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璧温润细腻,金属光泽厚重,“金玉良缘”完美契合……8月下旬,在2024“新疆是个好地方”对口援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活动北京展区,三枚北京奥运会奖牌“金镶玉”并列一排摆放,由北京玉雕技艺打造,代表着体育界至高荣誉的奖牌吸引了不少参展观众。
此间召开的非遗展,在新疆库尔勒市举办,主题为“文化的瑰宝 人民的非遗”,来自新疆本地及北京、天津、河北等21个省市的400余位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带来了300余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各族群众在展厅可深入体验非遗的魅力。
北京玉雕兴于元代,作为“燕京八绝”之一,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年过六旬的王建,是北京玉雕非物质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这次非遗展,她不仅带来了奥运奖牌等玉雕佳作,也把非遗的匠心魅力传播到西北边城。
“金镶玉”奖牌是如何制作的?一群小学生“包围”了王建的展台,面对好奇发问,王建耐心讲解,原石采购、出坯、打钻、平片、内圆精磨、外圆精磨、倒角……历经十几道复杂工序,才能制作出一块完美的奖牌。
8月23日,王建给参展观众介绍“金镶玉”制作流程。新华社发
“我们把‘金镶玉’奖牌推向了世界,更重要的是,也将中华传统玉文化推向了世界。”王建说。
恪守匠心,传承文化。“我肩上有责任和使命,把祖国的文化瑰宝传承给下一代,让更多人爱上非遗传统文化。”王建说,本次非遗展,“80后”“90后”的中青年群体成为参展主要群体,这让她倍感欣慰。
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一代代接力传承、守正创新中绽放出更加迷人的时代华光。
“远看是纱,近看是瓷”,德化瓷是中国陶瓷艺术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福建展区,记者见到了一排用德化瓷技艺制作的手办盲盒,站姿小猫,高约一掌,价格亲民,引得不少观众争相购买。
1988年出生的陈世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德化瓷烧制技艺项目传承人。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找到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连接点,用传统的工艺做出反映当下生活的作品,是他的追求。
8月23日,陈世伟给参展观众介绍德化瓷器盲盒。新华社发
传统工艺作品的题材比较单一、受众面窄。当代年轻人所接受的文化与前人有所不同,如何让非遗与市场更贴合,让更多年轻人了解、爱上德化白瓷?手办、潮玩、盲盒……在陈世伟手下,传统德化白瓷拥有了更多年轻形态,也收获了更多年轻“粉丝”。
前不久,陈世伟等人在欧洲开了一场白瓷作品展,精美的作品当场就被外国观众购买一空。“作为非遗传承人,我们有信心让世界看到中国文化的更多华美。”陈世伟说。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