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木棉花开时节,正值对越还击战结束45载、攻克老山40周年。西南边陲聚集了无数参战老兵,于烈士陵园祭奠牺牲战友,在旧战场凭吊当年战事。
我随陈松大哥等一行战友,在早春的薄雾细雨中,开启了南疆行祭奠战友之旅。
法卡山烈士陵园和匠止烈士陵园,老兵们洒下第一行热泪,释放缅怀 ;龙州烈士陵园敬献花圈,挽联铭志;靖西烈士陵园、那坡烈士陵园焚香燃鞭,寄托哀思;麻栗坡烈士陵园,酒洗墓碑,告慰英灵。
一路走来,一路泪酒伴纸烟。春风微佛,南疆先绿,陵园松柏青青,烈士洒血沃南疆、沃中华。
在屏边烈士陵园,与烈士魂灵对话,倾述衷肠,行最后一次告别军礼,完成南疆行初衷,情怀甚慰,心结宽解。
依依不舍之际,同行臧雷、王红、王曙光三位英雄分别踏上新征程,汪秀碧、张秀春、王静三位兵姐及陈唯、鲁静、张宏光、安振江四位兵哥分别踏上归途。
1990陈松滇西行 不惑的目光
陈松大哥、徐良英雄及我,继续西行,了却此行最后心愿。
陈松大哥熟读兵书、深谙军史,敬重军人、敬重英雄。多少年来,他把敬重军人、敬重英雄当做后半生的重要内容,身体力行地致敬红军烈士丰碑、凭吊抗日英雄、瞻仰志愿军烈士陵园、祭奠靖边牺牲战友。
从不惑到古稀,从黑发到白发,经过血与火考验的老兵,对以身许国的中国军人敬仰之情怀,不因岁月流逝而更改。
他知道,西南边陲历来不安稳,保卫西南边陲安危的,不仅有人民子弟兵,还有国军将士。
年过七十的他,心愿未了,乘人生能行之时,要再去滇西探望长眠在那的国军抗日英雄们,人生必到之处,打卡不留遗憾。
驱车千里,风尘仆仆,3月8日下午,入住预约位于龙陵县腊勐镇大垭口村松山村附近的侨缘酒店,一个遥远且陌生的所在地,却被“滇缅公路”四字,拉近了历史距离。
没有笑容的面孔
稍作安顿,三位老兵迫不及待地驱车北行,约半小时车程来到松山大战遗址纪念园,夕阳高悬,山静人稀。
松山大战遗址纪念园,是当年滇西抗日战场实地。迈入园地,第一处令人肃然起敬的场面是松山主峰下老干塘旁的国军陆军第八军第一零三师阵亡将士公墓,安葬忠骸672具,主碑落款"师长熊绶春立",左右两碑为阵亡将士芳名录。
老兵致敬国军103师阵亡将士
碑前两捧鲜花束,是先我等到此祭奠的保山一国有集团公司敬献,抗战先烈国人共敬,令人欣慰。
79对越还击战,我部一二一师牺牲指战员近千人,多于国军一零三师阵亡将士,长眠于广西那坡烈士陵园。所幸的是,我部阵亡官兵独立安葬,千里边陲,忠骸有一席安息之地。
一行三位老兵深知,岁月静好,来自中国军人的付出,不管他们在哪个战场为国捐躯,不管他们的坟头被荒草覆盖多少年,他们的丰功伟绩难以磨灭,他们的军魂永存,须军礼相敬。
历史丰碑
拾阶而上,迎面是中国远征军雕塑群,“中国远征军”重碑横卧于雕塑群前方,寓意中国抗战史上一块丰碑。碑后伫立着中国远征军雕塑群,由夏装士兵、秋冬装士兵、娃娃兵、炮兵、跪射兵、战车、女兵、盟军、老兵、战马、将军、驻印军12个方阵402座雕像组成。
雕像神态庄严、气势弘恢,震憾心扉!仿佛西安兵马俑再现地上。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妄图截断中国国际救援的最后通道—滇缅公路,实现其彻底征服中国之野心。翌年,中国十万远征军入缅对日作战失利,滇缅公路被切断,日军攻陷国门畹町,与我军隔怒江对峙。
少年英雄
1944年中国远征军奉命渡江反攻,其间收复松山之役历时三月,乃中国抗战成功收复之第一块国土,此后克腾冲、夺龙陵、荡芒畹,驱敌于国门之外。
“中国远征军”重碑之后,便是娃娃兵方阵,娃娃兵打头阵,如国歌所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该方阵由21座小兵雕像组成,小兵最大15岁,最小9岁,他们穿上大人的军装,扛着比自己身体高一节的枪械,击杀日寇。他们的勇敢,令人悲催。
一位叫张全胜的9岁孩子被俘后,在敌人的枪口前留下千古名言:“我已经死了,可是中国永存!”滇西抗战,上千娃娃兵为国捐躯。中华英雄出军人,自古英雄出少年。
杯里装满糖果的远征军娃娃兵
小兵雕像身背的军用水杯中,被深情的游人放满了糖果和水果,这是孩子们的最爱。历史曾对不起孩子,遗憾不能弥补,悲壮之往昔,于我辈岂能能重演,老兵虽老,亦能御敌。
缅怀娃娃兵、缅怀少年英雄,触摸孩子们的手,难以抚慰的壮怀、难以抚慰的国殇。
老兵见老兵 两眼泪汪汪
向前走去,女兵方阵、老兵方阵、将军方阵及战马方阵,国军的千军万马在此,他们担起了松山之战—抗日战争滇西缅北战役重任,打通了滇缅公路运输线,给战略大反攻奠定了基础。
来到“松山战役纪念碑”前,捐躯的远征军将士,默默长眠于松山脚下80载,战友隔海相望,酒泪无处祭洒,同为中国军人,对越还击战老兵军礼相敬。
登观景台,远眺山河。左侧松山主峰,右侧怒江大峡谷。向右望去,山下日军据点前沿监视哨,江湾处滇缅公路交通咽喉—惠通桥,当年敌我隔江对峙战场态势一目了然。
俯瞰峡谷怒江之上惠通桥,是当年中日激战争夺的要地。守桥国军炸断该桥,将日寇阻挡于河对岸,两军隔江对峙三年,日寇始终未能渡江。
1944年滇西反攻,该桥修复,成为中国军队反攻的起点和战时物资运输枢纽,惠通桥的毁立,在滇西抗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承载了历史车轮重压,傲骨屹立。
暮霭沉沉心亦沉,松柏青青色未老。瞻仰松山大战遗址纪念园,仿佛看到“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情景。旧址依旧,物是人非,非事事休,到此或未到此之国人,要永远铭记这一战争史实,永远铭记为了和平,中国军人前赴后继,英勇牺牲,才有今天不被炮火侵扰之。
长河不息 先烈不灭
远征军滇西抗战,在历史的长河中,不管浪高浪低,这段史实不会湮灭。
真不能忘记啊。只要是为国而战的牺牲者,只要是中国人,什么都忘了,也不能忘了他们。那在抗日战争中阵亡的两百万国军将士,他们的血撒遍了每一寸国土。扪心自问,我们是否曾经将他们忘记?
声音毁了内容,太难听了
主播读音老出错:此“行”(发音同“型”字)。“解”码(发音同“姐”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