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政局将走向何方?

缅甸政局将走向何方?

00:00
11:03

导语:当前中国与周边邻国的外交屡见成效,相关各方受益匪浅。唯有缅甸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既危害缅甸各民族人民利益,也让中缅关系难以走向深入。

此时,王毅外长亲赴缅甸,划出“三条底线”。近日,解放军南部战区又在瑞丽、镇康等边境一线举行军事演习,这是中国为维护中缅边境安全,推动缅甸和平稳定的又一重大举措。

本文分析了缅甸政局的可能走向,希望缅甸各方响应中方劝告,各自适当让步,选择用最低成本的方式,促进缅甸政局向有利于缅甸人民、有利于地区和平稳定的方向发展。

缅甸军人集团与少数民族的武装斗争已经持续半个多世纪。

2021年民盟走上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后,军事斗争在全国各地不断爆发,局势急转直下,国乱一片混乱,缅甸人民深受战乱之苦。

混乱的局面让有的政治军事力量病急乱投医,对内对外举措失当,给域外势力深度介入制造机会,冲击地缘政治格局的稳定。

缅甸的未来走向何方,既是缅甸各族人民和缅甸各方势力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也是引起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重大地区热点问题。

在交战的三方力量中——

一、军政府一方

优势在于军事力量从人数和武器装备方面仍是最强大的一支力量,实际控制的国土面积最大。

劣势在于军心涣散,交战中出现成建制投降的现象,通过选举不能得到多数票。

国际上被西方制裁,但从外部获得实质性援助的可能性仍高于其他两方。

可能主要有三种结果:

第一种是继续掌控总体局势,但不能通过军事手段消灭其他两方。

第二种是被另两方彻底击溃,退出政治舞台。

第三种是在军事上的不断失败后,被迫交出政权,但仍是缅甸政局中一支重要力量。

二、民盟一方

优势在于能通过选举得到缅族人民的支持,人民保卫军发展较快。

劣势在于人民保卫军多出于区域性反抗军政府的目的而组建,未形成统一领导,精神领袖被关押,政治凝聚力难以转化为军事上的统一指挥。

人民保卫军组建时间不长,战斗力还不能与政府军全面对抗,控制的地区多在山区农村,没有夺取一个中心城市。

政治上能得到西方的支持,但军事援助有限。

可能性较大的结果有三种:

第一种是军事上通过内部整合与外部援助迅速发展壮大,依靠人民保卫军击溃军政府,夺取政权。

第二种是联合少数民族武装,共同击溃军人政府,夺取政权。

第三种是迫使军人政府举行基本公正的选举,再次通过多数选票当选,斗争方式回归和平手段。

三、果敢等少数民族一方。

优势在于在反抗民族歧视的口号下,本民族的内部凝聚力较强,多数军队与政府军交战数十年,有较强的游击作战经验。

劣势在于:人口少,军事上扩充潜力弱。有的民族获得自治权,但被演化为武装割据,在国际上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力,有的还被外界定义为犯罪组织,很难得到外部的军事援助。

各民族政治军事组织有共同奋斗目标,但不能联合行动,各自为战。有的被政府收编成为边防部队或维护当地治安的民团;有的与政府签订了和平协议,成为高度自治的地区;有的得不到政府的承认,处于交战状态。

部分未得到政府承认的民族武装,去年下半年以来,表现出了较强的战斗力,但很难从军事上彻底击溃政府军,稳定和巩固控制区的任务还很艰巨。

少数民族的未来可能性较大的结果有四种。

第一种是各自以不同方式与政府军混战,或单独与政府媾和,政府军无法消灭少数民族武装,但少数民族武装也无法从整体上消灭政府军,维持混战或割据的现状。

第二种是少数民族武装被军政府或其他外部势力挑拨离间、分化瓦解,甚至挑起民族武装互斗,一些民族暂时获得自治权,一些民族继续与政府对抗。

最终被政府军各个击破,彻底纳入军人政权的领导之下,丧失武装反抗的能力。

第三种是部分民族武装联合人民保卫军共同推翻军政府,以战时盟友的身份加入新的民盟政府。未与民盟联合的民族武装,在新的政府内仍坚持割据式的自治。

若民盟推行民族平等政策,各少数民族政治军事上与民盟政府融合,文化、经济上与缅族融合。若民盟不能彻底消除民族歧视政策,少数民族退回到武装斗争,回到第一种局面。

第四种是少数民族政治军事组织联合起来,将奉行民族歧视的武装力量拒之于控区之外,先高度自治,等待民盟与军人集团的斗争有了结果以后,少数民族再以联合自治区的名义加入联邦。

