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成都倡议”出发,奔向共建“一带一路”下一个金色十年

从“成都倡议”出发,奔向共建“一带一路”下一个金色十年

00:00
11:36

8月28日,由人民日报社和四川省委、省政府主办的2024“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在成都拉开帷幕。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奔向下一个金色十年的开局之年。

这些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中国倡议走向国际实践,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成为开放包容、互利互惠、合作共赢、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合作平台。

随着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媒体在信息传播、增进互信、凝聚共识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愈发重要。

2024“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在成都开幕

站在新起点上,来自76个国家191家中外媒体的代表就本届论坛主题“深化媒体合作、促进共同发展”达成广泛共识,发布《“一带一路”媒体合作成都倡议》。在共建“一带一路”下一个金色十年,各国媒体将共同传承和发扬丝路精神、厚植丝路情谊,为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助力世界各国共同实现现代化,建设一个开放包容、互联互通、共同发展的世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展现媒体担当、贡献媒体力量。

从设施联通、贸易畅通到文明互鉴、民心相通,论坛期间,来自媒体、学术、企业和政府机构的代表们共话丝路故事,讲述着共建“一带一路”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耕细作的“工笔画”之变,奏响民相亲、心相通的协奏曲。

2024“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开幕式现场

01

“同心圆”里,既有合作共赢,也有相知相亲

每个工作日的早上,塞尔维亚“一带一路”研究所所长博扬·拉利奇都会乘坐高铁从诺维萨德到贝尔格莱德上班。两座城市相距75公里,原本动辄一个小时的通勤时间现在只需要36分钟。改变源于中东欧地区第一条高铁——匈塞铁路,这也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标志性项目。博扬·拉利奇分享了他的亲身经历,“如今,许多人都在过这样的双城生活。”

相遇相知的细节最真切,休戚与共的故事最可感。十多年来,共建“一带一路”重大事件取得累累硕果,一个个国家地标,一项项民心工程,一座座合作丰碑,为讲好丝路故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生动案例。

在开放合作的故事里,凝聚共识的“同心圆”就此画下。

共享机遇、共创繁荣,是论坛期间出现频率极高的关键词。

马来西亚亚太“一带一路”共策会董事兼高级研究员本恩·纳戈拉表示,中国现在对外投资的能力和范围不断增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让马来西亚受益,也在整个东盟区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一带一路 ’通过连接人与地方、贸易、投资以及各种财富创造,成为了非常重要的全球发展项目。”

阿尔及利亚《圣战者报》副社长阿玛勒•宰姆里认为,非中共建“一带一路”将有力促进非洲可持续发展、经济增长和区域一体化,这为未来阿尔及利亚取得更大经济成果奠定基础。“毫无疑问,在论坛上我们有着充分的讨论,汇集了专家建议,这些都将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丰富动力。”

参加论坛的嘉宾

值得关注的是,在共建“一带一路”的项目中,有越来越多惠民生的“小而美”项目落地生根,成为共建“一带一路”新亮点。

“中国在尼泊尔援建的许多学校和医院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对当地人产生了很大的帮助。”尼泊尔国家通讯社执行总编辑沙拉钱德拉·班达里分享了他对“小而美”项目的感受,他举例说,中国在尼泊尔援建的医院设备齐全,并且中方对医生提供培训,改善了当地的医疗条件。

丝路基金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王英杰透露,去年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丝路基金增资800亿元人民币,体现了中国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决心和行动,近两年来,丝路基金在马来西亚、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投资多个特殊教育、连锁医院等民生项目,兼具发展程度和情感温度,让更多普通民众对“一带一路”的机遇可感可及。

论坛现场

02

媒体携手,既展示发展成果又促进务实合作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后,在共建“一带一路”伙伴网络过程中,媒体发挥了积极的建设性作用。十余年来,共建国家媒体传承和发扬丝路精神,积极做共建“一带一路”的记录者、参与者、推动者,推出了一大批鲜活生动的报道,制作了一系列创意新颖的新媒体产品,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面向未来,讲好丝路故事、增进互鉴互信,更加需要媒体的笔和镜头。与会嘉宾认为,媒体是展示发展成果的窗口,也是促进务实合作的纽带,应共同讲好各方合作共赢的故事,担起促进务实发展的责任,深入报道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实践、对世界作出的积极贡献。

论坛现场

“‘一带一路’媒体合作具有广阔的前景,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古巴《格拉玛报》社长迪尔伯特•雷耶斯•罗格里格斯表示,11年来,中国与古巴在多个领域实现交流与合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为媒体提供了素材和故事,让媒体可以有新的创造和无限可能,“让我们从报纸出发、从‘一带一路’出发,从历史出发,在这个挑战重重的时代中开创新天地!”

