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迂回遭越军阻击,为何越级指挥的许世友要求不惜一切代价穿插到东溪?

坦克迂回遭越军阻击,为何越级指挥的许世友要求不惜一切代价穿插到东溪?

00:00
10:35

东溪穿插战是对越战争期间最经典的战斗,我军大胆采用坦克进行迂回穿插的打法为世界战争史上所罕见,也对越军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不过,东溪穿插战中暴露的诸多问题,也值得我们警醒。

东溪穿插战,是对越战争东线作战中高平战役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整个对越战争的节奏来看,基本打满全场的高平战役时间长,伤亡大,无论如何也也算不上是经典和酣畅,但负责兜底的东溪穿插战却是高平战役、东线作战乃至整个对越战争的为数不多的亮点。

作为经典的多兵种合成进攻战例,东溪穿插战堪称现代化技术装备条件下传统穿插战术的新应用,所以尽管战争结束了几十年,但东溪穿插战依然为后人所争论和热议。

而东溪穿插战的经典之处,就在于“出其不意”。

1975年越南南北统一之后,越南便开始了野心勃勃的印度支那联邦计划,与我们的关系更是急转直下。而在1978年正投靠苏联之后,越南更是狐假虎威不可一世,除继续大规模排华,更在边境发起一系列挑衅,我们终于忍无可忍。

1978年11月底,广州、昆明、成都三大地区开始准备自卫还击,到12月底,共在边境集结了9个军共22.5万人的大军。

1979年2月17日,对越反击战正式打响,9个军分别从广西、云南两个方向对越南北部6个省11个县,发起猛烈进攻,东西线总指挥分别为许世友上将和杨得志上将。

当时的越南,已经将主力派往柬埔寨进行侵略,但针对中越战争依然做了充分准备,他们利用昔日我国的援助,利用多山的地形在边境纵深修建了一系列碉堡群,企图通过阵地战迟滞我军的进攻锋芒,最终达到消耗我们的目的。

所以我国针对越南的阴谋,我国制定了“杀鸡用牛刀”的战略,采取分进合击的战术对越南进行猛烈打击。

因为东线经济相对发达且交通条件较好,更重要的是离越南首都河内和红河三角洲较近,能充分打击和震慑敌人,所以成为对越反击的主攻方向。许世友在东线设置了北东南3个集团加1个机动集团,实力雄厚。

东线的战役重心是夺取河内的北部门户谅山,而要夺取谅山必须先拿下越南北方重镇高平,所以高平战役也成为东线第一阶段作战的重点。

高平市是越南高平省的省会,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是越南北方的战略要地,也是我军南下的必经之地,所以越军在高平部署了346师和地方部队共1.5万的人的兵力。

为了快速拿下高平,为拿下谅山做准备,许世友决定采用大纵深、双迂回的策略,一举歼灭346师等敌人,摧毁越南北方的军事力量。

而为了达到包饺子的目标,高坪东南的石安县县城东溪就成为截断越军南逃的门闩,而这个上门闩的任务,交给了南集团。

许世友的计划是,以猛烈的炮火进行正面佯攻,主力于侧后进行迂回穿插。

为了达到出其不意的目的,担任南集团指挥的广州军区副司令吴忠将军亲自带领各级指挥员到边境勘察,广泛搜集情报,前后召开了6次作战会议,对敌情、道路、地形等因素进行了反复的分析后,决定用配给陆军第126师的第43军坦克团,组成一支由坦克、步兵、工兵等多兵种合成的特遣队直插东溪。

以坦克作为迂回主力本就少见,多兵种合成就更是稀奇。更重要的是,东溪作为高平东南部直通谅山的交通枢纽和兵家必争之地,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虽然此时越南的雨季尚未来临,但岩石陡峭和丛林密布的地形地貌,注定了坦克装甲部队的寸步难行,所以越南根本就不会想到我军会以坦克部队直插东溪,其对越军的冲击无疑是相当猛烈的。

所以东溪穿插战也成为高平战役乃至东线作战成败的关键。

1979年2月17日5时,东溪穿插特遣队准备完毕,6时奉命出击,在炮火的掩护下于6时55分到达预定出发阵地。

此时天刚亮且炮火造成大量烟尘,前卫营尖兵连指挥员露头指挥,揭开了东溪穿插战的序幕。

虽然东溪喀斯特地貌根本不适合坦克行军,越军也打死都想不到我军会从这里突破,但仍然在所有的道路上设置了障碍,沿途高地更是设置了火力点。

所以,这也导致了东溪穿插战的开局并不顺利。

东溪东北的靠松山段,是穿插路线上最复杂的一段,也是通往东溪的最后一个障碍,所以我军也在这里遭遇了多个险情。

为了争分夺秒地完成任务,前卫营尖刀连政治指导员林梦珠指挥108号坦克一马当先,行进在宽不足3米的陡峭悬崖路上。这里一侧山体一侧悬崖,稍不留意就会万劫不复。尽管108号坦克小心翼翼,但仍然掉进了越军用茅草覆盖的反坦克陷阱中,使穿梭在山间并形成一字长蛇的队伍难以继续前进。

