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为什么采用守势反而能取得胜利?

82:为什么采用守势反而能取得胜利?

00:00
14:27

大家好!我是张其成。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诸葛亮的“空城计”,诸葛亮因错用马谡而失掉街亭以后,司马懿乘势率领15万大军向西城蜂拥而来。当时在城里只有两千多老弱病残士兵,诸葛亮让几个士兵扮作老百姓打开城门假装打扫,他自己坐在城头上燃香弹琴,吓退了司马懿前来攻城的十万兵马。在冷兵器时代,两军对垒,双方都要摆出阵形,比如长蛇阵、雁行阵、鹤翼阵、八卦阵等等,那么哪一种阵形最厉害呢?请看《道德经》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这一章老子提出了用兵打仗的战术原则,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意义。开头老子说:“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用兵作战有一句话,我不敢采用攻势而采用守势,不敢前进一寸而要后退一尺。一开始“用兵有言”是不是老子引用《孙子兵法》或者哪一部兵书呢?不是。这其实是老子自己的话。再说老子比孙子岁数要大,《老子》成书比《孙子兵法》要早,不可能引用《孙子兵法》,反倒是《孙子兵法》受到《老子》的影响,引用了《老子》的思想甚至文字。老子说“不敢为主而为客”,这句中的“主”和“客”是什么意思?“主”是指主攻,攻势;“客”是指防守,守势。用兵作战的双方分为“我”和“敌”,按攻与守分为“主”和“客”。“主”就是主动的一方,也就是进攻的一方;“客”就是被动的一方,也就是防守的一方。再看“不敢进寸而退尺”中的“寸”和“尺”是什么意思?“寸”和“尺”都是长度单位。“寸”这个字战国时才出现,是一个又字下面加一横,“又”像手的形状,“一”指示手腕上寸口的位置。《说文解字》的解释是说人手腕下到动脉这段距离,中医上叫“寸口”。一寸就是一根手指的宽度。十寸就是一尺。中国周制中的长度单位“寸、尺、咫、丈、仞、寻、常”都是以人体为标准来作为长度单位的。“布指知寸”,一根手指的宽度就是一寸;“布手知尺”,张开手的大拇指和中指大约为五寸,量两次就是一尺。“不敢进寸而退尺”就是打仗的时候不敢前进一寸宁要后退一尺。
老子主张“不敢为主”、“不敢进寸”,而要“为客”、要“退尺”,要以退取胜、以守取胜,这和前面两章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这三章集中论述怎样用兵作战的问题,表现了老子强烈的反战思想。一般来说,进攻比防守的耗散更大。更重要的是进攻是一种侵略行为,是好战的表现,防守是迫不得已,是自卫行为。老子反对进攻,反对冒进,主张后退,虽然“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对打仗说的,但实际上对我们做人做事都有重要的教育意思。做人做事要勇于退让,不与人争利争权争好处,那么一定会受人尊敬、办成大事,这就叫“退一步海阔天空,让三分风平浪静”。老子将“后”——“不敢为天下先”,列为三大法宝之一。我们都知道有两个成语,一个叫“反客为主”,一个叫“得寸进尺”。“反客为主”比喻通过某种手段,把被动变为主动,把次要变为主要。“得寸进尺”意思是得到一寸还想再进一尺,比喻贪心不足,欲望越来越大。其实老子要我们“反主为客”、要我们“得寸退尺”,也就是要把进攻变为防守,要多后退少前进。“反者道之动”,这种反向的做法恰恰是符合天道规律的。


接着老子对“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做了解释:“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字面意思是:摆出没有阵势的阵势,挥动没有胳膊的胳膊,迎击没有敌人的敌人,拿着没有兵器的兵器。“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这四句的头一个字“行,攘,扔,执”都是动词,后面两个字“无行,无臂,无敌,无兵”都是名词性词组,这四句的句式结构与第六十三章“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相同。“行无行”头一个“行”是排列阵势的意思,后一个“行”是阵势的意思。摆出阵势像没有阵势一样。古代两军作战,面对敌方要摆出阵法,最高明的阵法是没有阵法,让敌人不知道你用什么阵法。“攘无臂”中的“攘”是举起、挥动的意思,挥动没有胳膊的胳膊,意思是挥动胳膊像没有胳膊一样,这种无形的胳膊敌人是没法抵挡的。“扔无敌”的“扔”是迎面抗击,迎击敌人像没有敌人一样,也就是所向无敌。“执无兵”的“执”是拿着、持有,“兵”是兵器,拿着没有兵器的兵器,意思是手拿兵器像没拿兵器一样,虽然有兵器却像没有兵器,就是拿着无形的兵器,是最厉害的。
这四句的总体意思是指不要拘泥于形式,不要受到有形东西的限制,最高明的阵势在于无阵势,最有力的攻击不需要挥动手臂,最有杀伤力的迎敌是无人之敌,最厉害的武器是无形的武器。深层意思是,真正的高人用兵打仗,绝不是决战沙场,两兵相向,刀枪相加,表达的仍然是“善战者不与”、“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思想。真正的高明者是法无定法、形无定形。正如四川新都宝光寺的一副名联所说:“世外人法无定法,然后知非法法也;天下事了犹未了,何妨以不了了之。”
老子接着说:“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最大的灾祸没有大过轻视敌人,轻视敌人将会丧失自己的法宝。轻敌包括轻易出兵、草率布阵、不备足粮草等,轻敌实际上是好战的表现。不把人民的安危、国家的利益放在重要的位置,动不动就出兵动武给对方以及自己的人民造成灾祸。或者在战争中轻视敌方、低估对方兵力,不拿对方人的生命当一回事,企图攻城略地,结果以失败而告终,给自己和对方的人民造成灾祸。“几丧吾宝”的“几”是即将的意思,“吾宝”就是第六十七章说的我持有的三件宝贝:“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轻敌”的做法就是“不慈、不俭、不后”,违背了人生三宝。如果慈悲就不会轻易出兵,不会轻视敌人,也不会草菅人命;如果节俭就不会轻率动用兵力、浪费粮草;如果不敢为天下先就不会首先挑起事端、发动战争。
最后老子说:“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所以两军相对、力量相当时,悲痛的一方可以获胜。“相若”就是相当、相似,“哀者”就是悲哀、悲愤的一方。“哀者胜矣”后来形成一个成语叫“哀兵必胜”,是指受压迫而悲愤的一方,有必死的决心,必然奋起反抗,所以一定能胜利。“哀”还可以解释为“慈”,是老子三宝的第一宝。老子说:“慈故能勇”,“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具有“慈爱”的一方必定胜利,因为“慈爱”就不会“轻敌”,就不会掠夺、侵略别国,更不会随意杀戮人民,他之所以出兵完全是不得已,是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保护自己的人民,所以是正义的,因而就会胜利。
这样的道理应该不难理解,可是为什么人们往往做不到呢?请听下一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荒城之月47

    不要拘泥于形式,不要受到有形东西的限制,最高明的阵势在于无阵势,最有力的攻击不需要挥动手臂,最有杀伤力的迎敌是无人之敌,最厉害的武器是无形的武器。👍🏻

  • 晓燕_zhao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於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