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脉论讲记第十五讲(终)
自西天二十七祖,只是递传心印。吾今来此土,唯传顿教大乘,即心是佛,不言持戒、精进、苦行。乃至入水火、登于剑轮、一食常坐不卧,尽是外道有为法。
从西天二十七祖,代代之间,都是一脉相传,以心印心。我来中国,只是传顿教大乘,佛之心印。心即是佛,悟之便是,不言修证。不说持戒、精进、苦行等。就算你修行能入水入火,在剑轮上走过,每天日中一食,常坐不卧,都是外道有为法,不是真正的修行。
所以永嘉大师说:第一迦叶首传灯,二十八代西天记。法东流,入此土,菩提达摩为初祖。印度二十七位禅宗祖师,加上达摩祖师,共二十八代。到了中国,禅宗一直单传到六祖,共三十三代。
禅宗是从释迦牟尼佛拈花示众,传法给大迦叶开始。迦叶传法给阿难,阿难传法给商那和修,一直传到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再到二八祖达摩祖师。他们之间传法都是以心传心。说是传心,其实是没有心可传,也没有法可传,故云向上一路,千圣不传。只是悟得本心,是自证圣智境界。然本心无心,本法无法。
学习禅宗,一定要放下以前所学的一切知见。入此门来,莫存知解。如果你拿以前学过的东西来衡量禅宗,你入不了禅宗的门。禅宗是不可思议行门,是向上一路,千圣不传。
想学禅宗,首先要对善知识建立信心,自己不能开悟,要去找开悟见性的大善知识。把自己所学的知见毫无保留地扔掉,捐除过去所有的见解。心上但有一知、一见、一解、一定法可立可得,都不许可。
诸佛祖师费尽了口舌,讲了多少语言文字,就是告诉你一件事情: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也没有。诸行无常一切空,即是如来大圆觉。若有一法不空,即不得见性。
我们以前学的那些知见,比如求生西方,禅净双修,禅密双修,比如修行要有资粮,要修禅定,要培福报,要消业,要有次第,成佛需要三大阿僧祇劫,见性只是初地菩萨,这些知见要全都扔掉,一丝一毫都不要留。留着就障碍本心,不得见性。
禅宗最重要的见地就是即心是佛。六祖大师晚年讲,汝等自心是佛,更莫狐疑。除此心外,更无别佛。经典里讲的释迦牟尼、讲阿弥陀佛、药师光琉璃如来、阿閦佛、日月灯时佛、普光佛、普明佛、大通智圣佛等,都是在讲心,讲本心佛,非讲心外的佛。所有的佛都是自心,离自心外,无一佛可得。种种名号,无非表心。观音、普贤、地藏、势至等菩萨名号,也都是形容此心,离此心外,亦并无一尊实有的菩萨。万法都是心,都是心的折射。除此心外,没有法可得。
所以禅宗只论见性,不言持戒、精进、苦行。只论真,不论假。识破假的,即是真的,无别有真可得。禅宗的修行,已经超越了外在的形式和一切有为的修行,只是悟得本心。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法。一念离真,皆为妄想。拟心即差。
若见性,只剩休息,无修无证。既不精进,亦不修六度万行,亦不需神通变化,亦不用修禅定,一法不修即是佛。乃至入水火,证得百千三昧,皆是有为,是外道法,非是佛法。佛法无一法可修、可得、可证。
若识得施为运动灵觉之性,即诸佛心。前佛后佛,只言传心,更无别法。
若识得自己施为运动的灵觉之性,就识得了本心,识得了真佛。此灵觉性,众生皆有,日日用之,圆满具足,丝毫不少。此灵觉性即诸佛心。诸佛只是悟得此性,识得此心。前佛后佛,都是识得此心,亦只传此心,更无别法可修、可教、可行。
这里讲到的识得,还是要会用,不是意识中知解出来的识得,而是直用直行,不做用想。于一切处,心无所住。
识得本有真心才是修行,离此之外,皆是妄想,了无交涉。古人云:心即是法,法即是心。没有领悟真心,就会迷在相上,迷在行为上,迷在有为上,永远不能出离生死轮回。正是因为执着有我,以为有心,才有这些作为。如果悟得了本心无心,自然就不再去执著什么了。
禅宗修行的手段变化多端,不拘一格。不会拘泥在一个方便,一个手段,一个法门上。有时用文字,有时不用文字;有时说众生有佛性,有时说众生无佛性。有时说恁么即得,有时说不恁么即得。有时说即心即佛,有时说非心非佛。
