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8| 如何做到孔子说的“恕”道

038| 如何做到孔子说的“恕”道

00:00
17:38

本期知识卡片  

点击图片,跳转后点击左下角即可分享


本集引文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蔡元培:例如我有思想及言论的自由,不想受别人的干涉,那么你就别去干涉他人的思想及言论;我有保卫身体的自由,不想受别人的伤害,那你就别去伤害别人的身体;我有书信秘密的自由,不想受别人的窥探,那么你就别去窥探别人的秘密;推而广之,我不想受别人的欺诈,那么你就别去欺诈别人;我不想受别人的侮辱,那么你就别去侮辱别人。

荀子:孔子曰:君子有三恕: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亲不能报,有子而求其孝,非恕也;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听令,非恕也。

大学: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摩诃婆罗多:你自己不想经受的事,不要对别人做;你自己想往渴求的事,也该希望别人得到——这就是我们该留心遵循的全部的律法。

圣经·马太福音:在一切世上,你们要别人怎样对待你们,你们就得怎样对待别人——这就是摩西律法和先知教训的真义。

纳瓦维四十圣训集:最高贵的宗教是这样的:你自己喜欢什么,就该喜欢别人得到什么;你自己觉得什么是痛苦,就该想到对别的所有人来说它也是痛苦。

本集内容 

在《里仁》篇里,孔子跟他的学生曾参——这个参加的“参”,在这里读cān,还是读


shēn,还有不同意见,我们以后在专门一讲讲曾子的部分还要再说,这里我先按大部分人的习惯,读shēn——孔子跟曾参有一段对话: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从全文看,孔子跟曾参说话的时候,屋里显然还有其他学生,但大概只有曾参具备了了解的程度,所以,孔子只跟他一个人说,我的道,也就是我的主要学说,可以用一个基本原则贯穿起来。这个“贯”是贯穿、贯通的意思。曾参心领神会,答应了一声。这个“唯”是古代常用来表示应承的词,这个意思的词最常用的,一个是“唯”,一个是“诺”,连声答应就成了“唯唯”和“诺诺”,于是后来我们就有了一个现在还在常用的成语“唯唯诺诺”,来表示一味顺从别人的意见。下面的描写很生动。“子出”,孔子说完就出去了,其他在场的学生学力不够,或者悟性不够,没明白孔子的意思,就请教曾子,“何谓也?”老师的话是什么意思?曾参说,老师的学说就是用“忠”、“恕”这两个字来贯穿的,来贯通的。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而他讲“仁”的时候,不止一次把“仁”和“忠”、“恕”连在一起,在这里,曾参又代他宣布,他的学说就是由“忠”、“恕”来贯穿的。所以,后来就有学者把“忠”、“恕”当作“仁”的核心。到底是不是这样,并没有得到孔子的明确意见,但“忠”、“恕”是孔子非常重视的道德准则,这是可以在《论语》里找到印证的。


宋代大思想家朱熹对“忠”和“恕”有一个权威的解释,说“尽己”就是“忠”,“推己”就是“恕”。“尽己”就是把自己该做的做到最好,所以有人就以孔子在《雍也》篇里论到“仁”的两句名言“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来解释“忠”,就是自己想立足也帮助别人立足,自己想通达也帮助别人通达。而“恕”,孔子则下过明确的定义。《卫灵公》篇记载: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里的“一言”有时候是指一句话,有时候是指一个字,这里是指一个字。子贡问孔子,有没有一个字是可以拿来终身奉行的?孔子回答,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而在回答另一位叫仲弓的学生什么是“仁”的问题时,孔子也说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因为人性是相同的,有一些东西是人类都爱好的,有一些东西是人类都厌恶的,因此,作为一个“爱人”的仁人,从积极的方面说,在你能力够的时候,你最好是能做到自己想立足也要帮助别人立足,自己想通达也要帮助别人通达,这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从消极的方面说,在你能力不够去帮助别人的时候,你就记着自己不想要的就不要强加给别人。如果这样来理解“忠”和“恕”,那“忠”和“恕”就如一个钱币的两面,是难以分割的。

恕道的实践 

中国儒家讲究的恕道,在实践方面,主要有两点。第一点就是前面我们说的,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这个很容易理解。最简单的说,就是你不愿别人损害你的利益,你就不要去损害别人的利益,这是一个有文化有教养的人的行为准则。现代大教育家蔡元培则把孔子的话跟西方哲学家的自由学说联系起来,蔡元培当然懂中国学问,他是光绪时的进士,他当然也懂西方哲学,他是德国的哲学博士。西方哲学家说,每个人都可以享有自由,前提是你要不妨碍别人的自由。


