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米街道见证绵阳发展史 21县市政令曾经从这里发出|家住解放路

413米街道见证绵阳发展史 21县市政令曾经从这里发出|家住解放路

00:00
08:56

解放街

这条东西走向的街道,很短,只有413米,却有着1000多年的历史,一直是绵阳的政治、经济中心。从宋代开始,这里就是绵阳州府所在地。明清时期,这条路叫通圣街,民国时期命名为德操路。1949年12月解放时,这条街改名为解放街。

75年过去了,解放街周围的街区现在已是高楼大厦林立,唯独解放街依旧深藏于市井之中,还保留着原来的风貌,幽深、安静。

遥想当年,这里曾经是绵阳行政部门集中所在地,21个县市行政命令从这里发出……

建设历史可追溯到宋代

是绵阳最早铺柏油路的街道

秋风拂过树梢,解放街两侧的法国梧桐发出沙沙声响。和共和国同龄的袁教云老人就住在绵阳一中巷子里,每天清晨,袁老都会从解放街出发,沿着涪江河堤跑步,返程时再买些家中所需要的食材,退休生活如此周而复始。

袁教云

“解放街右侧这条路是老路,左侧是后面扩出来的。”说起解放街的历史,袁老滔滔不绝。1949年12月,人民解放军挺进绵阳城,绵阳正式解放,原来的德操路改名为解放街。 从解放街33号绵阳一中巷子里出来的袁老,向记者讲起了解放街的历史。绵阳一中是原来的绵州贡院,现在的红星楼是原来绵阳的县衙。

袁老说,绵阳主城区最早在开元场一带,从宋真宗景德四年开始,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之父、绵州推官欧阳观筑土城,设四道城门。“据说欧阳修就出生在绵阳一中位置,由此可以推断,绵阳在当年修城时,就有了这条街。”

袁老说,这条街最早叫什么已无法考证,但在明、清时候,这条街叫通圣街,寓意通圣往贤。到了民国时期,军分区位置就是抗日名将孙震的府邸,家门口的通圣街被改名为德操路,“但老百姓喜欢叫衙门口。”1949年解放时,绵阳城实施军管,解放军入驻组建绵阳军分区,这条街被正式命名为解放街。

“通圣街上本来有很多古建筑,却在民国时期被毁了。”袁老说,沿街曾有孔庙、文昌宫、魁星阁、县衙、都监府、绵州贡院、孙公馆。据史料记载,魁星阁位于教堂外的道路中央,建筑共五层,上面供奉了魁星。魁星阁是绵阳市最早的图书馆,民国19年因整修道路,建筑阻碍了交通,就被拆除,图书馆搬迁到了如今的钟鼓楼内。

“解放街是绵阳最早铺设柏油路的街道之一。”袁老记得,1964年,他正在绵阳一中上初中,国外流行修建柏油路,绵阳也开始对街道进行铺设。“那会修建柏油路技术没有现在先进,需要用铁锅把小石子和柏油一起翻炒。”公园口的大坝子就成了操作场,几百口大锅排在一起,干得热火朝天。路修好后,在道路的两侧栽种上了法国梧桐。“除解放街外,绵阳城区的涪城路、建设街、油坊街、剑南路等街道,所现存的梧桐树都是当年种下的。”

绵阳解放街

曾是行政部门集中所在地

21个县市行政命令从这里发出

自袁老记事起,就知道解放街是绵阳党政军机关所在地。“军分区就在解放街靠南街口处,绵阳地委就在绵阳老市委处,而专员公署则在原绵阳日报院内。”袁老说,在当年的解放街,党政军机关云集。

史料记载,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设绵阳专区,属川西行署区。1952年绵阳专区属四川省领导。1953年将广汉、金堂、什邡3县划归温江专区;原广元专区所属广元、旺苍、剑阁、江油、北川、平武、青川、昭化等8县划入绵阳专区。辖15县。1958年原遂宁专区所属遂宁、三台、蓬溪、盐亭、潼南、射洪、中江等7县划入绵阳专区。撤销彰明、江油2县,合并设立江彰县。绵阳专区辖21县。1959年江彰县改名江油县。撤销昭化、罗江2县,将昭化县并入广元县;罗江县并入绵阳、德阳、安县3县。绵阳专区辖19县。1970年绵阳专区改称绵阳地区,地区驻绵阳县。1976年由绵阳县析置绵阳市,属绵阳地区领导。绵阳地区驻绵阳市。辖1市、19县。1977年将潼南县划归江津地区。绵阳地区辖1市、18县。1979年撤销绵阳县,并入县级绵阳市。绵阳地区辖1市、17县。

“绵阳专区曾管辖过21个县,是四川最大的专区,最远还管过重庆的潼南县。”袁老说起绵阳的历史,就一脸的自豪。而专区的中枢就在解放街,21个县市的行政命令就是从这里发出。

1985年,绵阳地区撤销,绵阳市升为地级市,设立市中区;将原绵阳地区的江油等7县划归绵阳市管辖。撤销广元县,设立地级广元市和市中区;将原绵阳地区的青川、旺苍2县划归广元市管辖。撤销遂宁县,设立地级遂宁市和市中区;将原绵阳地区的蓬溪、射洪2县划归遂宁市管辖。

随着撤地建市,解放街已完成了历史使命,但绵阳人一直记得这条老街。在进行街道改造时,仍然保留着两侧的行道树。“这就是历史的见证。”袁老说。

结集出书只为留存岁月痕迹

“这里是曾经的解放街;这里是曾经的红星街……”在解放街社区老书记祁志富手里,保存着绵阳城区新老街道的对比照片。为了留住那段记忆,老支书还自费出书《岁月留痕》,将手里的老照片刊印成册。

祁志富

“我出生于1962年,但我是土生土长的解放街居民。”祁志富说,当年的解放街只有现在半边这么宽。黄家巷口子上的房子全是小木楼,正宗的川西北民居。

祁志富说,以前的绵阳城区很小,解放街是主干道,在现在涪江三桥位置就是当年的东门、小北街位置就是北门、军分区干休所位置是南门,绵阳中心医院位置是西门。此后,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绵阳的四座城门已淹没进历史长河中。如今的绵阳城,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96平方公里,到处都是高楼大厦以及宽敞的工业园区。作为中国唯一科技城的绵阳,正高速发展。

“这些老街、老巷都是绵阳记忆,需要保存下来。”祁志富说,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还在解放街社区当书记的祁志富计划举办一次改革开放成就展。“刚开始时,根本找不到思路。我就决定找一些街区的老照片,进行新旧对比。”他到街区居民的家里去收集老照片,那会照相机不普及,所收的照片不多,他又跑到文史馆、方志办等单位进行收集。

手里有了老照片,祁志富有空的时候就会带着相机,站在同一角度拍上一张。“这些新照片,后期也会成为历史的见证。”祁志富说,随着手里的新老照片增多,让他谋生了出书的想法。2018年,祁志富自费出了一本书《岁月留痕》,将手里的老照片刊印成册。“让绵阳人了解绵阳的发展历程,同时也留住绵阳记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