若识此法,凡夫一字不识,亦是佛。
若识本心,凡夫一字不识,也是佛。所以佛法只是心法,只言见性,不论有没有文化,有没有聪明才智。直指人心,不论次第,不论有为,只论见性,见性即是佛,一点疑惑都没有。
直下便是。就像一个东西掉下来,咣啷一声,就见性了。一听见声音就见性了,就这么快。
打个比方,就像人睡着了,醒的刹那是没有次第,不需要任何功夫的。见性也是,要见便见,拟思转远。迷的时候有时节因缘,要有善根,要有福报,要做功夫,要亲近善知识,要有一个基础,要修行。悟的刹那,一切都不复存在,没有一个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觉醒者,就从来没有迷过。因缘和合,因缘果报,菩提涅槃,真如佛性,一切佛法,全是妄想。真正觉悟的时候,你会发现根本就没有迷和悟。
六祖大师不识字,亦是佛。过去很多祖师、修行人都是贫民出身,很多人都没有文化,都不识字,若见性,不识字也是佛。我们看禅宗灯录里记载了一些路边卖茶水的婆子,田间锄地的大嫂,还有屠夫、猎人,但能识得本心,都是开悟见性的人。
若不识自己灵觉之性,假使身破如微尘,觅佛终不得也。
如果不认识自己的真如佛性,就算你拥有无比的神通,把身体打破成微尘,想成佛,都是不可能的。
有些人通过修行证得了神通和三昧,在禅定中,可以燃身供佛,可以破身如微尘,可以身上出火,身下出水,可以入地,可以上天,自己的身体可以随意变化,无所不能,可以入定几个月,就算你有这样的神通和禅定境界,想要见佛,门都没有。
不论你有多大的功夫,多大的能量,不见性,都不是修行。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矣,寂灭现前。
佛者,亦名法身,亦名本心。此心无形相,无因果,无筋骨,犹如虚空,取不得,不同质碍,不同外道。
佛者,又名法身,又名本心。此心无形无相,没有因果,没有筋骨,犹如虚空,取着不得,不同一切有质量和障碍的东西,亦不同外道所认知的我。外道以为有我,佛性非我非非我。我与无我,性相不二,不二之性,是名佛性。所以不同外道。
佛只是本性的一个假名,其实并没有一个你能找到的佛,没有一个真实之法叫佛。佛在一切概念、一切法之外。解脱之心,清净之心,不染一切法的心,假名为佛。此清净心,法尔如是,本来如是,始终如是,不增不减,不生不灭。悟之即是,用之即成。古人云:强立道名,不可守名而生解。
当你悟到一切都不是真的时候,那就是真性。悟到无心时,就是本心。悟到无法时,即是真法。只要立一个法,就不是真的。所以菩提无是处,实无有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实无有法名为佛,实无有法名为真心。若有法,就是概念,而不是心,不是我们想要见到的真性。有法就是从心起,从心起就是虚妄的。所以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既不得执着有法,亦不得执着无法。故云若悟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不同外道。外道会妄计出一个不灭的我,会认定一个作为万法起源的主宰。外道不知道那是意识心,并没有那样一个主宰。他不知道起心动念,皆是妄想。在自己的识心中妄计出一个诸法的本源,认为万物都从源头生,不了诸法无生。佛法并不讲源头,不讲出生诸法,而是讲无生,讲不生不灭。虽然说心生则种种法生,并不是讲实有法出生。讲诸法从心而生,是对烦恼众生而讲。真相是,一切法不实,万法唯心造,实无诸法生灭。讲诸法如梦,讲缘起性空。所以和外道所说的本源,是完全不同的。
外道不识自心,认为在心外别有一个源头生出一切万法,认为法是实有的,认为有法出生,有法寂灭。
此心除如来一人能会,其余众生迷人不明了。
此心只有如来一人能会,其余众生迷人都不识此心。凡是识得此心的人,都是佛。佛只是认识此心的人。一旦识得此心,大地上无第二人,法界无第二人,唯此一心。