蔡元培说,这跟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他特别举例说:“例如我有思想及言论的自由,不想受别人的干涉,那么你就别去干涉他人的思想及言论;我有保卫身体的自由,不想受别人的伤害,那你就别去伤害别人的身体;我有书信秘密的自由,不想受别人的窥探,那么你就别去窥探别人的秘密;推而广之,我不想受别人的欺诈,那么你就别去欺诈别人;我不想受别人的侮辱,那么你就别去侮辱别人。”


在举了这些事例之后,蔡元培用八个字来加以总结说:“事无大小,一以贯之。”直接用了孔子的“一以贯之”,而这实际上也揭示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实质,是每个人应该享有平等的权利。


而唐太宗读了这一章《论语》之后,体会到帝王跟百姓的所欲与所不欲是不一样的。他说,装饰得很漂亮的宫室以及玩乐用的亭台楼榭,是帝王所欲,却是老百姓所不欲的。因为“帝王所欲者放逸”,放是放纵的“放”,逸是安逸的“逸”,放逸就是放纵享乐的意思;而“百姓所不欲者劳弊”,劳是劳苦的“劳”,弊是凋敝的“弊”,劳弊就是累垮的意思。帝王的享乐都是建立在百姓们的辛苦之上的,所以,唐太宗说:“劳弊之事,诚不可施于百姓。”


讲完上面的第一点,我们再讲推己及人的第二点。第二点就是自己做不到的事,不要要求别人去做。这是从前一点生发开来的。在战国时代,儒家重要的继承人荀子在《荀子》这本书里的《法行》篇里记录了孔子的一段话,说:“孔子曰:‘君子有三恕: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亲不能报,有子而求其孝,非恕也;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听令,非恕也。’”


意思是一个君子的恕道体现在三个方面:不能为君主做事,却要臣子为自己做事,这是违背恕道的;不报答双亲,却要孩子孝敬自己,这也是违背恕道的;不尊敬哥哥,却要求弟弟尊敬自己,这也是违背恕道的。自己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自己做不到的,也不要拿来要求别人。


在作为“四书”之一的《大学》里,说恕道就是“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对好的行为,君子总是自己先做到,然后才要求别人做到;对坏的行为,君子总是自己先不这样做,然后才要求别人不这样做。而《大学》特别强调,如果缺乏这样的恕道,却一味要求别人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那是绝对不可能收到成效的。

客观地看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个深得人心的为人标准,表达得又这么干脆利落,也让我们过目不忘,所以这句名言流传得很广,我相信收听我们节目的朋友,有的哪怕没有接触过《论语》,也听到过这句名言。而不少同胞也引以为豪,有人写文章说,西方文化崇尚竞争,强调适者生存,所以西方文化的基调是斗争的,中国文化崇尚忠孝,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中国文化的基调是和谐的。更有人推论,中国的和谐文化一定会取代西方的竞争文化,成为将来世界文化的主流。


作为一个中国人,尤其作为一个中国文化的研究者与爱好者,我也希望是这样,但是有两点还是要跟各位朋友交代一下。第一,中国概念很大,地域很广,历史很长,西方概念更大,地域更广,历史也很长。虽然东西方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些明显的不同的特点,但用一两本书来概括中西文化的不同,最多只能得个大概,很难说得全面,而用一两篇文章,甚至一两句判断来揭示中西文化的特点就更加危险。在自己作这样的比较,或者在看别人的文章里作这样的比较的时候,我们最好时刻牢记着那个“盲人摸象”的寓言,而这类书的作者的态度越是坚决,断言越是干脆,我们作为读者恐怕越要警惕。


第二,在这样广大的地域、漫长的时段,要说什么东西是中国独有的,西方没有的,或说西方独有的,中国没有的,有时候是很危险的。因为说没有,有时候是真的没有,有时候却可能是你没见到,或者你不知道。以前有位叫赵元任的大语言学家,是二十年代清华国学研究院的四大导师之一。四大导师,赫赫有名,一个是王国维,一个是梁启超,一个是陈寅恪,再加上赵元任,都是顶级的大学者。赵元任先生在教学生的时候,说过一句名言,叫“言有易言无难”,说有是容易的,因为你看见了,但说无,也就是说这东西没有是不容易的,因为也许你没见到,也许你不知道,而不是真的没有。

