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9.【热点】红利行情到头了吗?

1109.【热点】红利行情到头了吗?

00:00
08:53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追基零距离,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叫红利行情到头了吗?来自大马哈投资。

大家都知道,A股市场已连续低迷多年,投资者的信心早已跌至谷底,在这样的背景下,“高分红”资产成为了今年以来全市场万众瞩目的焦点板块。那么今天我们探讨一个大家都非常关注但却又很难得到正确答案的问题,那就是:红利行情接近尾声了吗?

明确问题:相对还是绝对?

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还是有必要把问题予以明确。

绝对收益角度来讲,红利资产处于高位,未来向下调整的概率很大?从相对收益角度来讲,红利资产未来大概率跑输其他类别权益资产?

对于这两方面理解,我们主要从后者相对收益角度来做探讨,理由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探讨特定行业主题未来的绝对涨跌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相对而言讨论它们相对其他行业主题的性价比要更为容易一些。其次从相对收益角度去探讨红利行情也更符合大家的通常认知,本质上所有权益投资者都是奔着相对收益去的

听到这个说法,相信现在很多朋友会立马跳出来反对,不,已经不追求相对市场的超额收益了,只要不亏钱就行。

但其实仔细想想这个问题,这本质上还是追求相对收益的逻辑,因为在悲观的市场环境下大家对A股表现已经预设了会亏钱,所以自己要求不亏钱就行,算是一个非常高的相对收益要求了。如果一旦市场好起来,届时大家的追求大概率将不是不亏钱而是比市场赚的更多。

换言之,投资者对相对收益的追求是无止境的,即“熊市不亏钱牛市赚得更多”。

鉴于如上原因,针对红利行情是否接近尾声,我们可以把问题转化为:红利风格相对其他类别权益资产还会不会继续有超额?

对红利达成共识之难

本轮红利风格行情始于2021年年初,持续至今已整整三年半时间,但是市场对红利资产形成共识并强化,是去年下半年发生的事情。

2020年大家讨论最多的是低估值策略失效的原因及何时会好起来,到2021年抱团股行情瓦解后,红利风格开始逐渐崛起,当时很多专业机构看好红利,但是这些推荐更多是从筹码结构经济复苏等战术角度出发,带有比较强的条件性以及短期性。

彼时红利投资并未成为大家的信仰,直到今年,不少投资者才开始喊出类似高股息资产是长期性系统性投资机会这样的观点,并尝试从时代背景角度去加以论证。

除此之外,观察2019年年初至今红利类基金的规模变化,可以看出2023下半年之后红利主题基金规模才迎来爆发式增长

综上可见,尽管这一轮红利风格的超额已经持续了快四年时间,但通过市场观点的演变不难发现投资者对红利资产由分歧走向共识也就是前不久的事,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我们大概率低估了红利的拥挤度

近期市场对红利行情是否持续的讨论声音有很多,很多卖方表达了对于红利板块后市的看好,比如兴证策略和中金发布的对当前红利拥挤度的看法,针对报告中的论据,我们一起来聊聊报告中一些值得商榷的点。

首先来看兴证策略的这篇,从成交换手创新高比例融资买入额分析师推荐四个角度分析,得到的结论是中证红利红利低波拥挤度水平均较低

但是这些指标运用到成长行业可能效果会很不错,但运用到红利板块未必有效。

第一,很多红利股的上涨并不必然伴随着成交额的大幅放大。比如四大行今年涨势如虹,但成交额较之此前并未出现特别明显的放大。

第二,红利股慢涨的属性使得其不太容易受到融资客的青睐从而使得这一指标对行情是否拥挤参考价值有限

第三,由于红利股偏向传统行业,缺乏超预期,因此分析师对于这些公司的点评并不及成长股积极。比如农业银行,最新一份点评还是5月21日,分析师对这些热门红利个股的点评强度跟行情的相关度并不高。

简而言之,兴证的拥挤度指标构建方式容易低估红利股的拥挤度

中金的报告除了从成交换手角度来评估外,还从估值、股债利差公募资金持有红利股占流通市值比例较低等角度论证红利股有着比较好的投资价值。

现在很多推荐红利股的理由都离不开股债利差指标,认为该指标处于高位代表红利资产相对债券更有性价比。但是股债利差一定预示红利表现好吗?2019-2020年股债利差也不低,当时为什么红利就不表现呢?

至于公募持有红利股市值占流通市值比例低,所以论证红利并不拥挤,这个结论更是经不起推敲

流通市值是去掉限售市值之后的股份市值,自由流通市值则是在流通市值基础上排除大股东政府内部员工持有的股份。红利股中,国家队资金占比高,这些股份可以自由流通,但他们通常是不会交易的,所以我们在关注红利的筹码结构时应该看公募持有红利股市值占自由流通市值才更有参考价值

中证红利指示的100只成分股的总市值中,公募持有占自由流通市值约为10%。如果我们再考虑到这半年原有持仓市值的上涨以及公募基金在上半年对于红利股的增持,那么公募持有中证红利指数成分自由流通市值占比只会比10%更高,可见券商显著低估了红利的拥挤度。

还有哪些观察红利的角度?

虽然我们很难针对红利是否拥挤给到明确的结论,但我们还是可以观察到一些有意思的角度

第一,当前买红利跟逆市而行已经完全不搭边。

在以沪深300为母指数的策略指数中,有一个比较有趣的指数叫沪深300动量,该指数由过去一年涨幅靠前的个股组成其成分股,能够很好的反映市场最近一段时间的投资热点。观察沪深300动量指数的前十大成分股,可以发现银行公用事业家用电器煤炭基础化工石油石化等泛红利资产在指数中的权重占比已经达到一半以上,红利投资是妥妥的市场热点。

第二,很多红利股的股息率已经降得比较低了

红利股经过连续的上涨后,很多代表性红利股票的股息率已经下降到比较低的水平,也出现了一些比较有趣的现象,比如:银行股中四大行的股息率均已经降到5%以下,低于招商银行,长江电力的股息率也已经低于宁德时代贵州茅台。

尽管目前中证红利指数个股的平均股息率仍高达5.48%,但其这些个股中很多股息率排名靠前的个股,大多为业绩稳定性欠佳,周期性较强的煤炭及钢铁股。但是一些业绩确定性比较强的成长股股息率也逐渐变得比较可观,随着这些大盘成长股的股息率变得更有吸引力,那么未来红利股还是一直相对占优吗?

第三,成长和价值永恒的投资主题

海内外已经验证过无数遍,成长和价值是资本市场永恒的投资主题,一个代表着公司赚钱的能力,一个代表着市场的出价。前几年很多人在说低估值策略永久失效,结果是被市场教育了;而现在大家则完全不相信成长股投资,大概率也不会是事实。

如果成长和价值策略有效的前提存在,那么站在当前这个时点,你是相信价值和成长的喇叭口会越来越大还是会有所收敛呢?

写在最后

面对当下如火如荼的红利主题投资,很多市场参与者积极发声,表达对于红利的看好,但是大家需要反思的是,红利风格行情已经开始三年了,为什么到今年我们才发现红利是长期投资趋势呢,这是不是有点晚了?既然这些观点都没有提前预判市场的能力那么他们在预判未来市场风格变化的时候同样是需要打个折扣的

红利作为一个超长久期的投资,我们不能低估其对我们投资心态考验的残酷性,就像2019-2020年大家所经历的那样。在大量资金涌向红利的时候,大家还是要保持适度的理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