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25日,HICOOL 2024全球创业者峰会在中国国际展览中心举行。本届峰会以“新质引领 创新共融”为主题,聚焦技术创新、产业融合、新质共享与国际合作四大核心要素,致力于打造高端多元、开放包容的国际盛会。
在峰会的高峰论坛“多维创想”板块对话环节,多位人工智能相关科技公司创业者和投资人结合所在机构业务发展实践,围绕大模型技术发展的最新进展,其中蕴含的创新创业新机遇,以及创业者在To B和To C方向面对的机会大小区别等话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行业关注重心往应用方向转化
谈及人工智能的发展,硅基流动创始人兼CEO袁进辉提到,从今天往回看,绝大多数从业者和整个社会的舆论此前低估了大模型的发展速度。“去年年初大家都在问中国什么时候有ChatGPT3.5水平的模型,结果到了今年这个结果也不需要回答了,不仅有3.5水平的,还有很多接近GPT4水平的模型,不仅有闭源模型,还有多个开源模型。如今,技术的进一步突破主要看最领军企业的发展情况。”
袁进辉表示,随着模型水平遇到数据和计算瓶颈,整个行业关注重心往应用方向转化。“今天业内关注最多的话题不是谁又做或者发布了一个大模型,而是基于大模型能做出来什么高商业价值应用,这在国内外都变成了非常主流的思潮。”
稀宇极智总编辑、副总裁彭韬则从几个关键词角度阐释了未来人工智能整个行业和大模型的发展。首先是基础模型层面,他表示,现在再提“百模大战”的说法已经不太准确。无论是国内还是全球,整个基础大模型行业呈头部聚拢趋势。未来基础大模型行业谁能笑到最后,拼的是技术。“谁能将自己的技术始终保持快速迭代和领先,是基础大模型行业所有企业需要共同关注的。”
其次是应用方面。“基础模型其实不需太多,有几家为整个行业赋能就可以,真正推动整个行业百花齐放的还是各种各样好的应用,能够形成生产力的应用。”彭韬觉得应用发展的关键,一是能不能真正形成生产力。也即大模型能不能和一些关系国计民生、老百姓福祉、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行业融为一体,形成实质性推动力量。二是用户规模,他表示,现在还没有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杀手级APP,在AI应用上,无论是可信、可靠、好玩还是好用上,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下半场应用侧关键就是看谁能够争取到更多用户体量,以及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
再者是商业化。彭韬说,AI产业是非常烧钱的高成本行业,如果不能在未来1-2年内快速形成自己的商业化逻辑和实质回报,单靠投资或政府补贴,就不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形成生产力,尽可能获得更多用户以及快速形成自己的商业化逻辑,是下半场比较重要的。”
彭韬最后还强调了出海的重要性。他表示,现在全球的AI行业基本上形成了中美两极,这个过程中上半场更多在国内大模型做选拔赛,更多在打基础,下半场对于一些有基础、有能力的企业,还是要积极走出去参与国际化竞争,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关键词就是要合力。“无论在国内大家是怎么样的竞争关系,出海时代表的都是中国企业,体现的都是中国的技术和品牌,在这方面同行们应该形成合力,共同推动中国AI技术力量在国际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
To B和To C的机会
对于大模型的发展,业内共识是即将进入应用的春天,接下来会有各种各样的应用百花齐放,和各个场景以及垂直行业深入结合。在此背景下,对于创业者来说,To B和To C的机会哪个方向更好?
袁进辉所在公司选择的是TO B赛道,他表示,公司定位自己是“卖铲子的”。一般在行业初期,做基础设施建设或者做铲子是确定性相对高的生意,同时也希望通过这种工作,把做AI应用探索的门槛以及应用规模化中的成本、瓶颈问题解决好。这是从To B切入和做基础设施切入的动机和出发点。
彭韬则表示,Minimax现在既有To B端业务,也有C端产品。对公司来说,To B和To C都非常重要。“我们做业务的逻辑还是尽可能去获得用户反馈,从而反哺整个技术进步,公司创始人的理念是AI技术将来一定是服务于最广大用户,而不是极少数头部客户。”
零一万物联合创始人马杰表示,从零一万物的观点来看,首先,还是要把模型本身能力继续往深处去做,跟上全球第一阵营节奏。“模型能力虽然现在似乎已经很好,但往深水区还有非常多的工作,在能力方面一定要跑在前面。”其次,零一万物也推出了To C端应用,现在主要在productivity方向,对用户日常的工作很有帮助。
马杰还提到,大模型领域目前全球是2+X的格局,其实中美之外还有非常多的地方需要模型,所以零一万物也在全球To国家,To超级大B上努力在做这类主权模型。“每一个地区有不同的政治、宗教、文化、历史背景,需要有真正符合他们自己认知的,他们所喜欢的、也能理解他们的模型。因此在To G、To主权模型方面也有很大的空间可以去努力,这是我们在做的。”
明势资本合伙人焦腾表示,从投资人视角看,有时不太区分To B和To C,大量的应用实际上是To B和To C一起实现的。他还提到,现在到了应用大爆发时代,再往后5年、10年会有一些更超出业内想象的产品出现。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