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 信有多大的作用?

041| 信有多大的作用?

00:00
15:21

本期知识卡片  

点击图片,跳转后点击左下角即可分享


本集引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子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本集文稿: 

信,是孔子思想的重要范畴。这个范畴,既关涉到伦理,也关涉到政治。


从伦理角度讲,信,指待人处事的诚信,诚实不欺,言行一致。这个信,成为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之一,成为儒家最重视的品德之一。它不仅是仁的重要体现,也是有教养的人必备的品德。


我们翻开论语第一章《学而》就一而再,再而三的看到信。首先是曾子著名的自白“吾日三省吾身”中,有一条就是大家都已经非常熟悉了的“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跟朋友的交往,是不是守信用、讲诚信。其次是我们已读过的孔子的话,“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可以看做是孔门的教育方针,也是孔门的教学大纲。孔子说,后辈要孝敬父母、敬爱兄长、谨慎守信、泛爱众人、亲近仁人,做到了这些以后,还有剩余的力量再用来学习文献。孔子在这里也没有忘记这个信字,把它跟谨慎的谨联系在一起,号召学生要做到谨而信。


作为这段话基本意思的另一种表述,是我们也已学过的孔子的学生子夏的话。“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论语》是语录,孔子以及他的学生说的一段话里,常常涉及几个概念,多项内容,所以我们在分类叙说的时候,有些经典语录,难免要重复出现。但我对以前出现过的话,一般就只做选择性的重点解释了。子夏这段话的大意跟孔子前一段话相同,而他也突出了与朋友交,要言而有信。跟曾子说的,”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如出一辙,两人跟的是同一位老师,受的是同一种影响的痕迹,是非常明显,一望可知的。在《为政》篇里记载:“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輗和軏是用来连接车辕和车辕前那道架牲口的横木的梢钉,无论大车小车,缺了这个梢钉,就无法套住驾车的牛马。人而无信,也将一样寸步难行。孔子在这里把信的重要性提高到了极端的地步。

政治与信任 

而从政治层面来说,这个信,又是与信任连在一起的。大到一个政府小到一个机构,领导者最重要的是要得到人民的信任。《颜渊》篇里记载,“子贡问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子贡是孔子学生中的全才,又能做官又能做生意。他问孔子治理国政的要素,孔子说要使粮食充足,要使军备充足,要取得百姓的信任。子贡还没完,再追着问:如果不得已,在去掉了军备之后,在粮食和百姓的信任之间,还需要去掉一个,那再去哪一个?孔子说,去掉粮食,自古以来谁都会死,如果一个政府没有了百姓的信任,你就没有办法立足了。把粮食去掉,完全断了粮,人是要死光的。


但只要我们不存心跟孔子抬杠,而是去细细品味他的话,也是发人深省的。足食是食物充足,如果我把它延展到现代的话语环境中,把它当作经济发达、物品充足来理解。那么孔子的话就很值得我们深思,经济发达,军事强大,百姓信任政府,这对一个国家来说,都是需要重视的大事。在孔子的眼里,百姓对政府的信任是第一位的,军备不足,可以重振,经济落后,可以发展,但是百姓对一个政府失去了信任,即使兵强马壮,即使丰衣足食,也不会让人民满意。社会矛盾,甚至比军备不那么强大,经济不那么发达的时候,更加激化。所以我们作为今天的读者,不要一看到孔子的话就立马说“荒唐”,然后就置之不理,甚至嗤之以鼻。尤其是已经掌握了一定权力的现代人,担任了一定职务的现代人,体会一下孔子这句听上去比较绝对的告诫,我想多多少少是有益处的。

讲信用的社会风气 

在《子路》篇里,孔子又对学生说:“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孔子说,地位高的人要是崇尚礼,下面的百姓就没有人敢不敬。地位高的人要崇尚义,下面的百姓就没有人敢不服。地位高的人要是崇尚信,下面的百姓就没有人敢不以诚相待。最后一句“则民莫敢不用情”的情,是诚实讲信用的意思。在孔子看来治理一个国家,要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就必须要崇尚礼、崇尚义、崇尚信,而这种崇尚的风气,是要身居高位的领导者来推动,来鼓吹,来身先士卒、以身作则的。只要地位高的人都做到了这几点,至少在那个时代,百姓也没有胆量不做到这几点,但要是身居高位的人本身就崇尚礼、崇尚义、崇尚信,天天争权夺利,时时出尔反尔,那么要在一个国家,树立起良好的社会风气,建立起良好的社会秩序,就成了口头上的空话,甚至成了骗人的幌子,就完全没有实现的可能了。


