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人经过文明理念的熏陶,重视干净卫生,关于这方面,人们最早的印象可能就是幼儿园时期学习的“讲卫生,勤洗手”。
对于现代人来说,洗手是一件简单平常但又缺少不了的小事;对于古人来说,洗手不仅可以保持清洁,更是一项重要礼仪。
匜,读作匜,本义指古代盥洗时舀水用的器具,形状像瓢。“奚□单”匜,东周时期的青铜水器,流至鋬长37厘米,通高20厘米,1973年出土于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高店村,现藏河南博物院。
铜匜器身呈瓢形,流部微张,口沿外侧饰有变形窃曲纹,腹饰瓦纹,尾部附龙形耳,底部有四扁足,足上装饰云纹。部铸有探首衔沿、弓身卷尾的龙形执鋬。匜内铸有铭文三行十六字:“奚□单自乍宝匜其万年子子孙孙用之”。
西周重礼,高级贵族在祭祀、宴飨等重要活动之前都要行“沃盥之礼”。“沃”是浇水的意思,“盥”为会意字,甲骨文中的“盥”字,就像一只朝下的手伸入水盆之中,意为洗手。
奉匜沃盥是中国古代汉族在祭祀典礼之前的重要礼仪,《左传》中就有“奉匜沃盥”的记载。
古代使用匜时,还常常与“盘”搭配。盘与匜为一套盥洗用具,用匜向手浇水,下边用盘承接污水,整个过程干净便捷。与“奚□单”匜一起出土的就还有一件“奚□单”盘。
“奚□单”盘,东周时期青铜水器,通高17厘米,重10.03千克,1973年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高店村窖藏出土,河南博物院藏。
专家解读
据河南博物院工作人员介绍,铜匜,是中国古代贵族举行礼仪活动时使用的水器,出现于西周中后期,盛行于春秋时期。早期匜为青铜制,汉代以后出现有金银制、漆制、玉制等。
这件“奚□单”匜造型精美、花纹丰富、铭文清晰,有浓重的中原文化风格,对于研究春秋时期江淮间的历史文化及古文字学均有重要价值。
匜在功能上经历了不断演化,首先作为酒器使用,随后成为注水器,最后成为舀水器。随着功能的转化以及礼崩乐坏时期的到来,匜开始走向没落。战国以后,匜被洗盆取代,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