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家吾国》:一生有一万种可能,你会怎样度过?

《吾家吾国》:一生有一万种可能,你会怎样度过?

00:00
05:15

近日,以“人生有一万种可能,重要的是你如何度过此生?”为主题的《吾家吾国》读者见面会在北京城市图书馆举行。活动由央视资深记者、主持人王宁主持,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研究员、航天应用与测控专家、王永志院士的助手王朋,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崔冬晖,中国传媒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北京作家协会主席、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得主李洱等十余位来自各界的嘉宾,共同分享读书感受与人生智慧。

活动现场,王宁介绍了《吾家吾国》的创作背景。自2021年起,三年的时间里,《吾家吾国》团队深入探访了近60位“国之大家”,他们跨越语言、艺术、科学、航天等领域,从立志到成才,再到燃烧一生,既在为实现个人理想孜孜以求,也在为国家各领域发展寻找突破。这些宝贵的访谈,最终汇聚成《吾家吾国》这一节目及同名图书。

一生有一万种可能,你会怎样度过?王宁以此为题进行演讲,分享了书中的故事。中学时期的陆元九就有着非比寻常的认真和执着,他从滁州到南京,跑了上百里的路,只为“plastic”是什么意思;栾恩杰一辈子都在为探月奋斗,让中国中小学生的教材里用上了中国人拍摄的月球表面图,他引用瞿秋白先生的话说,“如果人没有精神,那要这个躯壳还有什么用?那就是个猴”;94岁的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家常沙娜至今仍致力于传播敦煌文化,通过设计和展览,展现中国文化之美;白血病治疗专家王振义放弃救命药的专利,把它贡献给全人类;汪品先院士患癌多年,可是即便是高烧39摄氏度,他还硬撑着在办公室工作,为了把深海知识传播给更多人,他用了70天的时间写出了一本科普书《深海浅说》;《现代汉语词典》编审、语言学家陆俭明认为,看起来浪漫十足的语言研究,其实是一门浪漫不足,严谨务实的科学学科,需要人耐住寂寞,甘于平淡,老老实实,用一生来研究。

王朋与崔冬晖现场分享了采访幕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回忆起与王永志共事的岁月,王朋说,这些老先生是国家和民族的骄傲,他们的存在是让人民得以安居乐业的基础。面对重大责任时,如何应对压力?崔冬晖分享了他在文化传承工作中面临的压力,同时表示,这份责任并非仅压在他一人肩上,而是整个时代的使命,“这个节目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抢救性记录,更是一种文化传承的推动力量。”作为常沙娜之子,崔冬晖说,常老先生一生致力于敦煌文化的实践与研究,包括建筑设计和服装设计等领域。然而,随着节目的播出,常老先生开始意识到,仅仅做好研究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的应用,并通过新的传播手段让更多人了解敦煌文化的魅力。而在李智看来,《吾家吾国》 这本书和其中的故事是对中国人特有的家国情怀的一种深刻体现,即“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崇高理想。

那么,文学创作又究竟有何意义呢?对此,李敬泽从文学与故事的关系入手,深入探讨了故事的本质和意义。他认为,故事不仅仅是娱乐的载体,更是人类经验和智慧的传承方式。这些老先生的人生故事,正是中华民族宝贵经验和智慧的集中体现。他们通过讲述自己的人生,向后人传授关于生活、人生的深刻道理。

李洱感动于书中对知识分子家国情怀的深刻描绘,他认为,这些人物不仅展现了他们的爱国精神与专业素养,更传递了一种对国家和民族深沉的爱。同时,他表示,除了已知的这些杰出人物,还有许多默默奉献、同样值得记录的人物。这其中有两类知识分子:一类是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科学家,他们被研究对象吸引,深居简出,将生命与研究对象融为一体;另一类是人文知识分子,他们保持审慎与独立,用怀疑的目光审视各种价值观念,但对国家的爱却同样深沉而复杂。他认为,这两种知识分子都是《吾家吾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