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科丨《人地之间》:破解“中国奇迹”的秘密,指明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社科丨《人地之间》:破解“中国奇迹”的秘密,指明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00:00
25:05

破解“中国奇迹”的秘密,指明进一步改革的方向。

点击进入喜马讲书频道页>>>

精华笔记 


过去四十多年,中国经济一直在高速增长,这激起了经济学家的好奇心:中国经济为什么能取得如此瞩目的成绩,中国崛起、中国奇迹的秘密在哪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人文社科学院教授陶然认为,土地使用制度对于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起到了关键作用。为了说明白两者之间的关系,他把我国土地使用制度在最近四十多年里的演变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初期的土地承包阶段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农村地区推行开始推行土地承包制,此举不仅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消费水平也不断上升。同时,许多农民企业家利用土地经营权,在自家田地上设立厂房,从事轻工产品生产,满足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因此,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是从放开农村土地经营权开始的。这激活了农村的生产力,成为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经济增长最强劲的驱动力。


第二阶段:土地财政阶段


1994年,中国实行分税制,是把税收分成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三大类。中央财政能力显著加强,此消彼长,地方的财政能力减弱。为了开源,地方政府看中了归地方独享的土地出让金。


于是,地方政府一方面用低廉的工业用地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发展、提振居民的消费能力,另一方面以较高价格出让商住用地,获取土地出让金。这成了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因此被经济学家称为“土地财政”。


第三阶段:土地金融阶段。


2008年,金融风暴席卷全球,中国也受到冲击,导致工厂停产、工人待业、收入下降、内需低迷等连锁反应。为对冲风险,央行通过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扩大再贷款等金融工具,将巨量货币注入市场。这些货币主要流向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以实现“保就业,稳增长”的目标。


实践中,地方政府成立各种融资平台,如城投公司来进行基建投资。地方融资平台用土地抵押换融资,这把土地金融化了。在这一阶段,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互相补充、互相支持。土地金融推高了包括房地产在内的资产价格,而地方政府大搞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推高房价。中国房地产市场在2009年到2011年间出现了全国性的价格上涨,并自此迈入全面繁荣时期。


土地使用制度发展到当前面临三大问题:


第一,地方财政结构单一,债务太多。


商业发达的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居民收入较高,税收能给财政提供支撑,而在欠发达地区的财政收入几乎全靠土地出让金。同时,土地金融化后各地纷纷以土地为担保,大举借债,致使地方债务节节攀升。


第二,房价泡沫化,居民债务杠杆率增幅太快。


十多年来,许多城市的房价上涨了十几二十倍,幅度远超经济增速和居民的承受能力。人们为了买房掏空积蓄,还背上了沉重的房贷,致使居民债务杠杆率增幅太快。一旦房地产泡沫破裂,房价大幅度回落,一些贷款者可能选择断供,形成断供潮,问题就更棘手了。因此近年来国家反复强调“房住不炒”,频频出台政策调控房市,防止这类现象发生。


第三,收益分配不平衡。


土地财政、土地金融推动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在这个过程中,地方政府获得土地出让金,“上车”较早的居民享受到房价上涨的红利,都是受益者。但并非人人获利,收益的分配是不平衡的。比如农民工和没有买房的居民,就没有享受到房地产红利。


针对种种问题,陶然教授提出四条建议:


第一,调整城市存量土地结构,降低工业用地比例。


作者认为,工业用地在城市土地中占比太高、价格过低,是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应适当降低工业用地比例,避免浪费现象。同时供应少了,价格就会上升,政府征收土地的补偿标准会相应提高,维护被征收者权益。


第二,对于城市增量土地,要调整土地的获取方式和供地结构。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有大量集体经营性土地,大部分处于闲置状态。作者指出,原有的那种地方政府垄断土地供应的模式应当改变,政府可以逐步放开。一方面,由于增量土地不是一下子涌入市场的,就不会对现有土地市场形成严重冲击,同时,这样做能够确保拥有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村集体和村民,获得一定的开发权增值收益。


第三,加快完成人口城市化。


过去,受土地财政和土地金融的双轮驱动,城市空间急速扩张,土地城市化完成得相当不错。人口城市化则相对滞后,大量常住人口由于没有城市户籍,无法享有城市居民的福利待遇。这种现象应当改变。


第四,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兼顾各方利益,让大家都能享受土地增值的好处。


这主要是针对城中村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出的,要协调政府、开发商和业主三方利益,确保每一方都从中获益。


如陶然教授所言,过去四十多年,中国的改革方式取得了巨大成功。当前,土地使用制度的各个细分领域,包括农地承包和农村宅基地制度,征地制度,存量土地管理体制,土地指标交易制度等,都到了应当调整的时候了。这是我们超越中等收入陷阱,实现治理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书名:《人地之间》

作者:陶然

撰稿人:抱老师

编辑:阿柑

主播:石头说话2017

制作:匀绮工作室

监制&运营:劝劝 曾馨仪

总编辑:马晓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jinjiantie

    人地之间这本书,深刻揭示了中国土地使用制度的变迁与挑战,陶然教授,在书中不仅回顾了过去、更是对当前制度制度调整提出了富有洞察的建议,960万平方公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有它的故事,每一块土地都有它的灵魂。陶教授的笔下,土地不再是冷冰冰的资源,而是充满了温暖和生命,也让我明白每一次的改革开放都是对未来的深情告白。陶教授的人地之间,智慧之光,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大能猫12 回复 @jinjiantie: 能把剥削掠夺来的财富描述的美好,也服你们

  • 大能猫12

    美国华尔街资本家再贪婪,也无法否认在互联网,医药,芯片各行行业上精准投资,带来技术进步。那征收粮食,买土地的寻租经济除了吸血有哪些创造

    courseX 回复 @大能猫12: 不就是吃了人口红利么,还有就是好控制么。基建狂魔的背后是生存的压力。

  • sayilan

    书本上的专家。结论的基础是假设的。

  • 1501908bmyx

    这是啥教授,本质是这样么?

  • 硬派老生_龙哥

    👍

  • 1588689odcm

    作者写这本书能赚不少外快呢,下次带上我我也想赚钱

  • 消失的发言

    崛起靠的是十几亿勤奋的老百姓。前提要融入世界,资本市场需要更优廉的劳动力,必然来投资建厂,拉带民企创业,然后老百姓就业有了稳定收入,扩大了内需,用积蓄和贷款买房买车或各种消费,拉动整体经济,最后让国企做大做强。

  • 1501908bmyx

    什么牛鬼蛇神的教授,经济咋搞得自己没点数么

    农民不会种地 回复 @1501908bmyx: 这个专辑最近真的在带任务,好失望啊。公然的用一些西方的神棍砖家来歪曲事实,为xxx辩护

  • 农民不会种地

    只能反弹琵琶来读了听完吧

  • 农民不会种地

    最近以来这个专辑的选题和有意影响明显与主流一致,有意识形态的任务,有选择性的引导。听这个专辑几年了,终于到了说拜拜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