西方的“恕道” 

比如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八个字的发明权是孔子的,这当然是没有问题的,但要说这一类的思想是中国独有的,这是不符合事实的。作为一个文明人处世的基本原则,其实中国以外的东西方先贤们也都指出过这一点,如印度古代史诗《摩诃婆罗多》里就劝诫说:“你自己不想经受的事,不要对别人做;你自己向往渴求的事,也该希望别人得到——这就是我们该留心遵循的全部的律法。”而《圣经·马太福音》里说:“在一切世上,你们要别人怎样对待你们,你们就得怎样对待别人——这就是摩西律法和先知教训的真义。”还有伊斯兰的经典《纳瓦维四十圣训集》里说:“最高贵的宗教是这样的:你自己喜欢什么,就该喜欢别人得到什么;你自己觉得什么是痛苦,就该想到对别的所有人来说它也是痛苦。”


这些话的意思都跟孔子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通。更离谱的是,有人把西方有这样意思的话,直接用孔子的名言去翻译,也就是译成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意译,这也是可以的,但后来的人不知道,一看就很高兴,写文章说,西方人引了孔子的话,可见他们对孔子的崇拜,可见孔子思想的伟大。孔子当然有值得崇拜的地方,孔子思想当然也有伟大的地方,但并不一定表现在西方有多少人引了他的话,而用这个例子来说明孔子的伟大,则更成了笑话,因为这根本是个乌龙。


所以,我想我们与其花功夫去为孔子为祖先争这类他们根本不需要的地位,不如我们自己多花功夫,平心静气地去学习孔子与先贤那些有益的教导,去实践孔子与先贤那些有益的教导来得更好。这对我们自己来说更好,这对这个世界来说也更好。


上面我们讲完了孔子所说的“恕”,下一讲我们接着来讲孔子所说的“忠”。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悦读悦赞

    很高兴有缘听傅老师讲《论语》!我常感觉听傅老师讲《论语》,除了获得对《论语》本身的学习收获之外,还学到了《论语》以外分析问题的智慧、对待有争议问题的正确态度,这折射出先生高尚的人品、渊博的学识、深厚的人生积淀,我觉得可以这么形容“成功学习《论语》之中,收获学习《论语》之外”,购买本课程超值!衷心感谢傅老师!祝福傅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 听友10802817

    老师对国人的自负提醒地非常好,心里很是佩服!

  • 艾总爱喝茶

    感谢老师认真的讲述,对这篇印象很深,所以听到后面又反过来留言。我对您说的非常认同,现在读书越多发现知道的越少。我有一本东方圣典,虽然译文比较通俗,但是在中国经典原文译文的下面会引出西方以及中国其他经典,此观点的一些原句。我觉得对于打开视野就非常好。还有您引用的摩诃婆罗多,我现在在看这套书,也看到了您说的这句话。对于您的这种对比的讲述方式,我觉得非常好。开阔视野的同时也可以去更多的了解其他的经典发现未知。感谢老师

  • 兼明

    最严谨的傅老师

  • 长安李桦

    记住兩句:吾道一以貫之。還有:己有不欲,勿施于人。

    长安李桦 回复 @长安李桦: 老師:知识卡片上,己欲利而利人,应為己欲立而立人吧?

  • 冬之雪_d0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就能施于人吗?

    冬之雪_d0 回复 @1329712slbt: 这是我们无意中经常犯的错识,所以必须克服!

  • 寒江雪_UH

    忠,尽己;恕,推己。受教了!

  • ASlowSong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 花头鸭

    听今天的课,三个收获,一声谢谢!一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应当成为座右铭,如果照着做了,许多问题迎刃而解;二是“言有易,说无难”,谨言慎行,值得强调;三是中西方文化“底色”不同,不可以信口开河,乱吹牛……再次感谢傅老师带给我们做学问的态度,功夫在《论语》外……谢谢!谢谢!

    吐旺旺 回复 @花头鸭: 什么叫许多问题迎刃而解?具体说呢?

  • 誉航西莲

    老师讲的真好!严肃谨慎地对待历史和人类发展史,这是认真严谨的做人,做学问的态度,自己以前做的不好,受教了,谢谢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