《子张》篇里记载:“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哎呀,这个信实在是太重要了。我们以前说过,《论语》里的君子和小人有两种用法,常用的用法是君子指道德水准高的人,小人指没有道德的人。不常用的用法是,君子指具有地位的人,小人指没有地位的人。这里的君子,指的就是有地位的人。


子夏说,有地位的人对下级,比如说官员对百姓,必须在取得百姓的信任之后,再去劳动他、再去驭使他,否则百姓以为你是在折腾他,你是在剥削他。利己的利是苛刻的对待的意思。子夏又说,有地位的人对上,比如臣子对君主,必须在取得信任之后再向君主进谏,否则君主会以为你是在毁谤他。谤,就是诽谤的谤。


这真是切身的经验之谈,包含了深刻的人生智慧,信任重要到什么程度,百姓信任官员,觉得你跟他一心,他才可以任劳任怨。他不信任你,觉得你让他任劳任怨是为了让你更好的做威做福,那只要他不是天生的傻子和天生的奴才,任何一个正常的人,都不会逆来顺受。上级信任下级,你向他提意见,指出他的毛病,他才会虚心接受,因为他觉得你是真为他好,否则他会觉得你在存心找茬,不仅收不到良好效果,搞不好还会惹祸上身。这些经验的总结非常宝贵,因为它们都被历史证明了,而且还在不断应验。

信任与社会 

《阳货》篇里记载:“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这一段我们在前面讲仁的时候没有涉及,留到今天来讲。


孔子的学生子张向孔子请教,仁有哪些具体的表现。孔子说,能够在天下实行五种品德,那就是仁。子张问,哪五种。注意一下这里的原文,孔子说完“为人矣”之后,没有再出现子张问,直接就接了子张的问话,“请问之”,这是古文中常见的省略手法,我们细心一看就可以知道这是子张的话,而下面这个曰,前面也不再加孔子,也省略了。


孔子说,这五种品德就是恭、宽、信、敏、惠。恭是恭敬,宽是宽厚,敏是勤敏,惠是慈惠,再加上诚信的信。然后孔子还做了具体解释,恭敬的人才不易受人欺侮,宽厚的人才有好的人缘,诚信的人才能收到任用,勤敏的人才能创造业绩,慈惠的人才配去使唤别人。“信则人任焉”,只有人和人相互信任的社会,才是一个良好的社会、安全的社会,才不会让人充满疑心,充满焦虑,你防着我,我防着你,甚至你欺骗我,我欺骗你。


孟子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他夸奖一个人的时候用了两个名词,一个叫善人,一个叫信人。就是夸他是一个善良的人,一个讲诚信的人,无论说话还是做事都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不夸张不撒谎,这样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这样的人才是信人。希望我们能有一个更诚信,更干净的大环境,在那样的大环境里,人人做善人,人人做信人。


我们以前讲到君子的时候说过,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那么这个和在孔子的思想当中,又包含了哪些内容?具有什么样的地位?我们下一次再接着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花头鸭

    傅老师讲的结构方式很好,从外围剥“洋葱”,一层一层剥到心,涉及到的相关社会、时代、文化的背景,一一牵挂出来,回头看到一串词:客观、全面、丰富,深入浅出。还有一个,做学问的谦逊态度,令人敬佩!就这么讲,回味无穷。赞!

  • 听友107704703

    听付老师讲的“信,”想起了曾子杀猪和烽火戏诸侯的故事。

  • 寒江雪_UH

    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好,确实好

  • 乐华99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清晨第一课,谢谢老师!

  • DavidCX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 初果罗

    在“讲信用的社会风气”这一节里,有个地方用到“鼓吹”这个词,感觉怪怪的,个人认为改用“推崇”似乎更妥当。不知傅老师可认同?

  • 1808822rbtn

    作为一个人首先要讲诚信,对朋友诚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道理;对国家诚信,众人拾柴火焰高,那我们的社会就会越来越和谐。我们将会生活在一个美好的时代。谢谢老师的讲解!

  • 听友10802817

    老师好,请推荐一套学习《诗经》的书,我是初学者,完全没有概念。谢谢!

    13665637edb 回复 @听友10802817: 老师推荐过扬之水的《诗经别裁》

  • sasa3

    一个人的诚信就是他出身社会的名片

  • 冬之雪_d0

    面对失信的人与事、不讲诚信的人与事,我们深恶痛绝,甚至咬牙切齒、恨之入骨!如果遇到不誠信的人與事,我們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應該咋麼做?如果我們自己失信於人,我們又改用什麼樣的方法與態度面對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