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九章(1907 年 10 月 15 日 —1968 年 10 月 26 日),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籍贯浙江湖州,是气象学家、地球物理学家、空间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他被誉为 “中国人造卫星之父”,为中国的气象学、地球物理学、空间科学等领域的发展做出了极其卓越的贡献。以下是对赵九章的详细介绍:
早年经历与教育背景:
家庭背景与求学开端:赵九章出生于中医世家,因祖父在河南任职,全家迁往开封。幼时他就读于私塾,熟读四书五经,原本准备从事文学。然而,1919 年五四运动爆发,民主与科学的思潮深深影响了赵九章,他毅然决定改学自然科学,立志科学救国。1921 年,赵九章高小毕业后,家道中落,曾被父母送到交易所当学徒。1922 年 9 月,他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河南留学欧美预备班(河南大学前身),1923 年转入中州大学预科学习,在此期间打下了扎实的英语功底。
大学深造与学术启航:1925 年 9 月,在姑妈的资助下,赵九章考入位于杭州的浙江公立工业专科学校(浙江大学前身)电机系。1927 年,双亲去世,同年他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 年 8 月,赵九章以优异成绩考入国立清华大学物理系,师从叶企孙等名师,为日后的科研工作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1933 年毕业后,赵九章在叶企孙教授的建议下转向气象学,并通过了庚款留学的考试。1935 年,他赴德国柏林大学,师从气象学家菲克尔。在导师的指导下,他完成了论文《信风带主流间的热力学》,1938 年 8 月,完成博士论文《关于湍流风落分布参量的确定》,获得博士学位。
科研成就:
气象学领域:
理论创新:1937 年,赵九章在德国柏林大学留学期间发表了《信风带主流间的热力学》论文,尝试将数学、物理和流体力学原理引入到气象学研究中,这在中国气象学发展史上具有开创性意义,被我国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竺可桢称为 “新中国建国以前理论气象研究方面最主要的收获”。1945 年,他提出 “长波斜压不稳定” 概念,这成为现代天气预报的理论基础之一,对气象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实践推动:新中国成立初期,赵九章成功绘制出中国第一幅北半球天气图,并与涂长望共同组建了联合天气预报中心和联合资料中心,为我国气象预报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他还一直致力于将中国气象学引上现代化的道路,编写了我国第一本《动力气象学》讲义,培养了大批气象学人才,推动了我国气象学的快速发展。
地球物理学领域:赵九章是中国地球物理研究所第一任所长。他提出并大力推进 “三化” 方针(地球科学的数学物理化、工程化和新技术化),在他的带领下,大气物理、海浪、地震、地磁、电力层、物探等各领域均取得了很大成就。例如,在 60 年代初期,中国科学院成功发射了气象火箭,箭头仪器舱内的各种仪器及无线电遥测系统、电源及雷达跟踪定位系统等,都是在赵九章领导下由地球物理研究所研制的。
空间科学领域:
积极倡导:1957 年 10 月 4 日,苏联发射了世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这一事件震动全世界。赵九章敏锐地意识到人造卫星的重要性,从此开始积极倡议发展中国自己的人造卫星。他通过写文章、作报告、发表讲话等多种方式,阐述人造卫星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为中国空间科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关键贡献:1965 年 10 月后,赵九章在 651 设计院主持人造卫星发展计划中科学与工程技术方面的工作,先后解决了轨道攻关问题和确立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东方红一号” 的本体方案。他对中国卫星系列发展规划和具体探测方案的制定,以及对返回式卫星等总体方案的确定和关键技术的研制,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学术论著:
赵九章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发表了众多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论著。如 1935 年的《中国东部气团之分析》、1937 年的《信风带主流间的热力学》、1938 年的《关于湍流风落分布参量的确定》、1940 年的《Theory of unstationary wind current》、1942 年的《交换作用导致冷暖气团的变性》等论文,以及 1956 年的《地球物理学中的几个科学问题》、1964 年的《地球物理学中的几个科学问题》、1965 年的《高空大气物理学》等著作。这些论著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和参考。
人才培养:
赵九章重视基础教育,无论是用人或是培养人才都不拘一格,对人才十分爱惜。他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要有自己的创见,注意培养民主的学术气氛。他组织的海浪组、磁暴组等研究集体,每周举办学术讨论会,通过争辩得到真知灼见。
赵九章先后培养了叶笃正、陶诗言、谢义炳、赵柏林、周秀骥、巢纪平、陈颙、闵桂荣、刘振兴、王水等院士,以及气象学与大气物理学家顾震潮教授、气象学家朱岗昆教授、南京气象学院顾钧禧教授等众多优秀人才,为我国气象学、地球物理学、空间科学等领域的发展培养了大批骨干力量。
政治贡献:
赵九章 1951 年加入九三学社,是九三学社第三、四、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他积极为国家的科学事业发展建言献策,推动了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作为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赵九章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我国空间事业的创建工作,为我国的国防建设和科技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工作和建议引起了中央的高度重视,为我国卫星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所获荣誉:
1985 年,赵九章的研究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1999 年,赵九章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2007 年 10 月 29 日,经国际小行星中心和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批准,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 1982 年 2 月 23 日发现的一颗国际编号为 7811 的小行星命名为 “赵九章星”。
赵九章的一生是为中国科学事业不懈奋斗的一生。他在气象学、地球物理学、空间科学等领域的卓越成就,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培养的大批优秀人才,成为了我国科学事业的中流砥柱;他的科学精神和爱国情怀,激励着无数后来的科学工作者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然而,在 “文革” 期间,赵九章遭受了严重的迫害,于 1968 年 10 月 26 日含冤离世。1978 年,经邓小平批示,中科院为赵九章平反昭雪。他的贡献和精神永远值得铭记和敬仰。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