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民政部9月3日上午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民政部等21个部门日前出台了《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行动方案》,要求各地通过摸底排查、完善保障措施、加强关爱服务等措施,为流动儿童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这是国家层面首个面向流动儿童群体专门制定的关爱保护政策文件,有效填补了民生保障领域政策空白。
我国全面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
《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行动方案》提出,各地要认真组织开展流动儿童监测摸排工作,将随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双方或一方离开户籍地,跨县域异地居住或生活6个月以上、不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纳入流动儿童监测摸排范围。
对监测摸排发现存在家庭生活苦难、监护缺失等流动儿童,建立重点关爱服务对象台账,定期走访探视,加强关爱保护,保障儿童合法权益。
构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基层工作网络
为了明确流动儿童在居住地享有关爱服务的内容,《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行动方案》还制定了流动儿童在居住地享有关爱服务基础清单。
《流动儿童在居住地享有关爱服务基础清单》包括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发展保障等六个方面共19项内容,全方位保障流动儿童享有关爱服务。
对照清单内容,要求各相关部门要将流动儿童关爱工作纳入本部门重点工作任务,纳入平安中国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等统筹推进;各地要将流动儿童关爱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民生实事项目重点部署。
在夯实基层基础方面,各地民政部门要构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基层工作网络,选优配强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打通关爱服务流动儿童的“最后一百米”。
15.7万条流动儿童信息的背后
流动儿童由于各种原因跟着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离开户籍地来到陌生的地方,他们会面临什么样的困难和问题呢?今年6月起,青岛市对全市的流动儿童进行了摸底排查,共摸排出15.7万条流动儿童数据。
在青岛市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对中心,工作人员正在对来自公安、教育、卫健等部门,以及小程序摸排的流动儿童信息进行认真的核对,从310多万条儿童信息中,初步筛选出15.7万条流动儿童数据。
对于系统摸排出来的每一条流动儿童数据,社区工作人员、儿童主任等会逐一上门详细了解流动儿童的监护人、家庭、孩子的安全与生活保障、情感与教育的支持情况等事项,并通过家庭监护能力评估表对每一个流动儿童的情况进行评估。
根据信息系统梳理出来的信息,民政部门会对流动儿童的需求进行精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关爱服务,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流动儿童如何融入居住地的生活。
专家提醒,部分流动儿童到了新的环境之后要适应新的同学、老师和学习生活环境,短期内会感到不适应,需要家长和学校共同努力,帮助他们平稳过渡尽早融入新的环境。
多方合力 促进流动儿童融入城市生活
流动儿童来到陌生的城市,只有融入居住地的生活才能有归属感,这次出台的《加强流动儿童关爱保护行动方案》要求,各地要动员企业、专业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志愿者等,通过开展城市文化介绍、社区环境熟悉等活动,促进流动儿童融入城市生活。
这个正在苦练中国式摔跤的小姑娘叫李依琳,今年9岁,由于父母工作繁忙,之前每年的寒暑假,她都会被父母送回老家,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她参加了社区的兴趣班,不用再跟父母分离了。
今年夏天,青岛市依托社区、镇街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等平台,开办了两千多个免费的兴趣班,为社区流动儿童提供兴趣辅导、日间托管等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
在江苏苏州,流动儿童占到儿童总数的30%,11岁的小倪跟随父母从安徽来到这里上学,远离家乡来到陌生的城市生活,通过参加社区儿童关爱之家的活动,让他逐渐适应了这里的生活环境。
“关爱之家”是关爱服务流动儿童的重要载体和平台,由社区干部担任专业儿童主任,通过专业社工队伍入户走访开展危机评估、需求评估、服务介入、资源链接等工作,保障流动儿童享受医疗、教育等保障的同时,还利用社会力量提供专业服务,帮助流动儿童尽快融入当地生活。
在苏州,当地团市委通过对流动儿童较为集中的企业进行走访摸排,设置“小候鸟”服务驿站,为寒暑假来苏州的孩子提供暑期托管服务,暑假结束,当地还组织了爱心车队和志愿者开展集中返乡护送行动,孩子们带着爱心礼包回到家乡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