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新”记|应对人口老龄化加速,新加坡医疗体系如何“链接”社区?

探“新”记|应对人口老龄化加速,新加坡医疗体系如何“链接”社区?

00:00
10:33

一个国家的人口老龄化加速,几乎是全球性的难题。7月11日,联合国发布的《2024年世界人口展望:结果摘要》报告显示,世界人口预计到本世纪80年代中期达到顶峰103亿。

生老病死也许无法左右,但横截在老年人面前,如何体面优雅地老去,健康安享晚年,仍是每一个国家衡量国民幸福与否的硬性指标。

今年3月,新加坡人力部长兼贸工部第二部长陈诗龙表示,该国计划在2030年前将法定退休年龄调高到65岁。新加坡将在2026年进入超老龄化社会,这也意味着每5人中有1人在65岁以上。

以高效著称的新加坡医疗体系如何应对老龄化社会?前不久,红星新闻记者跟随新加坡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工作者访问团,采访了新加坡卫生部兼数码发展及新闻部高级政务部长普杰立医生 ,就新加坡如何在保证医疗质量和患者就医体验的前提下实现降本增效,如何合理结合社区医疗以及服务实现居民健康养老等方面进行了提问。

新加坡卫生部兼数码发展及新闻部高级政务部长普杰立医生

建立高效医疗体系应对慢病

措施:划分公立医院和私立角色占比

对于老年人而言,急性病或许决定了生死,但慢性病的护理决定了生活的质量和寿命。资料显示,截至202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口达2.97亿,占总人口比重达21.1%,整体已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伴随免疫衰老,老年人慢病高发较为普遍,我国约75%的6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至少患有1种慢性病,43%有多病共存。

新加坡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在新加坡,每年约83%的死亡都与慢病相关。

但是,新加坡的医疗体系以高效著称,“防患于未然,遏难于未发”是其显著特点。普杰立医生表示,应对人口老龄化是新加坡卫生部一直在重点考虑的一个课题,“我们不应该只是扩充医院接待病人的容量,当然,这类扩张是有必要的。但更需要关注的是,这些病人接下来的病情可能变得更复杂,住院的时间可能更长,扩充医院容量不应该是主要措施。我们认为,更重要的是先确保这些年长者是健康的。如果不健康,就没法让他们在社区内接受护理或治疗,以及之后重新融入社区。”

据普杰立医生介绍,新加坡基层护理网络主要分两大方面,一是由基层个体诊所提供的全科私人医生,二是政府的综合诊所。为了鼓励基层诊所积极参与家庭医生的服务中,新加坡卫生部建立了统一的联网系统,并对加入系统的诊所与保健所给予政策扶持和补贴。

新加坡医疗诊所 图据新加坡旅游局网站

目前,新加坡80%的卫生保健服务都由私人医生提供,剩下20%则由政府公立部门的综合门诊部提供。但是在综合医疗、专科和24小时急诊方面,则为相反,主要由公立医疗机构提供80%,剩下的20%由私立医疗机构提供。

将被动医疗转换为主动保健护理

措施:推行健康SG计划

将各类疾病进行分流诊断,是新加坡医疗体系避免被挤兑的原因之一。普杰立医生介绍,医院层面,在新加坡分成三大区域,每个区域由一个医疗组织或集团经营,这些医院并未获得政府津贴。这也是政府手段之一,希望国人能优先找私人医生,从而和社区保持更紧密的关系。

记者了解到,为了更好地规划设计居民的健康问题,科学地整合相关资源,新加坡还进一步推行了健康SG计划,计划吸引身体健康的新加坡居民定期看私人诊科医生或家庭医生,以确保护理的连续性,加强预防性的调养和医疗。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建立新加坡居民和社区的紧密关系,可以从根本上将新加坡原本被动性的医疗转换成主动性的保健护理。

