可以就此改变打野的命运。
不过到了日本人那里被轻视的情况并没有改变,所有指挥权在日本人手里,他们只负责执行命令。不听话的军官直接被开除换上听话的。而且在日军那里他们还是负责打野,没得到什么像样的支持。
战后英国人开始处理这些帮着日军打仗的印度人,因为没觉得他们对日军作战起到什么重大作用,也就没有进行重罚,只是没收财产规定军队永不录用就完了。他们没想到打野的地位倒最后还救了他们一命。这还真是够戏剧性的。
结语
现在很多人吐槽印度的外交行为,在俄罗斯跟西方之间左右逢源,莫迪的骑墙外交更是世界出名,这边跟普京热情拥抱,那头也能跟拜登勾肩搭背,两头不得罪两头老好处,还美其名曰印度战略外交。
这跟印度军人在二战期间的表现如出一辙。在他们眼里没有绝对的是非对错,没有需要行为的公平正义,只有自己的利益。这就是印度人的风格。
作者:本草纲目
编辑:汪汪
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参考文献:
姜森.二战中投靠日本的印度部队[J].检察风云,2022,:78-80.
于江欣.论东南亚战场的战略转折──英帕尔战役[J].军事历史,1995,:43-46.
左立平.英帕尔——科希马之战[J].现代兵器,1995,:36-38.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