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安友在越西县新民镇中心小学支教期间 多次送教下乡、看望、慰问学生
今年53岁的蒋安友,是德阳市青云山路小学的一名音乐老师,同时也是凉山州越西县越城镇西山小学的支教老师。支教三年多来,蒋安友给大山里的学生,带去了许多不一样的教学场景与见闻,他还在学校里组织成立了器乐队、声乐队,让乡村校园从此增添了更多的美育色彩。
蒋安友能够明显地感觉到,乡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差距正在缩小,但他仍然觉得不够,“让优质的教育资源更多地惠及到学生身上,不仅是要从外部条件上入手,还应兼顾内在的教育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一个音乐老师的教学思考
要教音乐就不能只教音乐
初到西山小学时,蒋安友主要负责学校的小学音乐教学工作。学校音乐器材、设施少,留守儿童多,再加上当时学校的专职老师配备不足,给五育并举中的美育工作带来了较大的困惑。
在支教过程中,蒋安友发现,音乐课虽然属于自己的专长,可对于一些当地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还暂无条件系统地学习关于声乐、器乐方面的专业知识。
他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在学校成立了器乐队、声乐队。如何让同学们爱上音乐?蒋安友在思考。
因为他自己平时就练习各种乐器,笛子、葫芦丝、口琴等都信手拈来,于是,他先是教会孩子们最基础的音乐基本知识,练习基本技能。利用周末和学生们一起走进大自然,聆听虫吟鸟鸣、花开叶落之声。感受声音的美妙,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音乐、热爱生活。
从教学到生活中,蒋安友也在逐步摸索出一套适合彝族孩子的教学方法。除完成教材内容,还拓展、赏析孩子们喜欢的彝族歌曲。
△在越西县西山小学支教期间,蒋安友利用大课间、午餐后,带领学生学习、练习竖笛、唱歌
在西山小学支教的时间里,他一边教学,一边学习、了解当地民间乐曲和彝族传统文化,比如:“彝族克智”、彝族史诗《勒俄特依》。”以便更好地做好支教工作。
他告诉记者,到了乡村学校,由于母语体系的差异,学生们对于新知识的感知能力参差不齐,通过有目的性、针对性的教学,是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发掘出天赋的。
以音乐教学工作为例,他就让学生先掌握基本的音准、节奏,学会聆听,再去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并不只是简单教会学生唱那么几首歌而已。由于电脑、特别是手机等智能化工具的普及,学生接触音乐的渠道越来越多,也需要有人去引导。于是,蒋安友在大课间、午餐后,带领学生学习、练习竖笛、唱歌。久而久之,许多孩子们初步学会了竖笛、打击乐等乐器,了解了更多音乐知识,他所承训的班级合唱的《红枣树》,也在越西县2024年中小学生艺术节上展演。
△在越西县西山小学支教期间,蒋安友利用大课间、午餐后,带领学生学习、练习竖笛、唱歌
音乐老师来上数学课
活学活用创新课堂教学
“这位音乐老师还可以教数学!”“你的数学是音乐老师教的吗?”面对这样一个问题,估计很多人都会认为是在调侃,可对于老师蒋安友而言,这却是他曾经切身经历过的场景。
最初去支教的时候,蒋安友还“兼职”上起了数学课。他先是自己做足了功课,多渠道学习数学课程的教法,专门设计针对学生容易学懂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逐步养成探究习惯。
有时,条件允许,他还利用“双师”课堂,远程连线,请青云山路小学的老师来指导学生们的学业。就这样,一个多月之后,新来的专职数学老师到任后,蒋安友也顺利交接,其中的课业任务一次都没有落下。
△在越西县西山小学支教期间。蒋安友周末和学生一起走进大自然,聆听虫吟鸟鸣、花开叶落之声,感受声音的美妙。
“不这样做不行啊,硬着头皮也要上!”蒋安友告诉记者,由于师资不足,乡村学校的老师有时不得不“兼任”多门学科的教学工作,体育老师来上语文课,音乐老师上数学课的例子也并不是没有,但大家会做到竭尽全力,找到最优的方法去教会学生。遇到自己拿不准的,常常还要向同事请教,集思广益,克服困难。他说,学科之间虽有不同,但不同的学科也能融合。因此,终身学习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应该坚持的。
蒋安友说,在课堂上,在歌声里,他和学生教学相长、共同成长,音乐点亮了很多山里孩子的梦想,也同样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对生活的热爱。
蒋安友欣慰地看到,城乡之间美育差距正在快速缩小,但五育并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蒋安友会带着孩子们坚定地走下去。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