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配音-第二季03大都02

《中国》配音-第二季03大都02

00:00
08:34

历史中总会有一些特别的契机出现,但当它初露端倪的时候,往往更像是对勇气和智识的考验。一天,62岁的萨迦班智达接到了一封来自大蒙古国的信函,发放诏书的人是蒙古大汗窝阔台的二皇子,受封河西的阔端。他告诉萨迦班智达:“我为报答父母天地之恩,需要一位能指引道路取舍之上师,选择时选中了你。”这一年,八思巴10岁。他可能还不太理解这封信函的深意,却迎来了人生的第一次远行。叔叔萨迦班智达带着他和6岁的弟弟,踏上了前往北方的路途,他们要去的地方叫做凉州,也就是位于河西走廊的武威,那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在青藏高原上各教派的领袖们都对彪悍的蒙古人敬而远之时,萨迦班智达毅然选择了前往凉州。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还能回到故乡,但为了吐蕃地区的长治久安,这位以睿智和渊博著称的教派领袖心意已决。他预料到,这是一次异常艰辛的远行,什么变故都有可能发生,所以把继承人八思巴兄弟带在身边,以防不测时完成交接。他们一边走,一边搜集民意,光在路上就耗费了两年。

转眼间,八思巴在凉州已经待了7年,自从和叔叔一起抵达这里,他们就再也没有离开。来到凉州的第二年,萨迦班智达和阔端达成和谈,吐蕃从此成为蒙古的属地,阔端认可了萨迦派在西藏各教派中的领导地位,并请萨迦班智达担任藏区佛教领袖。两年前,叔叔在凉州圆寂,八思巴继承衣钵,成为萨迦派的新任教主以及藏区事务的负责人。对八思巴来说,这是权力的交替,更是责任的传递,叔叔为藏区安稳做出的努力,他时刻铭记在心。只是现在,他只能独自绘制藏蒙两族的美好蓝图,他快速地成熟起来。就在萨迦班智达圆寂的同一年,阔端也离开了人世,凉州会谈开创的和平局面能否继续维持,成了一个难以预测的变数。一切都落到了年轻的八思巴身上,他决心走得更远,他希望自己的思想能影响到更多人,尤其是大蒙古国的最高层。

八思巴的态度,成功地引起了蒙古皇族成员的注意,公元1253年的夏天,他收到一份邀请,发出邀约的是忽必烈。在八思巴从婴儿成长为萨迦派教主的日子里,忽必烈也在不断开创自己的人生。过去十多年里,大蒙古国几乎是马不停蹄地向外扩张,大汗之位也几易其主。公元1241年,窝阔台病死,他的儿子贵由接替了汗位,但没过几年,贵由就去世了,公元1251年,蒙哥在众人推举下登上汗位。蒙哥是拖雷的长子,忽必烈的长兄,因此,大蒙古国的汗位从窝阔台系转到了拖雷系,蒙哥即位后,将总领漠南的重任交给了弟弟忽必烈。八思巴对忽必烈并无太多了解,但他仍然决定前去相见,接受未知和挑战,是他从小就熟悉的生存方式。

这是忽必烈总领漠南后,第一次承担重大军事行动。大蒙古国制定了远征大理、然后迂回夹击南宋的战略,而远征大理就需要绕道西部藏区。此种情况下,驻扎在六盘山的忽必烈想起了身在凉州的八思巴。忽必烈已经是一个39岁的中年人了,母亲在前一年去世,但母亲的教诲已深植在他的心中。他渴望为自己的家族建立功勋,哪怕前路凶险,他也一往无前,往南去,这是他眼前最专注的目标。在八思巴看来,这是他走近大蒙古国当权派的重要契机,当年叔叔赴阔端之约,有了凉州会谈,他将会给历史留下什么呢?八思巴对这次会面充满期待。不过,忽必烈可能并没有想那么多,他只是一门心思地想让八思巴为自己的行军提供支持。所以,这算不上一次愉快的交谈。忽必烈以领主的口吻对八思巴下达任务,摊派兵差,征集财物,要求藏区支援他对大理的远征。八思巴心中很是不悦,他说:“如此,吐蕃的僧人实无必要在此坐住,请放我回我的故乡去。”就在八思巴即将拂袖而去之际,忽必烈身边的王妃察必站了出来,她告诉忽必烈,这是一名在知识和功德方面卓然超群的法师,应该请他留下来,继续问法论道。八思巴这才重新坐下,他想到,这正是向忽必烈施加影响的良机。过去几年里他学习到的中原历史文化知识发挥了作用,他决定以唐朝时期汉地与吐蕃的联姻,以及历史上吐蕃王朝和西夏王朝对藏传佛教的尊崇,来说服忽必烈。他想让忽必烈认识到,要取得藏区人民的支持和拥护,需要尊重和接受他们的信仰,并与他们的精神领袖建立深层次的关联。忽必烈表面上依然不露声色,尽力保持着一个王子的威严,但在内心,他对眼前这个不卑不亢的年轻人突然产生了兴趣,甚至有了些许好感。作为忽必烈最宠爱的妃子,察必就像一缕清风,不着痕迹地化解了两个男人之间的紧张关系。她主动拜八思巴为师,还给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解决教权与王权的冲突:听法或人少时,上师坐上座;公开场合时,汗王坐上座。有时候,女性的理性、宽容和善良本身,就是天赋的政治才能。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