如来一人,不是特定的某个人,不是特定的一个佛。此如来者只是心本来的状态。所以唯有如来一人能会。真正会得此心,能会所会俱泯,亦无此心可得。
真正见到此心,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就没了。不是说我见性后,我就是如来。而是说,我见性后,没有了能见的我,也没有了所见的性,我与我所俱空,是名见性。
不是说某某见到真心,某某就变成佛了,不是这个意思。是说某某见性后,发现某某是不真实的,并没有一个实有的某某,只有一真性而已。一切众生,一切诸佛,都不离此性,所以此性是佛、是如来,而不是有一个人是佛、是如来。
从这个意义上讲,觉悟的人都可以说:唯我一人是如来。但你不要错解,他说的我是如来,不是说他是如来,而是指一心。所以佛陀出生七天后,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言: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涅槃经云:我者即是如来,如来即此心。除此一心,更无别人。是如来之义。又云:如来者,即诸法如义。
此心不离四大色身中,若离是心,即无能运动。
此心虽非四大,然亦不离四大。若无此心,虽有四大,却不能运动。
四大不是心,然却不能离心别有四大。肉身不是真心,但是真心又不离肉身,不可将肉身与真心分成两截看。离四大别觅真心,了不可得。四大本本如来藏,本来清静,从心而有,心作用成四大肉身及五蕴、十八界。如果没有心,就没有四大五蕴之身。四大不能单独存在,不像木人一样,不能运动。所以真心非四大,又不离四大。
四大若无真心,它怎么会施为运动?所以说,众生身中有如来性。
是身无知,如草木瓦砾,是身无情,因何运动?
如果单说身体,身体是没有觉知的,起觉知作用的在心。若没有心,身体就如同草木瓦石,是无情之物,怎么能运动呢?有灵觉性,才能起无量作用的正是此心,所以才会施为运动。
临济禅师说:是你四大色身不解说法听法,脾胃肝胆不解说法听法,虚空不解说法听法,是什么解说法听法?是你目前历历地,无一个形段孤明,是这个解说法听法。
这里祖师要强调的不是把四大和佛性分开,而是引导我们看到无形无相的佛性,并且能直接运用此佛性,不要执着这个色身,不被一切有为有相的东西所骗。
若自心动,乃至语言,施为运动,见闻觉知,皆是心动。
如果自己心念一动,即是从本心起用。如同大海上的浪花翻涌,皆是从海而起。所以祖师云:真如自性起念,非眼耳鼻舌能念。乃至于语言、施为运动和见闻觉知等作用,都是从心起用。一切动用都是心在作用。心动,就会产生一切行为运动。
心动用动,动即其用。
下面这几段主要是写怎么领会佛性的妙用,怎么直接出离头脑分别。动起来,用起来,亦不住动用,不做动用想,自证佛性,直接解脱。
真心应缘而动,即会产生各种行为运动和妙用,行为运动和妙用都是由心而起。所以,只要我们自然而然地起用,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我们的真心,不用思前虑后,想东想西。我们直接施为运动,就能见性。
动外无心,心外无动。
离开施为运动,你找不到心。离开心,你也无法施为运动。所以就在作用上见性,在作用上悟法,在作用上解脱。
动不是心,心不是动。
虽然心有施为运动的妙用,但不能执着此妙用,此用随用随空,了不可得。若生住着,即烦恼生,覆盖真如。心亦如是,无形无相,虽有作用,了不可得。所以不可把施为运动当成心,也不可把心当作施为运动。
动本无心,心本无动。
动只是心的妙用,没有动的主体,是无心而动。心虽能起动的作用,毕竟不可得,故动而无所动,随动随寂。
动不离心,心不离动。
动不能单独而动,从心起用,故动不离心。心亦不是单独的存在,因动而显心,故心不离动。所以自性不是知解出来的,若知解此心,此心即成死物。离开动用,别谈此心,此心即同无情之物。
动无心离,心无动离。
离开了心,没有动;离开了动,找不到心。
动与心不能相分离,它们互相依存,犹如水与波。心与动也是这样,互相发明,不一不异,不可分离。
动是心用,用是心动。
动是心在起作用,用是心在活动。离心之外,没有动用。