各方前景都存在多种可能性,缅甸国家整体的前景也有多种可能性。

这里根据缅甸的基本矛盾和各方的可能前景,捡其中五种可能性较大的结果对缅甸的未来加以分析。

第一种,其中一方控制全局。

某一方得到外力强大支持,彻底击溃其他各方,缅甸实现统一。

但是,这只能从军事上解决问题,不能解决甚至激化文化层面和政治理念方面的矛盾,而且至少付出数万人的生命代价。

同时,外部某一方势力的强力介入,必然引来支持另两方的力量也强力介入,统一可能是短暂的。

假定一方完全控制全局且稳定下来,依托强大的军事力量控制全局后,这个政权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难以预料,对地缘政治格局的冲击可能让部分邻国难以接受。

毕竟谁也不希望在自己身边出现一个外交政策不确定的军事强邻。

第二种,军政府维持执政下的各方混战。

民族武装和人民保卫军对政府军持续开展武装斗争,民盟不能通过军事斗争夺取政权,民族武装各自为战,军政府继续执政。

缅甸陷入长期混乱混战的局面,人民的生命财产随时处于危险之中,摆脱贫困更无指望。

周边国家划出的“三条底线”难以守住,国际社会希望的和平稳定的愿望落空,内乱内战外溢继续危害邻国。

外部力量借机深度介入的可能性随时存在,既不符合缅甸人民和各方政治势力的利益,也不符合周边邻国的利益。

第三种,民盟掌政权、军人集团掌军权、少数民族武装割据。

军人集团主动或被迫交出政权,不交军权。民盟与军人集团的斗争由战场回到议会。

政局结构回到2016年至2020年期间的状态,可以通过较长时间用和平的方式推进政治转型,争夺政权的战乱得到平息,域外势力没有从政治和军事上深度介入的借口。

但是,奉行民族歧视政策的军人集团对政局仍有很强的掌控力,少数民族政治军事组织被置之局外,军人集团与少数民族的武装冲突还会持续。

经济发展的内部动力释放速度缓慢,外部投资有观望期,缅甸的经济发展仍面临重重困难,人民摆脱贫困还需要很长时间。

第四种,民盟全面掌政权,少数民族武装互斗。

美西方在支持民盟武装夺取政权的过程中,拉拢部分民族武装与民盟深度联合,打击军政府。

对不能拉拢的民族武装,进行分化瓦解,挑起互斗。

既要民盟上台执政,还要彻底清除或严重削弱不能与民盟联合的少数民族武装,让缅甸境内再无反西方力量,为民盟上台全面亲西方扫清一切障碍。

第五种,民族武装联合起来。

形成两大控制区,一个是缅北各民族联合自治区,另一个是缅东南各民族联合自治区。

先在联合自治区内实现和平,自治区内实行民族平等政策,发展经济,待军人集团与民盟的斗争出现结果后,由三大区域组成新的联邦制国家。

其实质是少数民族组织不参与民盟与军人集团的政治军事斗争。

少数民族以联合求强大,以联合求自保,以联合求发展。作者在《破解缅甸乱局之法》一文中对此局面进行了详细分析。

第五种结局既能平衡各方利益,也能最大程度减少缅甸人民的牺牲,是缅甸实现和平稳定成本最低的方法。

该局面一但形成,既能让缅甸人民过上和平稳定的生活,也符合国际社会各方势力的愿望。希望各方积极推动形成第五种局面。

缅甸军方领导人既自视为合法政府,就应履行第一责任人的担当,拿出自我革命的勇气,对自己执政七十多年造成的现状进行深刻反思,正视民意,正视民族武装的存在,放弃个人权力执念,放弃民族歧视政策,给各少数民族相同的自治权力。

高度重视国际社会尤其是周边邻国的劝告,真正把战火停下来,尽快恢复秩序。

否则,若死扛民族歧视政策,区别对待少数民族,对一部分少数民族武装的存在视而不见,甚至以打击叛乱的口号继续扩大战火,继续危害四邻,若外部力量强力介入,缅甸主权完整将难有保障。

尤其是将另两方逼上绝路,走上深度联合,用更加激进的方式追求自己的目标,军政府恐命不久矣。

民盟应支持民族武装联合,为将来建立一个和平稳定的联邦制国家做好铺垫,同时,努力探索用和平手段解决分歧的办法,不要引入域外势力对缅甸进行肆意渗透干预。

民族武装也要反思几十年用武装斗争、接受整编、高度自治都没有解决民族平等和贫困问题的原因。调整策略,加强与其他少数民族的团结,在相同的政治目标下联合起来,不进行与少数民族生存和安全无关的武装斗争。

吸收现代政治文明理念,把自己的控制区治理好,在反民族歧视的同时,自己先做民族团结的表率。

国际社会既要推动停火,也要关注缅甸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积极推动缅甸政治转型,推动民族平等,帮助少数民族走出封闭,走出贫困,融入现代社会,共享人类文明成果。

相关链接:

1、深度:破解缅甸乱局之法

2、结束缅甸混乱,为何需要中国力量?

3、谁是落实中国提出守住缅甸“三条底线”的第一责任人?

4、中国“联合武装警巡”针对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