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澎湃新闻报道,9月1日,有家长反映襄州九中要求七年级新生买校服、牛奶、保险,虽未强制,但无购买记录就不给办入学。对此,校方回应称,均自愿,但活动时需穿校服,保险和牛奶买过的家长说有好处。
自愿就是自愿,如果自愿被加上了各种前提条件,那么就可能涉及变相强制。此事件中,虽然校方说购买校服、牛奶、保险皆看家长意愿,但“活动时需穿校服”,却让“自愿”有些变味;买保险和牛奶,对孩子健康和安全有益,想必大多数父母也不会拒绝。
但必须要问,在学校的要求面前,家长和学生真能“自愿”吗?如果不买校服,会不会显得个别学生不合群?是不是被曲解为家长不配合学校工作?出于种种顾虑,面对学校的规定要求,家长一般都会遵照执行;对于收费项目,也多会照单全收。可显然,学校不能总拿“自愿”来当挡箭牌。而应当在受到质疑时,及时作出正面回应,同时深刻反思,是否真正把选择的权利交给了家长和学生,能否问心无愧。
无论如何,“自愿”绝不能沦为一句口头上的原则,而应该是深刻在家长心底,发自内心的信任和支持;促使家长主动掏腰包的,也应该是高质量的校园服务系统,而不是筋疲力尽后,无奈的妥协。
近年来,学校变相强制、乱收费现象频发。例如牛奶费、校服费、空调费、人脸识别费等五花八门的收费项目,不但违反了教育管理的规定,还增加了家长们的经济负担,侵害了其自主选择的权利。
事实上,“捆绑”乱象背后与利益二字有关。现在,很多学校与外部机构合作提供服务,虽然值得鼓励,但仍需提高警惕。这就要求,一方面,学校在拟定并征订收费服务项目时,应慎之又慎,严格遵守必要且合理原则,并且尽量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收费项目;另一方面,保障收费各环节的公开透明,确保学校和第三方合作之间不存在利益输送关系,谨防腐败滋生。教育是纯粹的,“自愿”也要保持纯粹,经得起考验。
教育不该被利益捆绑。公益性是学校教育的首要属性,学校应积极作为,坚持以自愿原则扩大服务覆盖面,充分尊重学生及家长的意愿和选择。相关部门也要尽职尽责,加强教育收费监管和规范,排除隐患,追责问责,杜绝“被自愿”灰色地带。家长也可积极投诉举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家长自愿”不是靠嘴说的,而是要看学校是怎么做的,能否将原则落实到位,付诸于行。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