在这样的情况下,后继坦克只能将108号坦克撞翻并压着其履带前进。

而后行进到班波西侧纳兰山口时,大部队又被越军放置的巨石挡住去路。

此时因为缺乏装甲运兵车,很多步兵搭载在坦克上,为了不掉落更是用包带将自己和重武器绑在坦克上。结果当越军猛烈伏击时,至少80名战士因无法解开包带而伤亡。

而因为巨石距离坦克只有10多米,这意味着无论工兵爆破还是坦克炸石都来不及。关键时刻,101号坦克驾驶员张东法倒车开足马力并猛烈撞击岩壁5次,终于劈开巨石打通了道路。

8时35分,离穿插任务预定时间只剩下1小时20分钟,许世友越级指挥先遣队不惜一切代价赶往东溪,关上高平的大门。

而此时的前卫营尖兵连正在遭遇越军地方武装的阻击,尖兵连仅剩的5辆坦克在没有步兵掩护的情况下向山上的越军据点猛冲,为前卫营越过靠松山提供了条件。

随后,上级要求落后的坦克第二营和其他分队加速前进,恢复与前卫营的协同,但越军在后续部队的必经之路班翁河上游开闸放水,第二营只能强行渡河,以两辆坦克淤陷的代价强渡成功。

9时50分,前卫营前兵连政治指导员林梦珠第一个冲进东溪,比预计时间提前5分钟到达指定位置。

中国坦克的突然出现,大出越军所料,他们以为是自己的坦克前来支援,于是欢欣鼓舞地前来欢迎,而后当看清坦克上的中国标志时,他们也顺利成为我军前卫营的第一批俘虏。

前卫营到达战场后,立即控制了通往高平的4号公路和桥梁,占领了东溪附近的661高地,打退了越军的多次进攻。

而因为“放过”我军前卫营的教训,靠松山上残余的越军匆忙加强了火力,并随即对后继的第二营等部队造成了重大杀伤,我军先后有4辆坦克和装甲车被击中起火。

在这样的情况下,第二营不怕牺牲,顶开前方被击中的坦克装甲车奋勇向前,经过一小时激战基本消灭越军火力点。

不过在进入东溪前,因河流上的木桥被坦克压断,又付出了3辆坦克的代价并耽误了几个小时时间,直到夜幕降临,第二营才冒着越军的炮火全力打通道路,终于进入东溪。

下午2时48分,第126师第378团赶到东溪,与前卫营组成环形工事,保障后续部队向高平方向穿插。

而坦克第二营和工兵分队,迅速开辟两条道路,并于次日8时到达东溪南侧,担任向七溪方向的警戒任务。

至此,东溪穿插战任务完成,高平的后门被彻底关上。

不过,东溪穿插战虽然成功实现,我局也终于在高频战役中消灭了越南38师,但歼敌数量却不大。

之所以出现这样如此匪夷所思的情况,根本原因在于越军作为我们的学生,即早期阶段,以游击战起家,对重武器等依赖小,不像联合国军那样依赖坦克汽车,一旦后路被堵死立刻陷入绝望。越军在失败后,迅速化整为零逃入山区和丛林打游击,甚至脱下军装混入老百姓中,这是我军歼敌较少更没有完全吃掉346师的根源所在,所以接下来我军开始了大规模的清剿作战,于是大量越军被消灭。

而东溪穿插战虽然经典且亮眼,但终会还是暴露了诸多问题,并最终成为我们必须汲取的深刻教训。

首先,穿插行动虽然出其不意,而且战前也进行了周密的侦查和分析,但最基本的地图却大部分都是抗法战争时期的资料,这就注定了我军实际作战时必然会和计划有较大出入;

其次,虽然采取了多兵种协同作战形式,但将步兵绑在坦克上的操作确实问题多多,实际作战时也遭到了巨大的伤亡。所以,装甲运兵车的缺失,增加了我军的伤亡;

最后,坦克和装甲车的指挥车天线与众不同,直接吸引了有经验敌人的火力。在整个东溪穿插战中,我军一共有6位师团级干部伤亡,这在整个对越战争中都堪称惨重;

要知道,越南部署在靠松山上的,只是越南地方部队的一个独立营。

所以,东溪穿插战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敌人的不强。不过不可否认的是,东溪穿插战的成功,无论对战争胜利还是对我军学习进步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财富。

所以,担任东溪穿插战主力的。43军坦克团一营才会得到如此高的评价:

“纳兰山口,他们是撞出来的;班翁泥塘,你他们是犁过来的;靠松山天险,他们是飞过来的。”

而广州军区副司令员吴忠经坦克兵开出的路到达东溪后,也感慨道:

“这哪是路啊,这是你们坦克兵硬撞出来的,是用你们钢铁般的意志和血肉之躯拼出来的胜利之路”。

可以说,东溪穿插战,是对越战争中不可多得的经典战例,有着非同凡响的重大意义。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