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彰德老人讲述上甘岭故事
“我们在3.7平方公里的狭小区域内,与武装到牙齿的敌人苦战43昼夜,以弱胜强,取得了上甘岭战役的胜利。”9月12日,四川南充嘉陵区之江小学迎来了“红色九月”开学第一课,90岁的战斗英雄邓彰德老人讲述上甘岭战役,红色宣讲员为同学们讲述抗日英雄杜光华的精彩故事,来自南充高中的“兵教师”为同学们进行队列训练和内务整理。
邓彰德,出生于1934年10月,南充蓬安县人,原中国志愿军15军45师135团1营3连战士,志愿军领导机关记特等功、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在之江小学留守儿童之家,90岁的邓彰德神采奕奕,胸前挂满了奖章。他将同学们带到72年前那场惨烈的上甘岭战役。
“我们边行军边训练,射击、投弹的技巧都是路上学会的。”邓彰德回忆,通往上甘岭以及上甘岭地区都是茂密的森林,躲进去可以躲避敌机轰炸。部队不进村,怕连累老百姓。进了密林也不能埋锅做饭,怕炊烟升起,被天上盘旋的敌军侦察机发现。官兵都带了干粮,有炒面和炒米。邓彰德说,大家都很乐观,就着山泉水,吃得有滋有味。“就是没菜吃,我们那个连,120多人,一半以上得了夜盲症,夜里行军时就像瞎子,什么也看不到,就由看得到的战友牵着走。”
1952年11月下旬的一个凌晨,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用多门大口径火炮和数十架飞机对上甘岭597.9高地发起了攻击。炮弹将这块阵地完全覆盖了,“我这个耳朵都听不见,这个耳朵稍微好点,全部是炮弹震的,震坏的。”战斗进行了十几天后,电话、电报全都不起作用了。作为通讯员,邓彰德说接到一个新任务,要穿过400米火线,告诉一线的部队,“一定要坚持到第二天凌晨3点,坑道里的部队出击,配合外面的部队,里应外合夺回地面阵地。”邓彰德拿起一个手雷和爆破筒就出发了,趁着炮火的间歇,一米一米地前行。谈及这次战役中留下的记忆和伤痛,老人轻描淡写地说,“弹片扎进右臂,当时就拔了出来,没几天就好了。”
邓彰德及时完成了重要文件、作战命令的送达任务,冒着枪林弹雨将身负重伤的副连长背下火线。他所在班曾在一天之内打退敌人24次进攻,歼敌无数,邓彰德的名字也与英雄黄继光出现在了同一张光荣榜上。
英雄老人和孩子们在一起
分享结束后,同学们将邓彰德老人围在中间,有好多的知心话要说,有好多的问题要问,老人告诉同学们,要热爱祖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四川省第一届红色宣讲员大赛优秀选手,来自阆中红军纪念园的红色宣讲员何舒婷分享了抗日英雄杜光华的故事。
红色宣讲员宣讲抗日英雄
杜光华,来自阆中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在战斗中不断成长,成为威震四方的“四野虎将”,牺牲时年仅32岁。“他参加过平型关战役,因英勇杀敌战功赫赫而受到军区嘉奖。”
铭记历史,是为了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操场上,队列训练开始了,来自南充高中高坪校区的4位“兵教师”成为教官,一人喊口令,指导孩子们列队,一人迈着标准的军人步伐在孩子们正前方演示。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齐步走,一二一,立定!站军姿、齐步、跑步、正步……“军味”十足的训练,每一个动作,“兵教师”教得到位,孩子们练得格外认真。在男生宿舍,“兵教师”正在训练孩子们整理内务,被子折成方块。
南高“兵教师”队列训练
南充市退役军人事务局介绍,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烈士纪念日设立10周年,南充将举行“红色九月”系列活动,以“致敬革命先烈,强国复兴有我”为主题,讲好南充故事,讲好大思政课,厚植家国情怀。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