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方位解读南阳黄山遗址,来听听这场讲座吧!

全方位解读南阳黄山遗址,来听听这场讲座吧!

00:00
04:16

8月24日下午,2024年中原国学讲堂“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系列讲堂第12讲,将特邀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南阳黄山遗址考古领队马俊才,在河南博物院举办《文明在宛:文化交汇视角下的南阳黄山遗址》主题讲座,为您全方位解读“南阳黄山遗址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中华瑰宝,千年一遇”,这是著名考古学家、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科学家、中国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李伯谦亲临黄山遗址考察后,挥毫写下的赞誉。黄山遗址地处豫西南通往中原腹地的南阳盆地中心,是史前文化交流融合的关键地区。2018年4月至2023年12月,经过持续发掘,确定该遗址总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其历史跨度从仰韶早期一直延续至石家河文化,前后无缝延续,是南阳盆地中已发现的同时期面积最大、遗迹规格最高的遗址。

黄山遗址内发现了规模宏大的环壕聚落、数量众多的建筑基址和墓葬,其中包括仰韶文化时期的“前坊后居”式建筑和屈家岭文化时期的高等级大墓。遗址内制玉作坊的发现,填补了中原和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玉石器手工业体系的空白。此外,黄山遗址还发现了由码头、自然河、人工河道和环壕组成的水路交通系统。

黄山遗址呈现的文化内涵兼具黄河流域仰韶文化、长江流域石家河文化的特征,充分反映了新石器时代南北文化交流融合发展的基本特点。黄山遗址不仅是南阳盆地的代表性遗址,也是中原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的重要发现之一。其丰富的考古遗存为探讨豫西南地区社会复杂化和文明化进程提供了多重实证性关键材料,对中华文明探源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因而入选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在黄山遗址发现的屈家岭文化时期的高等级大墓中,有哪些随葬品能够反映当时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宗教信仰?水路交通系统在黄山遗址的日常生活中扮演了什么角色?黄山遗址作为中华文明探源研究的重要遗址之一,其考古成果如何与其他地区的考古发现相互印证,共同构建中华文明的早期历史框架?……讲座中,马俊才将为大家全方位解读南阳黄山遗址的发掘过程、考古成果、历史价值等。

马俊才,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南阳黄山遗址考古领队。研究方向为先秦时期城址、陵墓、聚落、冶金考古、金属铸货币学等。长期从事一线考古发掘,主持过新郑市“郑韩故城”内外郑公陵园、韩宫城、监狱铸钱遗址等多项大中型发掘项目,五次获得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出版专著《流沙疑冢》,发表大型发掘报告《新郑郑国祭祀遗址》、论文《郑韩两都之考古学复原研究》等50余篇。

感兴趣的读者可通过“河南博物院”微信公众号预约聆听。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未经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授权,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转载、摘编、复制或建立镜像。如需转载本文,请后台联系取得授权,并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同时注明来源正观新闻及原作者,并不得将本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正观传媒科技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者法律责任的权利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