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磨、萃取、包装……在位于成都市天府社创中心内的咖啡店“N·咖啡”,店员任灵芝在接收到客人的点单信息后开始做起了咖啡。看起来,这家咖啡店和成都街头巷尾的咖啡店别无二致,不过菜单旁边的温馨提示却彰显了它的特别:“您好,我是听障人,点单的时候请大声些。”
咖啡店里菜单旁边的温馨提示
任灵芝听力二级残疾,平日里负责店里的大小事宜,曾在外企、事业单位工作,去年开始学做咖啡,如今是这家咖啡店的店长,平日里负责店里的大小事宜。不止任灵芝,咖啡店还有不少残障人士。主理人是来自四川南充的31岁小伙鲜志鸿,儿时的一次意外落下了四级残疾。
“自己淋过雨,总想给别人撑把伞。”这是咖啡店的真实写照。店里每卖出一杯咖啡,都会捐赠0.88元给成都市成华区社区发展基金会作为残健融合项目的资金,夏天会为成都的户外工作者免费提供饮品。在鲜志鸿看来,这里不仅仅是残障人士实现梦想的舞台,还是一场残健融合的试验。
在炎热天气,咖啡店为环卫工人、外卖小哥、建筑工人免费送去冷饮。
在关怀与互助中
收获直面人生的底气
大学毕业后,任灵芝留在成都工作。大学学习会计的她,曾在事业单位、外企等地方工作过,但她总觉得,人生好像缺少了点什么。
任灵芝平日里喜欢阅读,工作闲暇之余也常常掏出书本看看。她对美术也很感兴趣,还报名了素描培训班,梦想着有朝一日能够成为一名美术老师。但在往常的工作岗位上,她很难平衡工作和生活,“因为我是听障人士。”她并不避讳提及自己的处境,因为身体的不便,在日常的工作中,她必须付出超出常人的努力才能保证工作的完美。为了追梦,她辞去了原本光鲜的工作。
虽说工作辞了,但还是需要一份收入来保障自己的生活。机缘巧合下,任灵芝来到了咖啡店里工作,从学做咖啡到如今能够独当一面。“N·咖啡”的旁边,就是公益书店。任灵芝一边工作,一边看书学习。她说,这里更像是人生梦想的中转站,在这里让她有了追寻梦想的机会。
任灵芝
不止任灵芝,在这家咖啡店里,还有多名残障人士,“他们有的身体状况很辛苦,但是在这里大家都能一起有说有笑,很自信也很打动我。”
彼此之间的帮扶,让任灵芝收获了直面人生的底气。她告诉记者,以前工作中还常常会有自卑的情绪,但经过和大家的深入交流后,自信了许多。“很多残障人士非常惧怕有色眼光,但却非常渴望融入社会。我们其实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一样可以胜任社会的需求。”
让爱心得到延续
每卖出一杯咖啡捐赠0.88元
走进咖啡店,可以看到各种“互助”元素。咖啡的杯套上印着几行清晰的大字:店里每卖出一杯咖啡,都会向基金会捐出0.88元。这些捐赠将被用于残障人士技能培训、残健融合等项目中。咖啡店里设置了爱心自助义卖点位,所售产品都是残障人士制作的手工艺品,并将所得一部分捐赠给成华区社区发展基金会。
咖啡杯套上暖心的文字
针对残障人士,咖啡店还长期进行免费的咖啡技能培训。“可能很多残障朋友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该做什么,咖啡培训不仅可以教会他们一项技能,还能帮他们打开一扇新的大门。”鲜志鸿告诉记者。
除了“互助”,咖啡店也在用自己的方式走向社会。“N是什么?是人生有N种可能。”在鲜志鸿眼中,这里不仅仅是残障人士实现梦想的舞台,还是一场残健融合的试验。
节假日期间,咖啡店会以兼职的形式邀请更多人加入进来,这些人中,既有残障人士,也有普通人,从做一杯咖啡开始,让残障人士更好地融入社会,让社会更好地理解他们。段俊茹和袁思雨是两名在校大学生,在店里兼职了一段时间后,她们发现这家咖啡店和以往工作过的都不一样的地方,“特别有人文关怀。”段俊茹说,通过和鲜志鸿、任灵芝的接触,发现他们身上的韧劲和自信特别具有感染力。
用一杯咖啡实现多种可能
为残障人士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这家咖啡店,也在用“劳动交换”的方式与城市里的市民发生连接。位于咖啡店旁边的公益图书馆,常有市民读者前往,有时候一些年长的读者不太熟悉借还书流程,咖啡店里的工作人员就会出来帮忙。社创中心则相应地会减免一些场地费用。
除了社创中心的固定点位,咖啡店还有两辆共创咖啡车,一辆将用于成都其他社区,另一辆,就停在社创中心门口。在炎热天气,这辆可移动的咖啡车就能开进大街小巷,为环卫工人、外卖小哥、建筑工人免费送去冷饮。
虽说有很多社会援助,但如何盈利也是鲜志鸿运营咖啡店一直思考的问题,“店里需要有利润,才能够给残障人士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为此,鲜志鸿也在探索更多的方式。比如,通过承办一些小型活动,用开设咖啡小摊、制作手工皂等形式,让残障伙伴能够自己独立外出工作。
随着加入的朋友越来越多,鲜志鸿有了更长远的计划——他希望能有更多爱心企业、爱心社区共同加入进来,可以提供场地,也可以以共创的形式,让他们有机会对社区的残障人士进行技能培训,用一个个新的平台,为残障朋友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