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10亿+,共文明

评论|10亿+,共文明

00:00
04:44

你我他,身为“10.92亿”的一份子,都是网络文明的播种者、建设者

踩在一个不同寻常的时间节点——今天,2024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在成都召开。

今年,是我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30周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网络强国战略目标10周年,也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作出系统部署的关键之年。

30年,互联网已经从一个概念,成为改变世界的最强大力量。

10年,中国网民规模已经从6.18亿增加到10.92亿,互联网普及率从45.8%提升至77.5%,形成了世界上最为庞大的数字社会。

令人慨叹的,何止是互联网潮涌下“换了人间”。当我们把目光聚焦在信息革命的时代潮流、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性交汇点上,就能清晰得见“网络强国”的全局意义、超前意义、战略意义。

从工业文明转向数字文明,全球文明进化已处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而网络文明建设作为网络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在这个转折点上,对推动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更具深远影响。

对于普通人,提到网络文明,大概第一时间会想到抵制饭圈文化,打击造谣传谣,禁止恶意人肉网暴,等等。

都对。但不尽然。

以这次大会举办地成都为例。全市2140多万人口,网民超1872万,日均使用移动互联网时长约7.05小时,日均刷视频2.05小时。即时通讯、搜索、媒体、办公、购物、理财、游戏、直播、教育、医疗……在我们的生活中,万物皆联。

原有的理念正在悄悄改变——

互联网不仅是现实生活的延伸,它还是与现实生活的水乳交融。网络世界也并非另一个平行空间,它就是我们的“此在”:既是头顶星空的精神家园,也是脚踏实地的生活家园。

原有的内涵也在悄悄改变——

网络文明,实际上涵盖了网络技术文明、网络精神文明和网络制度规范文明三个层面。引领大众理解网络文明的意义,寻找网络文明的共识,就是中国网络文明大会承载的意义。

这一点,在第四届网络文明大会有鲜明体现。

本届网络文明大会设置了以网络正能量、网络文明培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为主题的11个分论坛。将11个主题铺陈开来,就是一幅自十八大以来我国网络文明建设最新成果的长卷,11个议题的总指向,也正是对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作出的最新关切。分切每一个议题的设置,又聚焦社会关切,如何让正能量变成大流量,如何在网络文化供给侧正向发力,培育向上向善的网络环境等——最大特色,就是强调思想性、引领性。

建设网络文明必然是问题导向的,但终点绝不只是解决网络问题。迄今召开四届的网络文明大会,每届主题词设置各有不同,但主旨不变,都是全民共建网络文明。如首届是“汇聚向上向善力量,携手建设网络文明”,本届则是“弘扬时代精神 共建网络文明”,其内在逻辑,就是强调“10.92亿”的人人参与。

文明的发展、转向、传承,总是由人来承载。网络文明作为伴随互联网发展而产生的新的文明形态,它的一个重要诉求,就是整合并协调实然世界和应然世界的价值追求。

当我们步入数字化生存,每个人的所愿、所求,无非就是数字社会的公平正义,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数字正义的实质是人与人的关系,身在其中,人皆担其责,人也应尽其责。从这个意义而言,你我他,身为“10.92亿”的一份子,都是网络文明的播种者、建设者。

历史未有穷期,而文明的光芒将接续指引未来。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