即动即用,不动不用。
正动之时即是心,正用之时亦是心。不动用时,找不到心。所以,禅宗祖师个个玲珑剔透,洒脱自在,就是因为他们抓住了根本,会直用佛性,而不会堕入言语意识知解之中。
用体本空,空本无动。
一切动用,当体即空,本无动用。空性体中,无动无用,无妄分别,但有言说,皆无实义。
故学人不可执着于动用。虽终日动用,不可作动用想。终日吃饭,未曾咬到一粒米;终日行走,未曾踏着一片地。
动用同心,心本无动。
动用即心,虽有动用,实无动用。心本无动,因人说法,假名动用。
故经云:动而无所动。是故终日见而未曾见,终日闻而未曾闻。终日觉而未曾觉,终日知而未曾知,终日行坐而未曾行坐,终日嗔喜而未曾嗔喜。
所以经云:于动中毕竟无动可得。所以终日见,而未曾有见的实性;终日闻,而未曾有闻的实性;终日觉,而未曾有觉的实性;终日知,而未曾有知的实性。终日行住坐卧,而不见有行住坐卧的人。终日嗔喜而未曾见有嗔喜的人。
虽然行住坐卧、见闻觉知都清清楚楚,但是没有一个实有的人在走、在住、在坐、在卧、在见、在闻、在觉,在知。不要执著有个我在做这一切,只是真性在起作用而已。
这段话告诉我们,你永远找不到一个真实存在的法,一切法都是因缘假合,没有实体,没有体性。无性之性,乃为真性。
故经云: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所以经云:一付诸语言,就与道相乖;一动念,就背离了实相。古人云:拟心即错,动念即乖,正是此义。
《楞伽经》云:诸修多罗随顺一切众生心说,而非真实在于言中。譬如阳焰,诳惑诸兽,令生水想,而实无水。众经所说,亦复如是,随诸愚夫自所分别,令生欢喜,非皆显示圣智证处真实之法。大慧,应随顺义,莫著言说。
又云:言语者,起灭、动摇、展转因缘生。若展转缘生,于第一义不能显示。第一义者,无自他相。言语有相,不能显示。第一义者,但唯自心,种种外想,悉皆无有,言语分别,不能显示。是故大慧,应当远离,言语分别。
见闻觉知,本自圆寂,乃至嗔喜痛痒,何异木人?只缘推寻痛痒不可得故。
见闻觉知,只是佛性的作用,推其实性,空无所得。乃至于人的嗔怒喜乐痛痒,本来亦无实性,跟木人没有两样。只是因为找痛痒完全找不到。虽有痛痒的作用,但痛痒是空,如同无物。
所以究竟来说,你找不到一个真实的永远存在的痛、痒。烦恼、恐惧、忧虑、无明、嗔怒、喜乐,亦复如是,都是不实,没有体性,了不可得。
经云:恶业即得苦报,善业即有善报。不但嗔堕地狱,喜即生天。若知嗔喜性空,但不执,即诸业脱。
经云:造作恶业即得苦报,造作善业即得善报。不仅仅是嗔心感召地狱报,喜乐也会感召天人的果报。大家不要觉得能生为人或作天人,有多好,就算升天,也还在轮回中。若知嗔喜性空,不执着善恶,即脱离六道轮回。
有为法里边,善恶因果分明,执著境界,受善恶之报。当你对一切都不执着,超越善恶,才合法性,究竟解脱。
只要你不起执心,三毒本无,六道本空,善恶业如浮云,佛与众生皆是假名,生死涅槃了不可得,万法皆空。万法皆空,方能见到不空性。
若不见性,诵经决无凭,说亦无尽。
如果不见性,只是读经看文字,依文解义,无法解脱生死。不见性,说得再多,也说不尽,也无意义。不见性,只是想通过学习义理,靠思惟,靠心意识,想解脱,无有是处。
略标邪正如是,不及一二也。
说这么多,只是为修行人微略指出邪正一二。祖师将修行人容易偏执的地方,见地有错误的地方,帮我们指出来,作为修行的指南。对于实相,再多文字,也很难俱述。整部《血脉论》也只是方便讲说众生佛性,但能理会,默契而行,言下相应,即得解脱。若执文字和义理,转不相应,亦说不尽。
学法一定要见本性,悟得真心,而不是想去成佛,不是靠修出什么来。即心是佛,佛不是向外去求、去修、去证、去找来的,佛是无为法,本自圆成,妄心一歇,佛自现前。
学法是为了解脱,不是为了研究文字,琢磨道理。修行是最实际的行为,它解决我们的现实问题和无尽的烦恼。只要离解缚,心得自在,即是本性智慧。但尽凡心,别无圣解。若无烦恼,佛法亦无。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