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头”被抓了。
日前,杭州市公安局滨江区分局通报,已对董某某等人以涉嫌敲诈勒索罪依法立案侦查。经查,2024年5月,董某某、薛某、许某某等人经合谋,以曝黑料相威胁,向某带货主播索要数百克黄金,并许诺交付后将提供保护,经多次交涉后获得该主播向其指定账户转账的大额钱款。目前,董某某等人已被公安机关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铁头”靠着在网络曝光三亚海鲜市场乱象、金镶玉抽奖骗局等一系列打假视频迅速蹿红,凭借“硬刚”不良商家的“惩恶扬善”形象,在网上积累起数百万粉丝。如今,“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他从打假“英雄”走向敲诈勒索嫌犯,这一身份转换,实在让人唏嘘。
但实际上,如果联系过往“铁头”的一些公开表现,这一步又很难真正让人意外。要知道,“铁头”的“咆哮式”打假风格,虽然堪称独树一帜,很容易立起“人设”,但随之而来的也是巨大的争议。
一方面,这种“硬刚”做派确实抓住了一些消费者的“痛点”,满足了很多人对于狠狠整顿不良商家的期待;但另一方面,如此高调曝光行为的边界,始终面临疑问。
比如,很多人怀疑,那些看起来大快人心的激昂维权视频中,又有多少表演的成分?巨大的流量效应下,一旦出现“误操作”,对合法商家带来的损失又该如何挽回?
更重要的是,如“铁头”这样的网络维权账号,虽然是打着“惩恶扬善”的旗号,但并不是什么公益事业,本质上还是属于一种创业。据此,就很难回避一个终极之问:这类创业的盈利模式到底是什么?会不会把网络曝光本身当成了非法敛财的筹码?看似正义凛然的打假行为背后,又是否暗藏着为法律所不容的灰色交易?
应该说,随着警方的通报,很多人所担心的还是发生了。如果通报的细节最终在法律上坐实,“铁头”明显就是把网络曝光当作了敲诈勒索的手段,非但没能“扬善”,还让自己成了“恶”的一部分。
事实上,不止是铁头,打假网红“翻车”的现象已非第一次发生。有的是过往的“案底”或是不光彩的经历被曝光,与视频中所塑造的“维权斗士”形象形成了鲜明反差;有的还被曝与他人存在情感与金钱上的纠葛……这些成为网红个人争议的一部分,也让他们从事的网络曝光行为所标榜的公平、正义蒙上了一层阴影。
而随着“铁头”因涉嫌敲诈勒索被抓,相信会让更多人重新看待这类打假网红的形象与价值。
当然,致力于打假、助人维权的“铁头”被“打假”,本身成了“侵权者”,不应该被视为是对整个网络曝光和打假行为的否定,更不意味着是对市场不良行为的袒护。但它的确带来一剂警醒:无论网上还是网下,再“崇高”的目的和行为,都要经得起法律法规的审视和检验。
诚如一些网友所言,不能“流量起来了就忘了初衷”,无论拥有多少粉丝,对法律的敬畏之心都不可失。否则,“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必将付出代价。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