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生物化学家——王应睐

著名生物化学家——王应睐

00:00
08:17

王应睐(1907 年 11 月 23 日 —2001 年 5 月 5 日),男,汉族,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金门县,是著名的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现代生物化学的主要奠基人和分子生物学的开拓者。以下是对他的详细介绍:
早年经历与学业背景:
王应睐出生于一个华侨家庭,2 岁丧父,6 岁丧母,由兄嫂抚养长大。1918 年到 1925 年,他在鼓浪屿英华书院学习,这为他打下了良好的学术基础。
1925 年,王应睐进入福州协和大学,第二年转入南京金陵大学化学系,并于 1929 年本科毕业。在大学期间,他对化学展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出色的学习能力。
1931 年,王应睐因患肺结核休养了 2 年。康复后,1933 年他进入北平燕京大学化学研究生院,从事氯仿、甲苯对蛋白酶的作用以及豆浆与牛奶消化率的比较等研究。但 1934 年他再次病倒休养。
1936 年病刚痊愈,王应睐就应金陵大学之聘担任讲师。1938 年,他考取了庚款留英资格,远赴英国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生,跟随 L.J. 海里斯博士从事维生素研究。由于成绩卓然,他获得免试资格,并于 1941 年成为第一位在剑桥大学获得生化博士学位的中国留学生。
科研成就:
维生素研究:王应睐建立了维生素 B1 的硫色素荧光测定法,这一方法能够简便准确地测定食品及其他生物样品中的维生素 B1 含量。同时,他还建立了其他 B 族维生素的测定法以及维生素 C 的电位滴定法。这些研究成果为维生素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方法和技术支持。在解放战争时期,王应睐运用该成果成功地解决了南下解放军因维生素 B2 缺乏引起的多种病症,为保障战士们的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
血红蛋白研究:
在剑桥大学期间,王应睐到 Molteno 研究所,在国际著名生化学家 D. 凯林领导下,开展对血红蛋白的研究。他提纯与结晶了寄生在马胃的马蝇蛆的血红蛋白,并且研究了它的性质,详细阐明了在不同生活条件下血红蛋白的性质与功能的关系。他还测定了马蝇蛆血红蛋白的一些重要的物理化学常数,获得了出色的结果,并发表了《马蝇幼虫血红蛋白纯化与性质》一文。
王应睐与英国的 D. 基林教授一起,首次以完整的实验证据证明豆科植物根瘤含有血红蛋白。这一发现有助于从生物化学的角度来解释生物进化学说,并且促进了对豆血红蛋白在根瘤固氮中的作用的深入研究。这一成果曾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在血红蛋白的比较生物化学上占有显著的地位,也为他在国际生物化学领域赢得了声誉。
琥珀酸脱氢酶研究:王应睐对琥珀酸脱氢酶的分离纯化、辅基鉴定以及辅基与酶朊连接方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较大成果,解决了 20 余年未获澄清的酶的性质问题。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1958 年 12 月 18 日,人工全合成牛胰岛素项目正式确立,王应睐担任人工合成胰岛素协作组组长。在项目初期的 “大兵团作战” 式科研遇到困难后,王应睐尖锐地指出 “科学研究不是大呼隆,一定要组织精干力量进行胰岛素的合成”,使研究回到了正确的道路上。1965 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全合成结晶牛胰岛素,这是中国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成就,王应睐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领导和组织作用。
人工合成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1981 年,中国科学家完成了世界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转移核糖核酸,王应睐在这项工作中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工作经历与社会任职:
1945 年,王应睐担任南京中央大学医学院生化教授、中央研究院上海医学研究所高级研究员。1948 年到 1950 年担任中央研究院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1950 年到 1958 年,王应睐担任中国科学院生理生化研究所副所长。1953 年加入九三学社,1955 年选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58 年,他筹备创建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并任所长。
王应睐还曾担任上海生化学会理事会主席、中国生化学会理事长等职务,为中国生物化学领域的学术交流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也是第三、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积极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建言献策。
人才培养:
王应睐非常重视人才培养,1961 年首次举办了约 400 人参加的大型培训班,培养了千余名学员。当年的学员很快成长为科研和教学骨干,为中国生物化学领域的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才。
他还选派了一批有科研想法的中年科研骨干出国进修,为他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学习机会,促进了国内外生物化学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荣誉与奖项:
王应睐先后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中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等个人荣誉。
他的科研成果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奖项。1981 年,他当选为比利时皇家科学文学与美术院外籍院士;1986 年 12 月获匈牙利科学院名誉院士称号;1988 年 12 月又当选为捷克斯洛伐克科学院外籍院士。
学术风范与精神品质:
王应睐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在科研工作中,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不断追求真理,对每一个实验结果都进行严格的验证和分析。
他淡泊名利,在人工合成牛胰岛素和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这两项重大科研成果的所有论文上,他都坚持不署名,充分体现了他对科学的纯粹追求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王应睐还具有卓越的领导才能和团队合作精神。在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项目中,他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优势,共同攻克科研难题。
王应睐是中国生物化学领域的杰出代表,他的科研成就、人才培养、学术风范和精神品质对中国生物化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为中国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树立了榜样。为了纪念他的学术贡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准将编号为 35704 号的小行星正式命名为 “王应睐星”。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