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禅宗说的整日吃饭未吃一粒米,一生相遇而从未遇到别人,一生行走而从未动,说的就是人的佛性?
他是不饥不渴,不来不去,不热不冷,不悲不喜,他只是如实知,尘自生灭,而他如如不动,对吗?
回答:
本性不染,不但诸色不染,声、香、味、触、法亦不染。不染自性,即是佛性。
众人若能知此自性,即得佛性。舍诸苦恼,安住无生。住于无生,即住佛城,涅槃寂静。
我坐在那里,每日以六物为食,所谓色声香味触法。虽妙心以诸为食,然食而不食。为什么呢?
本性不染故。住此本性不染,即名得清净三昧法味。人得清静,天下日宁,即是佛生。有佛出生,自性众生便得度也。百苦无有,生死彻明。
了知诸法性空,即知吃米时,以空吃空,吃而未吃,但空亦非实空。了知诸法空相,入山时即知以空入空,虽知以空入空,但并非无尘无影。
心界奥妙,觉性大圣,惟证能知。如如自性,不离万物。离物即无此自性。切不可与万物外另觅自性。自性无性,然不是无,此正彼妙。
形体似空,明朗如镜,转化万有,不遏不穷,无上心宝也。得此宝者,不再称贫。
世行者常称贫道贫僧,僧道实不贫也。山河大地,花草树木,凡所见有,尽归彼也。一钱不花,买尽所有。
随所享用,如大园主。天下富人,有越此僧道者也?
无量山宝,尽在和尚布袋之中。
菩提妙性,人各有之,但见之者,随宜取用。不迷不惑,自用自得,了度此生。于无生中安名此生,随他人语。
圣者食六食以营生,吐法露以哺众。吞吐祥云,吐露法雨,润尽天下有情心地之智种。若称佛子,当如佛行。
动则生,定则死。激流太涌,失去自我;高山太定,不生智慧。生命本身诞生于山与水之间,因为是"之间",所以天然不可能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