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援藏“刘老师”:让加查核桃变得更值钱

对话援藏“刘老师”:让加查核桃变得更值钱

00:00
08:44

要是推介起自己的家乡,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加查县的群众会毫不犹疑地说:我们有一项被认证的世界纪录。就在去年年底,世界纪录认证机构给加查县颁发了一张“世界最大规模的千年核桃林”证书。

青藏高原核桃古树群分布最多的区域就是他们居住的地方。这里有3657株核桃古树,其树龄都超过1000年。五六个人围上去,不见得能完全抱住它们的主干。与有些特色景区还不同,当地人的房前屋后、田间地头都是核桃树,他们就生活在千年核桃林边,居住在千年核桃林下。

一株“亚洲千年核桃树之王”长在加查县安饶镇的拉岗村。该村驻村工作队队长索朗次仁介绍,这棵核桃树有2100多年的树龄,直径达8.5米,在历经上千年风吹雨打后,依旧枝繁叶茂。核桃树在西藏文化中有长寿和幸运的寓意,一些古树枝干上随处可见系着白色哈达。

如今,挂着的不仅是哈达,还有一块铁制“身份证”。一支由长江大学组建的技术研究团队此前来到这里,采集了每株古树的定位数据和基础信息,并根据每株古树的情况制作了“二维码”。扫完码后,树龄、产量、户主等基本情况就能从手机上看到。

实际上,加查核桃的种植历史可追溯到数百年前。当地核桃以皮薄、个大、肉质香醇甜润著称。不过,加查县核桃产业规模发展面临困难。据当地媒体报道,是因为他们缺乏科学的管理和深加工技术。

加查县核桃种植规模目前已达4.5万亩,有52万余株,年产量1100吨,产值达4000余万元。山南市的一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每年都从农牧民手里收购核桃,用来制作核桃油和核桃蛋白肽。这家企业的生产经理吕先生告诉记者,他们企业的绝大部分员工都是本地农牧民,月平均工资6000元左右。

发展加查核桃产业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思路。近年来,加查县与长江大学合作,创建了长江大学西藏高原核桃产业研究所,开展高原核桃嫁接技术等试验。截至目前,他们已成功筛选6株核桃优良单株,建成50余亩优质核桃栽培示范基地。

长江大学西藏高原核桃产业研究所常务副所长、今年43岁的刘利平是功臣之一。她驻扎加查县近四年,当地人都喊她“刘博士”,不过她更喜欢别人叫她“刘老师”。“我虽然是科研工作者,但我最期望的是把这些树上的果子变成钱,造福当地。”

9月5日,新京报记者随“雪域高原焕新貌”调研采访团来到西藏自治区山南市加查县,并在核桃古树林中见到了刘老师。

■对话刘利平:发掘核桃经济价值,助力乡村振兴

新京报:你是什么时候来到这里的?

刘利平:我是湖北鄂州人,目前是长江大学园艺园林学院的副教授。2020年11月22日,我初次进藏,那个时候就到了加查县,看到随处可见的核桃古树,倍感震撼。2021年3月,湖北省“十四五”科技援藏项目——“西藏高原核桃产业技术研究”正式启动,这也是我国首个高校参与的科技援藏项目。这一年,我就跟着科技援藏团队到了西藏。

新京报:当时为什么想来这里?

刘利平:30岁之前,我一直在求学,30岁到40岁,我把大部分精力献给了家庭,40岁以后,我希望不辜负国家对我的培养,能有机会找到自己的价值,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新京报:刚来这边时是什么感觉?

刘利平:高原反应很明显。我嘴唇经常干裂发紫,鼻腔干燥出血,会出现持续的头疼。西藏地域广阔,紫外线极强,我进藏第一年,日均要走15000步。

因为要不断走村串户进行调研,我记得刚来不到半年,我的半月板就磨损严重,导致行走困难。为了不耽误项目进度,我选择了保守治疗,到现在我还绑着护膝工作。不过这些我都能克服,我就是觉得既然来了,就要把成绩做出来。

新京报:来援藏时,初期工作要怎么开展?

刘利平:初到西藏开展工作,比高原反应更让人难以适应的是人生地不熟以及文化和习惯的差异。加上缺乏生产经验,我接触加查核桃产业之初,特别没信心。好在当地人非常淳朴,加上援藏各级工作队的关心支持,田间地头的调研学习也顺利开展了起来。我记得只用了一周时间,就获得了加查核桃资源分布及产业现状的一手资料。

新京报:与当地群众沟通时会遇到什么问题?

刘利平:当地群众人都非常好,每次下乡他们都热情招待我,拿出各种吃的。久而久之,我出门调研,也会在包里装上各种零食、小糖果,分给路上遇见的老人和孩子。

老实讲,刚开始做技术推广,确实有一定难度。藏族同胞贡桑家有一株核桃古树,果实品质好、产量高,是我们团队初步筛选的“6优株”中的一株。我几乎每周都要去贡桑家调查古树的生物学特性,不过前几次去都吃了闭门羹,因为他们不太懂我是来做什么的。

有一次,贡桑家的孙子生病住院了,我买了些牛奶、水果等去医院探望小朋友。因为去的次数多,慢慢地,我也收获了贡桑一家人的信任。后来,他们也知道我是来帮助他们的,所以工作开展越来越容易。

新京报:你主要做哪些工作?

刘利平:我主要做良种选育、良种繁殖和栽培管理等内容,这是核桃产业中的一产环节。古树是一种类型,我们要选择好的树,选取枝条去嫁接,得到一个群体。再通过良种审定,把它变成一个地方良种。这样我们就可以再往下推广,让它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

经过这些年的努力,团队已经从3000多株加查核桃古树中初步筛选出了6个优良单株,成功实现了高原核桃的嫁接繁殖,建成了近120亩试验示范基地和200多平方米的科研平台,为加查核桃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京报:今年5月,加查县举办了“加查有我一棵千年核桃树”认养认领活动。这项活动有什么意义?

刘利平:这项活动是由加查县林草局牵头组织的,在安绕镇拉岗村千年核桃林景区举办。举办这个活动主要是为了宣传推广加查千年核桃,呼吁民众参与守护加查核桃,以公益助农的形式多维度发掘核桃经济价值,助力乡村振兴。

活动当天我也说过,希望社会各界积极行动起来,主动学习并普及保护核桃古树相关知识与法律法规,在全社会倡导和树立护树护绿意识,营造全民共同关注核桃古树、保护核桃古树的良好氛围。

新京报:今后你有什么计划?

刘利平:援藏工作一共是五年,按时间节点来看,我也快离开这里了。不过,县里的领导和群众不愿我走,我也跟他们说,我不会走。

一个人,短时间内可能因为好奇而在西藏待得住,长久的坚守必定是需要些信念与热爱的。在这里的几年,我慢慢克服了语言和文化的障碍,大家也越来越认可我。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