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客座教授、美国纽约客前驻华记者彼得·赫斯勒把他两位9岁的双胞胎女儿带到了成都上小学,从开始的忧心忡忡,担心孩子会受到中国政治环境的影响,到最后发现不仅孩子们适应得很好,而且发现了中国教育和文化带给孩子们的一些优秀品质,孩子们对中国依依不舍感动到哭,而赫斯勒也通过对比发现了中国文化中许多在西方不可想象的优点。
中国教育对孩子的改变,孩子对中国教育的适应,让赫斯勒从更深的层次看到了中西文化的不同,而且对中国文化和教育,也有了更多的理解和认同。
赫斯勒的中文名字叫何伟。他与中国有很多渊源。他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曾到中国四川涪陵教英语。2000年到2007年,他就作为纽约客的驻华记者在中国工作。他的妻子是一位美籍华人。
少先队员和适应新环境
何伟讲述了双胞胎女儿彩彩和柔柔从来到中国到离开中国的一些场景和故事。
他的故事是从两位女儿在三年级末成为少先队员这件事开始的。对于成为少先队员,所有中国家长应该都觉得平平无奇。
但在何伟眼中,这是一个具有政治意味的事情。而且他特别强调学校实现并未通知过家长,没有跟家长商量,孩子们也没有主动申请,就“自动”成为了少先队员。
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何伟对政治非常警惕。
接着,故事转到了孩子入学时的适应过程。虽然孩子父母俩都会中文,但他们从来没教孩子学过中文。他们认为孩子将来一定有机会来中国,那个时候学会比较容易。
不过他们来中国时,孩子已经9岁了。
让何伟感到惊讶的有几件事。首先,学校完全不在意他们是美国人,就同意接受孩子入学了。
何伟觉得,当时中美正在打贸易战,中美关系并没有那么好,但当地的中国人对美国人并没有敌意。
也就是说,针对外来移民的文化冲突和种族问题在中国社会完全不存在,这让他很意外。
第二件事就是中国学校的老师很能干。他们所在的成都实验小学,一个班有53名学生,带他们的是一位50多岁的女老师。班里来两位外国学生,不会说中文,何伟觉得老师可能应付不过来。但事实上,老师泰然处之。安排了两个会一些英语的同学与双胞胎坐一起,很快带着外国学生渐渐适应了。
彩彩和柔柔在学校学中文进展顺利,一个标志是有一天女儿回家学会了说“王八蛋”。
道法课
让何伟警惕的另一个课程是道法课。何伟认为,中国的学校里会有很多政治宣传内容。所以他们一方面教育女儿要学会“抵抗”和“反思”这样的宣传,另一方面也告诉女儿要学会尊重,毕竟自己在这里只是客人,他们可以不接受这里的教育的一些观念,但依然要尊重其他同学。
然而让何伟意外的是,他发现小学三四年级的课程中,基本找不到政治历史相关的内容。
唯一让他觉得警惕的是道法课。但看了之后才发现,这个道法课教的其实都是一些基本的道德伦理规则,教孩子们如何提高安全意识,保护自己。与他担心的政治“宣传”相处甚远。
更有意思的是,他发现中国学生都会占用道法课去学习其他课程内容。而且很快,他的女儿们也都学会了在道法课本中夹上其他课本学习,或者干脆在课堂上发呆。
何伟问他在四川大学的学生,他们也会讲自己过去对这类课程并没什么兴趣。
也就是说,美国人对中国的这种政治警惕,根本就是多余。其实美国人对政治的热衷程度远超过了中国人。正是因为他们自己内心的这种想法,才会对中国的政治影响产生过多的担忧。
这就跟美国担心其他国家会给电信网络、操作系统留后门是一个道理,因为这些见不得人的事情,都是美国人自己经常干的。所以在美国人看来,谁都像坏人,尤其是那些实力上能够影响美国的国家。
古诗词
随着女儿中文水平的提高,她们学会了一些中文诗歌。例如李白的赠汪伦。
更让何伟意外的是,女儿学会的不仅是正版古诗,还有学生们自己改编的打油诗,例如改成:李白乘舟没给钱,被人一脚踹下船。桃花潭水深千尺,不知李白死没死。
以及多个更搞笑的版本。何伟都进行了详细的翻译、讲解和介绍。
这一段可以看出,何伟对中国文化的这种随意性,创造性,开放性,是完全超出他的预期的。
也就是说,中国人,从孩子开始,其实并不是一板一眼的,中国文化本身就是一个非常世俗化非常随意的文化,远没有那么多讲究,对人根本都没有那么多限制。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西方媒体对中国所谓一些文化压制限制的说法,根本都是无稽之谈。
小组长和补课
接着,何伟又讲到了中国孩子当班干部和补课的故事。
何伟的两个女儿,在学了一段时间后,也光荣地当了一回小组长,负责收发作业,管理组员。虽然何伟夫妇都告诉孩子,如果压力太大,可以不去当这个组长。
然而女儿却很享受这样的责任和荣誉。
从这件事上,何伟看出来,中国的文化和制度,并不是靠政治灌输来控制民众,而是中国文化中的这种荣誉、竞争和权力的制度设计,激励着每个成员自觉地去追求更高目标。而且这套价值外国孩子也会很快接受和认同。
何伟组织过几次活动,邀请女儿班里的同学一起聚会,但他发现这个过程非常困难,因为大多数中国家长都要带孩子参加补习和课外班,所以约时间很难。
一些中国家长还要求把聚会地点改在博物馆,这样孩子们就能在聚会的同时学到一些有用的知识,而不只是玩。
虽然他的孩子们不用在中国参加高考,但他发现,孩子们也渐渐感受到了这种高考的压力,因为他们每个学期末都要进行期末考试。
但好的一面是,孩子们的专注力变得更好了。
告 别
两年后,双胞胎孩子跟随父母回到了美国科罗拉多州。
临走的时候,全班同学给彩彩和柔柔送行。大家制作了视频短片,老师做了总结讲话。分别的时候,老师和两位外国学生都哭成了泪人。
对这段经历,何伟是这样总结的:
这种体验是完全直接的。彩彩和柔柔入学后,学校里没有人要求我们帮忙或送礼物,我们也从未被收取过一元钱的学费。中美之间有害的政治争端从未对学校管理者产生任何影响。只要彩彩和柔柔做好功课,只要她们有准备地来上课,她们就会受到和其他孩子一样的对待。在这方面,学校是我成都生活中为数不多的从未被政治复杂化的部分之一。
从他的总结中,我们能看出美国对中国存在的多个误解,包括送礼、政治影响教学、外来歧视等。而亲身经历后,他发现这些在中国都不存在。
另外,中国教育的工作量、压力、缺乏体育活动让何伟觉得不够好,但是还有许多其他的特点,让他开始欣赏认同。他发现,对教育的尊重是中国文化的基础,这些价值观经受住了整个国家的变化,甚至是狭隘的竞争高考。他钦佩中国教师的能力和他们的权威。这与美国的许多地方大不相同,在美国,家长和学生经常不尊重他们的老师。
总的来说,通过让孩子在中国上学,去体验一个普通中国孩子是如何成长的,美国人就能理解和明白,很多对中国的政治偏见,其实根本就是不存在的。而中国社会的和谐,中国人的勤奋,中国教育的积极上进,不仅是中国文化的基础,也是中国人能够在全球和世界各国进行竞争的根本基础,可以说从教育的根本上,中国就已经赢了。
作者在胡说八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