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金玉均死后,日本国内“征韩论”、“征清论”甚嚣尘上。
当年4月,韩国宗教团体东学党人起义,日本人,也就终于找到了战争理由。
这个东学党人,是一融和儒释道的杂交宗教团体,反西方,反基督,吸纳了许多底层农民。
1893年,该教教主崔济愚,被朝鲜政府抓捕,并迅速斩首。教徒们疯了,跑去汉城集会,在外国公使馆和领事馆墙壁上张贴驱逐洋人的标语,咒骂馆内外交官,其中当然也包括日本和清朝的公使馆。
李鸿章派“靖远”、“来远”两艘军舰奔赴仁川,以宗主国身份,维持秩序。日本外务大臣陆奥宗光,也派遣若干日军,奔赴朝鲜,声称保护侨民。
1894年6月,东学党内乱平息,清日两国军队,按理说都应该撤离朝鲜,但因为相互猜忌,都没撤。
为这事,两国还吵了几个回合。吵着吵着,也就是这年的7月23日,两国军队就打了起来,这就是甲午战争。
战争,是要死人了,所以有句话说,最差的和平也比最好的战争强。但奇怪的是,当时日本国内民众,是普遍欢迎这场战争的,他们把这场战争叫做“开化民族”对打“愚昧民族”。
这个舆论的形成,我们说,跟金玉均的死亡后的舆论,是一脉相承的。
既然,日本不惜使用武力逼着朝鲜和中国走向“开化”、“文明”,那对当时清朝的现代化努力,日本是不是真的表示欢迎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日本人向往西方现代文明不假,但也绝不愿意看到清廷觉醒。
我们都知道,1881年,新疆阿古柏在俄国的挑唆下闹独立,清廷派出左宗棠,用武力成功剿灭了这场叛乱,并与俄国签订《伊犁条约》,迅速恢复伊犁秩序。
这场战争,让许多日本人又惊又怕。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感觉“中国变了”,可能要觉醒了。
另外我们前面有提到过朝鲜闵妃。实际上,当年清朝还向这位闵妃提议,应该向日本学习,实行西化改革。
另外,再说到1884年,法国人因为争夺越南港口使用权,被清军痛击。虽然在海战中清朝落败,但清军总体相当神勇,为和谈争取了有利条件。
日本人对此也怕得要死。
种种迹象表明,日本人一方面骂清朝不开化,但同时又忌惮清朝的开化。
因为,中国人口、国土面积是日本十倍有余。这样一头睡着的巨龙,一旦觉醒,势必成为日本最大的威胁。
其实早在1880年,山县有朋就曾上奏明治天皇,说一定要警惕清政府大力建造船厂、兵工厂和炮台。
言下之意,日本再不快一点现代化,再不扩充军备,可能会落于中国之后。
1888年12月,他曾前往欧洲考察地方制度,得一高人指点。该高人就明确告诉他,日本的现代化必须走在亚洲其他国家之前,然后尽快发动战争,占据先机。
此高人,就是奥地利维也纳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洛伦茨·冯·施泰因。
这人,在法学、政治学和社会学方面,都有极深的造诣。伊藤博文,当年调查欧洲各国宪法时,也曾拜访他。
当时俄国正计划于1891年开始铺设西伯利亚铁路,这条铁路将从俄罗斯腹地,一直延伸到海参崴。
山县有朋询问施泰因,这条铁路会不会对日本国防造成威胁?
施泰因答:“单纯这条铁路,不至于造成多大威胁,但如果俄国占领朝鲜半岛,那日本就会面临巨大的危险。”
那要怎么解除这一潜在的威胁呢?施泰因告知,必须赶走在中国和俄国之前,率先控制朝鲜。
所以1889年12月,山县有朋回到国内,并接管内阁后,战争实际就已经不可避免了。
甲午战争,日本和清朝的武器装备,其实不分伯仲的,但日本赢了,主要赢在民心齐、后勤保障好、战术配合得当等制度优势。
具体,我们就不细聊了,总之,民族之殇,一声叹息。战争的后果,是中日签订《马关条约》,清廷赔钱,割让台湾、辽东半岛,开放更多通商口岸,承认朝鲜完全独立自主。
其中,辽东半岛,由于俄德法三国干涉,日本人刚吃进嘴里,又吐了出来。但清廷必须为此赔偿“赎辽费”。清廷支付给日本的赔款,高达2亿两白银,加上“赎辽费”,总计3.6亿两白银。这笔钱,相当于当时日本年度预算3倍有余。
通过战争定义文明,这就是日本人干的事,下一期,我们接着聊聊日本人所谓“文明”的真面目。
满族 也就是女真 也就是通古斯 。应该斩尽杀绝! 耽误我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