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中试综合服务平台“上新”!助力中试平台找技术、找市场,成都再出招→

西部中试综合服务平台“上新”!助力中试平台找技术、找市场,成都再出招→

00:00
09:24

中试平台和创新创业载体,是加快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支撑,落实“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的工作要求,加快构建“中试+孵化”生态体系,提升中试平台服务能力,推进科技成果加速产业化,成都又有“新动作”。

9月11日,以“中试孵化双引擎,共塑发展新动能”为主题的“中试+孵化”生态大会暨成都市创新创业载体工作会在成都科创生态岛举行。

现场,西部中试综合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该平台着眼“立足成都、辐射西部、服务全国”,集聚“四链融合”要素资源,以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提供中试服务“一屏对接”、成果转化“一屏服务”。来自成都市、德阳市的中试平台及概念验证中心、创新创业载体、高校院所、科技企业近100家,“面对面”交流对接,现场找市场、谈合作、寻项目。

同时,活动现场还举行了中试平台及概念验证中心、成都市市级新建创新创业载体授牌仪式。目前,成都共建成备案中试平台和概念验证中心69家,市级及以上创新创业载体288家。

全方位提供中试资源服务

西部中试综合服务平台正式上线

找市场、找订单、找中试……在这里“一网打尽”,解企业“燃眉之急”。活动现场,举行了西部中试综合服务平台上线仪式。需求方可以根据所属行业领域个性化选择所需要的中试服务,无论是原创成果的概念验证,还是新产品投产前的小试、中试,都可以通过综合平台“一屏打尽”。

这个专门针对“中试”的综合平台将提供哪些服务?据介绍,该综合平台面向全国科技企业、科研团队、高校院所、创投机构、技术经理人等提供中试平台展示、服务产品提供、中试人才供给、中试政策咨询、中试项目对接、中试需求查询等服务。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副主任、成都市中试服务联盟理事长唐丽介绍:“通过前期努力,我们目前实现了在蓉中试平台的全覆盖。其中覆盖省、市、区三级中试平台113家,中试人才2000余人,中试服务设备近3000台。”下一步,平台还将对接德阳、眉山、资阳、重庆等城市的中试资源,实现互联互通,共同推动创新成果高效转化。

当创新成果完成中试后,如何让科研团队留在成都孵化,成立企业?“我们将围绕中试需求,打造‘中试+’生态体系,构建‘中试+场景’‘中试+基金’‘中试+孵化’等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制,为科技成果落地转化赋能,促进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唐丽解释道,在科技成果转化从1—100的过程中,依托“线下科创岛+线上科创通”创新转化服务体系,为科技企业、科研团队提供孵化载体、成果对接、资金支持、转化服务,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快速响应解难题

助力中试平台找技术、找市场

上午企业有需求,下午就安排现场对接。在“中试+孵化”案例分享环节上,本不在活动流程名单上的先进金属材料中试示范平台,被临时安排上台分享。这一个“新增”环节的背后,是市科技局“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的身体力行。

原来,活动当天上午,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局长丁小斌一行来到先进金属材料中试示范平台进行走访调研,面对面听诉求、解难题。在了解到平台有找技术、找市场的需求后,立刻“牵线搭桥”,为企业在下午举办的活动上安排了一个对接环节。

成都先进金属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潘成当即欣然接受,简单准备后立马从青白江赶往现场。潘成介绍,公司一直专注于特钢、钒钛新材料领域的科技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并聚焦特种丝材、特种管材、球形钛粉、热处理领域建设了中试平台,也是成都市首批授牌的中试平台之一。

“借助活动搭建的这个精准对接平台,我们希望挖掘科技成果,对接更多高校、企业等合作伙伴,共同开展成果转化,同时,也希望更多人能够认识我们、了解我们的产品,推动更多成果走向市场。”对于参加此次活动的收获,潘成也十分欣喜:“今天还听到许多其他行业中试平台建设的模式与实践,这种跨领域的分享对我们做好自己的工作十分有启发。在今天上午的调研中,市科技局还对我们下一步开展产学研合作、建设创新共同体等给予了建议,可以说是收获满满的一天。”

西部中试综合服务平台的上线也为中试平台解决找资源、找技术、找市场难题开出“良方”。

“有了这样的综合平台,不仅打通了成都市小试中试、概念验证资源,还将成都能够提供的中试服务,全方位地进行了展示,极大地提高了中试项目需求的对接效率。”在海通无菌制剂药物CMO创新服务中试平台负责人彭佳看来,综合平台的上线让全国看到了成都具备的中试能力。

“在生物医药领域,尤其是创新药研发,基本在哪完成中试,就将在哪完成产业化。”彭佳认为,中试综合服务平台的上线或将吸引一批来自沿海的科研团队,带着成果来成都进行中试,并最终完成产业化。

中试+孵化双引擎

加快共塑发展新动能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授牌仪式,对2024年全市新增备案中试平台19家、概念验证中心10家、孵化器5家、众创空间8家,2023年备案孵化器5家、众创空间16家进行了授牌。

一直以来,成都高度重视中试验证、创业孵化工作。数据显示,成都已建成省级中试平台6家,市级中试平台和概念验证中心69家,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及众创空间288家,其中国家级76家、省级105家、市级107家。

下一步,如何更好地发挥“中试+孵化”双引擎作用?现场,与会嘉宾也进行了积极探讨。

对于中试平台建设之初的定位,成都文澜国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恒认为:“新材料行业既有大量的国家需求,也有广阔的市场需求。由于新材料能够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因此,如果我们在这个方向上提供服务,就能吸引客户,并且符合市场规律的经济驱动力,这样客户才愿意为我们的中试服务买单。”

在谈到高校技术成果孵化运营的经验时,成都电子科大创业孵化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枫谈到:“中试环节对于成果孵化运营至关重要,要求我们在特定方向上深入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例如集成电路、互联网以及数字技术等领域。这意味着我们的孵化载体必须在这些方向上进行深入研究,真正理解产品和技术,以便更好地提供支持和服务。”

成都英诺技转科技服务有限公司在成都运营英诺创新空间、锦江英诺社区创业空间、硬核工场等多个创新载体,打造了从孵化到产业化服务一体化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

如何帮助创新团队加快“跑起来”?英诺创新空间载体负责人李婷介绍,成都英诺已搭建起找人才、找资金、找市场、找载体、找政策的“英诺帮五找服务”体系,并设置了首期3000万成都英诺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支持资金,“在成都,我们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支持,也希望通过自身一系列举措,助力相关成果加快转化,并与企业共成长,实现共赢。”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