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京全国重点实验室 三分之一在昌平

在京全国重点实验室 三分之一在昌平

00:00
09:48

9月5日,北京举办“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昌平专场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近年来昌平经济竞争力大幅跃升,上半年GDP同比增长6.8%,位列全市第一。当下,位于昌平的全国重点实验室数量占全市的1/3以上,这里41所高校云集推动校城融合发展,平原新城的综合承载力和区域吸引力不断提高。据悉,清华大学主校区以外规模最大、集聚度最高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基地,也已落户昌平,明年就将整体投入使用。

经济竞争力提升 上半年GDP增长全市第一

发布会上,为介绍昌平区近几年的发展变化,昌平区区长、未来科学城管委会主任支现伟公布了几组数据。

他提到,三年来,昌平在城乡建设用地净减8平方公里、单位产值能耗、水耗分别下降10.6%和15.2%的情况下,GDP年均增长6%、突破了1400亿元、总量在全市排名上升一位,今年上半年GDP同比增长6.8%,排名全市第一。

此外,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0.3%,在全市排名上升了两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3%,2023年增长了8.4%、排名全市第一,迈上了6万元台阶,也交出了一份经济发展的“高分答卷”。

作为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的重要承载区,昌平新质生产力加速培育。现阶段,昌平已经汇集了69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210个工程技术中心,全国重点实验室数量占全市的1/3以上,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保持在6.5%的较高水平,培育了上市企业38家、位居平原新城第一,专精特新企业700家、小巨人企业61家、独角兽企业5家,均排名全市前四。

支现伟说,近三年昌平产业投资年均增长超20%,产业用地供应连续三年超过千亩,推动医药健康和先进能源产业收入年均增长超15%,先进制造业上半年增长8.5%,三大千亿级产业集聚态势日益凸显。

央企加速聚集 未来科学城全球首创成果涌现

经过十余年发展蝶变,未来科学城已是北京国际科创中心建设枢纽型主平台,也是首都承接央企集聚发展的主阵地。支现伟介绍,昌平瞄准建成全球领先的技术创新高地目标,攻关未来科技、发展未来产业、集聚未来人才,构建“基金+空间+人才”发展模式,努力打造面向未来的世界一流科学城。

当前,未来科学城已搭建央校、央地协同创新平台23个,央企累计承担能源工业互联网、智能电网、大飞机等50余项国家重大专项,涌现了4500伏IGBT芯片、大功率铁-铬液流电池堆等全球首创成果,创制国际标准224项,就地转化了央企科研成果78项。

未来科学城还成立了央企服务专班,建立部市合作共建未来科学城机制,实施央企促进行动方案,三年落地央企项目超60个,新增央企机构122家、注册资本金590.8亿元,央企项目在建面积达38万平方米,2023年新建成面积超30万平方米、为前三年总和的4倍,呈现加速聚集的发展态势。

在创新能级方面,近三年,未来科学城专利拥有量年均增长34.4%,累计获得专利授权6733件,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125项,全市排名第二。

当前,生命谷国际生物工程创新中心等8个生物医药园区项目集中封顶、总面积达到100万平方米,沙河医药健康产业园等4个标志性项目开工,构建共性技术服务平台55个,生命科学走廊串点成链。近三年,这里入库项目600余项,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1319亿元,知名科学家创办企业超过100家。

汇集41所高校 “两口一园”推动校城融合

新京报记者获悉,昌平是北京高校最富集的区域之一,入驻了41所高校,其中双一流大学14所,是名副其实的大学城。近年来,先后与12所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形成了“两口一园”规划布局,加快推进清华国重基地、北大产教研融合创新中心、未来大学科技园“三大项目”建设。

具体来看,什么是“两口一园”?支现伟介绍,“两口一园”即指昌平区的南口、马池口和沙河高教园,这是昌平科教资源最集中的区域,也是校城融合的着力点。

其中,南口镇历史悠久、区位优越、要素齐全,是首都西北方向唯一的新市镇。昌平已引入清华大学创新资源,利用“南口三大厂”的老厂房,建设清华国重基地,将成为清华大学主校区以外规模最大、集聚度最高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基地。去年国重基地完成了规划、设计、开工“三步走”,并获评了全市首批“两业融合”示范园区。今年,昌平继续提速项目建设,一期将于今年年底亮相,整体计划2025年投用。

另一边马池口镇,位于昌平南口南部,地处北京西北枢纽节点和科技产业辐射带上,已有北大新燕园校区入驻,这也是北大建设新工科的主要阵地。昌平依托北大新燕园校区,建设北大产教研融合中心,还将打造成高水平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集群,实现北大新工科与区域发展的协同联动。

而沙河高教园作为全市两个大学园区之一,已入驻8所高校的9个一流学科、66个一级学科、45个整建制学院、49个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现有师生6万余人。支现伟说,为加快打造世界一流的产教融合示范区,昌平统筹利用高校及周边空间,采用“一园多址”“多校一园”的方式,建设北京未来大学科技园。

目前,昌平正在推进起步区5个特色园区建设,并统筹21万平方米核心区和周边600亩工业用地开发,推动高校科研成果就地转化和产业化,打造新质生产力策源地和未来产业发展主阵地。

新增绿化面积5.7万亩 区域吸引力不断增强

支现伟介绍,作为首都重点发展的平原新城,昌平不仅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沃土,也是宜居宜业的生态城。

他提到,经过多年努力,昌平区PM2.5比2013年下降了61.7%,今年上半年达到30.3微克/立方米、居全市第三。三年来,昌平全区新投用公园46个,新增造林绿化面积5.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8.63%,成功获评全国“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同时,昌平统筹城市建设与更新,已累计供应土地4305亩,推动市政投资年均增长超30%,新建及在建道路达180.4公里。地铁昌平线南延一期、17号线北段开通运营,未来科学城生机勃勃、回天地区华丽蝶变、新城东区塔吊林立、昌平老城加速更新,昌盛园老旧小区改造、首开LONG街等4个项目获评“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

公共服务方面,昌平近年来累计引进101中昌平实验学校、清华附中昌平学校等名校名园31所,新增学位20000个、托位2000个,清华长庚医院二期、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二期加速建设,新建改造三级医院11家、增加床位1520张,养老床位800个,配租配售保障性住房9300套,连续十年获评全市充分就业区。

在营商环境方面,昌平聚焦营商环境力争上游的目标,累计出台惠企政策47项,兑现政策资金8.1亿元,推动市场主体突破22万户、排名全市第三、年均增长33.8%,实际使用外资连续三年增速超过50%。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