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的语音功能又翻车了。近日,一位网友向自己的vivo智能手表提问“无聊了怎么办”,竟然得到“玩玩自杀或自残”的雷人答案。这是近期包括儿童手表在内的智能手表的一系列问题的又一缩影,进一步引发公众的担忧。
伴随着手表市场规模扩大,智能手表背后的隐忧重重,特别是儿童智能手表智能语音、通话安全、诱导消费等相关的问题频发,引发了家长深深的担忧。现在的儿童手表还能为儿童安全和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吗?
智能语音翻车,暴露技术局限
近段时间,包括儿童手表在内的智能手表的智能语音功能错误答案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与讨论。从小天才、360手表的回答贬低国人,再到小米的“米兔”手表否认南京大屠杀,一个个“毁三观”答案震惊社会特别是家长同时,也不免令人担心,这样答案会对少年儿童的价值判断产生什么样负面的影响。
事件发生后,小天才及时发声明表示问题回复来自第三方App小度并立刻将小度App下架处理,360则通过其创始人周鸿祎微博澄清涉事手表系旧版本,将自己与涉事智能语音功能问题“划清界限”。但是这仍不能令公众信服。
科技领域媒体人爱德华兹曾撰文指出,ChatGPT等智能聊天机器人可以轻易地提出令人信服的虚假信息,使它们成为不可靠的事实信息来源和潜在的诽谤来源。究其原因,爱德华兹认为,GPT模型在训练过程中学习到的是数据集的统计关联,而不是区分事实与虚构的能力。这意味着,如果数据集中存在不准确的信息,或者模型对某些特定情况缺乏了解,它可能会生成虚假信息。爱德华兹还表示,ChatGPT创造性地生成内容也可能导致不准确的信息出现。
如今,不同来源的信息鱼龙混杂,大语言模型被垃圾信息污染也就在所难免,这是目前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一大局限。业界前列的ChatGPT如此,其他大语言模型亦复如是。去年国家网信办、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公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AICG服务提供者应履行网络信息安全义务,要求生成内容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遵守法律法规,尊重社会公德和伦理道德,不得宣扬虚假及有害信息。大语言模型及语音助手,要面对的是对信息判断能力尚待成熟的青少年儿童,正确的信息反馈能够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语音助手更需要用正确的答案帮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道扣子”。小天才、360等厂商不仅使用这些语音助手,甚至有些厂商使用自研大模型。加强把关审核,为孩子们提供真正有益实用的智能助手,也是他们当然的责任。
手表功能繁多,游戏功能诱导消费
除了AIGC,智能手表应用市场上。2022年,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曾发布儿童智能手表消费调查报告显示,接受调查的家长中,41.95%的家长担忧儿童手表功能过于复杂,会分散儿童注意力,还有28.48%的消费者担心手表内容影响孩子心智健康。
通话与定位,保持与孩子的联系,是家长购买儿童手表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功能。而如今,一些儿童手表在背离基本功能,除了“碰一碰交友”,很多儿童手表在应用商店上线一批“知识类游戏”等娱乐App,这些新功能反而成了吸引青少年使用儿童手表的一大因素。而且部分App还存在诱导消费的问题。在第三方消费者投诉平台,许多家长投诉一些儿童手表上的游戏App诱导孩子充值。
在实际体验中,封面新闻记者注意到,一款名为“智宠学堂”的以宠物养成形式的知识类游戏App,在不同对话框和界面明示或暗示未成年人充值VIP,从而更快地升级。而在投诉平台,有消费者投诉,未成年儿童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父母手机即可扫码支付消费,而父母却又很难联系到商家退费。
江苏省消保委曾在2022年发布《儿童智能手表消费调查报告》指出:儿童智能手表消费领域存在质量参差不齐,部分产品涉嫌虚假宣传,售后维修难;信息安全隐患;部分产品存在违规扣费,诱导未成年孩子消费;平台监管不到位,部分内置游戏血腥暴力、漫画少儿不宜等问题。面对如此大的用户规模,平台和生产厂商的责任也越来越重。如今两年过去,有关诱导消费等问题仍然存在,使得没有充分判断力的未成年人盲目沉迷其中。
近年来,儿童手表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幼儿和小学生标配的电子产品,功能也愈加丰富。华为、小天才、360等大品牌以及一些小厂品牌都进入到这个快速增长的新市场。但是儿童手表在产品功能上的一些乱象,反映了在内容、防沉迷方面行业、相关部门、家长、学校多方面的监督缺失。
目前,《儿童手表》国家标准、《儿童智能手表个人信息和权益保护指南》等已发布实施,儿童手表内容安全、服务消费更需要规范,相关部门、家长、学校和行业形成合力,共同朝着“适儿化”方向发展,这样才能真正生产出保障儿童安全的儿童智能手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