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搏、逐梦、温暖,一场开幕式打开一座“有爱之城”

拼搏、逐梦、温暖,一场开幕式打开一座“有爱之城”

00:00
09:06

在2024成都世园会未来园艺展区,沿着一个小斜坡拾级而上,就来到了成都东部新区世园会未来剧场。今日上午,这里迎来了成都市第十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六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不仅有大家熟悉的“手语翻译官”妞妞一家、“闪光女孩”胡月、成都残疾人运动员姜汶林、残疾人田径运动员“刀锋战士”,还有大学生、志愿者、儿童合唱团、社会各界爱心人士。

同一天,在距离未来剧场9公里之外的成都体育学院,来自成都各区县代表队的参赛者们在赛场上挥洒汗水,为梦角逐。无论是赛场内还是赛场外,在成都,他们都站上了梦想的舞台。

这场“有爱”的开幕式,叙写着关于拼搏、逐梦、温暖的成都故事。

他们

在成都勇敢追梦

开幕式执行导演赵耘曼介绍说,本次开幕式共分为三个篇章,温暖、奋进、自强,是贯穿整个开幕式活动的关键词。

从舞美设计来看,开幕式舞台设计成阶梯式向上,表达残疾人运动员们为了梦想拼搏向上的力量,也代表着一条向上、向善的逐梦之路。

在第一篇章《逐梦之路》中,被网友称为“闪光女孩”的胡月踩着滑板上场,与健全舞者们配合默契,共同用他们的方式讲述自强拼搏的残疾人体育精神和内涵。

胡月

残疾人运动员也来到了现场。在第二篇章《温暖之城》中,屡获游泳冠军的成都残疾人运动员姜汶林与教练的对话让人印象深刻,一句“没关系,慢慢来,相信自己”,为其他人带来了勇气与自信。

姜汶林

而在宣誓环节,“刀锋战士”陈忆梅、胡玉涛手持杆式会旗,以矫健身姿穿越观众席跑向开幕式舞台,突破自我跑出“舒适区”,向观众传达出“活出一股劲儿”的坚持和信念。

开幕式现场还展示了科技助残的成效。例如,在特殊科技装置的帮助下,残疾人运动员重新站了起来。现代科技广泛运用于助残领域,也承载起温暖和希望的无穷力量。

他们

讲述温暖之城的故事

采访中,受访者们几乎都提到了一句话:“成都是一座温暖、包容的城市。”

“每个人感受到的温暖是不一样的。我们希望把这座城市里生活的不同人群的幸福感表现出来,站在不同人的视角,用他们的故事去讲述这个城市的温暖故事。”赵耘曼说,成都是一座幸福、温暖的城市,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就是温暖之城的最好表达。

现场,“手语翻译官”妞妞说出了她最真切的心愿:“我长大了想做医生,因为我想让更多听障者能听见说话。”

妞妞和爸爸

过去一年多,妞妞一家实实在在地感受到来自全社会的关心和爱:去了许多没去过的地方,见到了许多不认识的爱心人士,不断有人来照顾他们的小店……在家里,还有许多爱心网友寄来礼物,爸爸的抖音账号粉丝量也从0涨到82万,记录妞妞的每条短视频,几乎都获得了上万点赞。无法言语的胡勇将右手握成拳头,伸出拇指关节弯曲两次,这是“感谢大家”的意思。

妞妞一家也在传递着暖意。妞妞爸爸会在下雨天请他人进店躲雨、会帮助残障人士,与他们成为朋友。妞妞说,“爸爸说了,我们都是好朋友,就是要互帮互助。”

在眉山出生的陈忆梅,嫁来成都后就在成都定居。“我走哪里都用拐杖。平时走在路上,周围人无论是眼神还是语言都很包容,我和他们相处得很融洽。成都也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发展机会。”陈忆梅想给更多生活在成都的残疾朋友鼓劲,“大胆地走出去,享受在成都的生活。大家不会因为你身体的不方便而有投来异样的眼光。”

陈忆梅

从汶川断腿女孩到“闪光少女”,如今胡月的身份是一名户外运动博主。走在街上,有时候小朋友会投来好奇的眼光,胡月学会接受这些友善的目光,“有时候小朋友回来问我,‘姐姐你是机器人吗?’我会逗他们,我说,‘对,我就是机器人。’”从小想要环游世界的她,正在一步一步向着梦想走去。这些年,胡月去了新加坡、马来西亚、迪拜和泰国,“我现在也算是在逐梦之路了。”

胡月

用无障碍

打开“有爱之城”

接纳残疾人融入平等的社会,除了创造更完善的“空间无障碍”,还需要构建更多的“心灵无障碍”。

此次开幕式所有节目中,不论是残疾人还是普通人,他们真正融合在一起进行表演,时不时还会进行互动。可以说,每一个精彩瞬间都蕴含着“残健融合”的向上力量。

这样的融合,也带来更多奇妙的化学反应。

四川残疾人艺术团演员部主任手语翻译李雯英说,“第一次彩排时有小孩对我说,他们很自卑,害怕跟不上,害怕拖后腿。”但排练完,她收到的反馈却是“很轻松,很快乐”,因为“同台的人不断给予他们鼓励,这让他们重建了信心”。

听障者的温暖,也延续到了普通人身上。

阎嘉玉是四川大学锦江学院的大四学生,是和听障者同台表演的20个普通人之一。残障者的毅力让她钦佩。她提到,同台表演中有段2分钟左右的舞蹈,这些舞蹈动作对于舞蹈专业的她并不困难,“跳三四遍就能学会”。但对于听障者来说,他们对于节拍的感知,只能依赖于台下手语老师的提示和帮助,因此最开始往往会慢一拍。但练习几十遍后,最终也能完全同步。

而对于普通表演者来说,学习手语是他们最困难的部分,“排练结束回到学校要反复练习才能记住,所以这是一个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过程。”这段经历让她明白,残障者虽然身体有残缺,但其实和普通人没有任何区别。

开幕式之外,城市的温度还融进了残疾人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

“昨天我去体育馆感受了一下,非常巴适。”飞镖比赛运动员苏龙军明天就要参加比赛,这是他首次在大赛上挑战飞镖项目。开赛这几天,他感受到了无障碍设施带来的便利。

为能给残疾人运动员参赛训练提供安全、便利的服务,赛事比赛场馆及公共区域均按无障碍理念进行了改造和优化。成都市残运会组委会竞赛组副组长任玲介绍说,本次残运会场地改造共涉及4个比赛点位、8大场馆,从无障碍通道、专用卫生间,到指示牌、上下车设施,每一处细节都融入了对残疾人运动员的人文关怀与尊重。

从赛事到城市,成都也一直在无障碍领域努力,用科技手段帮助残障人士消除生活中的障碍,缩短他们在生活中与普通人的距离——一大批现代科技助残企业应运而生,科技助残已然成为成都落实新质生产力、促进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场景。与此同时,许多智能化、科技型辅助器具逐步纳入残疾人基本型辅助器具补贴目录,越来越多的残疾人享受到科技带来的便捷。

随着政策举措的不断优化,企业勇于践行社会责任,在成都,我们可以看到三条“盲道”正在延伸:一条在马路、商场、公园里,是看得见的无障碍设施;一条在手机和网络上,涉及点外卖、电子导盲等;还有一条是在生活中,囊括包含脑机接口等在内的各项前沿技术,是看不见的科技盲道。

以“无碍”助“有爱”

期待残运健儿们乘风破浪

在残运会的舞台上圆梦

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

在追寻梦想的道路上奋勇向前

追寻属于自己的“蓉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