“我们站在前所未有的技术和全球挑战的十字路口,媒体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我们不仅仅是变革的旁观者,也是变革的叙述者,甚至是变革的催化剂。”巴基斯坦战斗媒体集团总裁萨尔曼德·阿里指出,当今的媒体环境充满挑战,虚假信息泛滥、数字化转型、受众需求的变化等新挑战需要媒体通力合作,以创新的方式危中寻机。

嘉宾体验年画制作

嘉宾观看竹编制作

当前,以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为文明交融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和广阔的交流空间,如何运用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通过媒体合作建设数字丝绸之路?多国嘉宾关注共同应对信息技术对媒体的挑战这一时代命题。

摩尔多瓦“信息标签”通讯社社长兼总编辑亚历山大•塔纳斯建议,让共建“一带一路”中的商贸、人文、教育、旅游和体育领域的合作,成为新闻报道的丰富素材和资源,不同国家共同开发新闻产品,共同分享报道成果,展现各国的文化魅力、经济机遇和时代价值。

03

相聚成都,启步“成都”

论坛期间,许多嘉宾在展板前驻足合影,在照片中寻找着家乡与四川的交流故事。

雅万高铁是印度尼西亚乃至东南亚地区首条高铁,其中,四川产品、四川队伍、四川技术起到关键作用;

蜀道集团与塞尔维亚VNG公司联合中标的挪威哈罗格兰德大桥项目,是北极圈最大跨径的悬索桥,被誉为“与极光相伴的桥”;

中国一新西兰猕猴桃联合实验室,以专利授权和技术输出等方式,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推广现代技术,目前四川已布局建设两个国家级“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四川是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交汇点。近年来,乘着“一带一路”东风,四川与共建国家之间开启了全方位交流合作的新阶段,开放通道越走越宽,全省超40%的对外贸易、50%以上的对外承包工程布局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

《“一带一路”媒体合作成都倡议》发布仪式现场

“在四川举办此次论坛是一个非常明智的举措,因为四川的发展对东南亚和欧洲都至关重要,这里是物流和国际交易的战略位置。”缅甸瑞丹伦媒体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彭敏散认为。

会场之外的论坛举办地——四川成都,更是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的城市缩影。

论坛现场

2013年4月,首趟蓉欧快铁开启了成都国际班列常态化运行的历程,终点站波兰罗兹。11年间,“钢铁驼队”在阵阵鸣笛声中呼啸而过,贯通欧亚、辐射全球的国际贸易运输大动脉澎湃地跳动。截至目前,成都国际班列累计开行近3万列,联通境外112个城市,“国际朋友圈”持续扩大,为四川对外开放架起通往世界的“快车道”。

第二次来成都的波兰《论坛报》副总编辑彼得·加基诺夫斯基,曾在15年前造访这座城市。在他的印象里,成都美丽、现代,有着闻名世界的火锅和川菜。这一次,他看到了更为庞大的城市规模、更为现代的城市风貌。

彼得·加基诺夫斯基说,他注意到成都有着许多聪慧又充满创意的年轻人,未来的成都将以年轻一代为基础,不仅拥有麻辣的食物,还有“麻辣”的创新和创意,让人们能够在此实现技术和价值的碰撞交汇。

成都国际铁路港 资料图

彼得·加基诺夫斯基提到,从成都发出的第一趟原蓉欧快铁经过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国家到达波兰,并以波兰为门户进入欧洲。“这条铁路不仅是经济和贸易之路,也是文化与和平之路。”他说,希望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基础推动更多的文化交流、信息互通,例如通过大学交换生和国际新闻合作加深了解,推动民心相通,“如今,许多波兰人因为这条铁路知道成都、来到成都。”

以成都为窗口,与会嘉宾感知共建“一带一路”的活力与机遇,感知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相聚成都,展望未来。从“成都倡议”出发,奔向共建“一带一路”下一个金色十年,耀眼而温暖。

红星新闻记者 钟茜妮 张芷旖 摄影记者 王效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