普杰立医生解释了该计划推行的三个原因,首先是鼓励居民做一些对健康有益的事情,包括接种疫苗,改变饮食习惯,提高相关体检以及疾病筛查的参与度。第二是相对于医院,基层的学科医生、专科医生可以和社区居民有较紧密的联系,诊治过程中能快速地将病人转入医院,通过这些私人医生让病人重新回到社区,形成互益效果。第三个原因是家庭医生属于社区的一部分,可以安排居民在社区进行护理,如通过社区内的体育设施参与社区活动,增强人们维持健康的意识。

满足老龄人群家中或社区养老的愿望

措施:至少投35亿元支持“乐龄SG”计划

研究显示,大多数老年人更倾向于在社区与家人和朋友一起老去。同样,许多家庭都希望在家中照顾亲人。为了支持这些愿望,新加坡政府将在未来十年内至少投入35亿新元,用于支持实施“乐龄SG”计划,其中19亿新元将用于卫生部的各项倡议。

“乐龄SG”由新加坡卫生部、国家发展部、交通部,与人民协会、社会及家庭发展部等合作伙伴机构以及其他志愿组织共同参与,该计划旨在通过推广活跃乐龄、强化护理服务、改善通勤与居住环境这三大举措全面优化设施和服务,确保年长者能实现在家或社区原地养老,保持活跃生活和维持社交联系。

为什么还要有“乐龄SG”计划呢?普杰立医生解释称,主要是希望针对老年人,在各项实施服务层面更好地连接健康SG计划。

作为新加坡榜鹅综合社区One Punggol的议员,普杰立医生具体讲解了“乐龄SG”计划在社区的实施措施。该社区设有活跃乐龄中心,它并不是日间托老中心,而是专为乐龄人士而设的俱乐部,一般会有超过1000名会员参与,每日参与活动的年长者大约为上百人。活跃乐龄中心靠近托儿所,于是一老一小的空间又有了相互合作的机会,“一方面我们希望可以方便所有的年长人士参与,另一方面也能让在日间托老中心或在家接受护理的老龄人群参与。整个社交体系的建立也是健康HG计划的策略之一,即通过社交或社区活动来鼓励人们保持健康。”

新加坡克拉码头 图据新加坡旅游局网站

据了解,未来五年内,新加坡政府将投入8亿新元改善AAC服务——到2025年,AAC的数量将从目前的154个增加至220个,届时每10名年长者就有8人能在家附近参与活动。AAC服务还在招聘更多年长义工。新加坡鼓励年长者通过志愿服务保持积极性,到2025年,护联中心培训的年长志愿者将从现在的约1900人增加至4000人。

普杰立医生表示,考虑到在社区出行的实际问题,新加坡卫生部还在和交通部合作,如在社区增设无障碍步道、无障碍坡道等,使老年人步行和短距离行走变得容易,“只有全方面考虑现实问题,老年人才会更愿意在社区内活动。”

去年10月,新加坡发布全国心理健康策略,旨在扩大心理健康服务范围,希望链接居民与社区,需求者更轻易地获取心理健康支援,在社区内得到照顾。

“我们需要扩大社区服务者的数量和提升相应能力,组织层面,新加坡心理健康分级护理模式推行。无论是社区护理人员,或医院方面的护理人员,都需要遵循统一的标准,相对于生理性的疾病,心理疾病存在着复杂性,政府能够做的事情,仍是预防,比方增加社区、学校还有朋友圈之间的联系,加强个人和家庭成员心理的韧性,给予积极的心理健康支持。”普杰立医生说。

记者手记

记者在跟随新加坡第十六届中国新闻工作者访问团的采访过程中,几乎每一位新加坡的部长级受访人士都提到“新加坡是一个非常小的国家”。资源的限制,人口的数量以及土地的使用,都让新加坡需要保持高效运转,这也间接加强了新加坡运行的政策体系。

普杰立医生认为,新加坡的专业团体之间保持了非常密切的联系。例如学术机构、大学以及医院,就有密切的交流联系,相关经验也在向中国学习。

应对人口老龄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各个国家基本面貌不同,很难单一地学习政策或措施,但新加坡积极创新的态度以及坚持着长期主义,从更细微而垂直的社区切口,构建更“适老”的外部环境,来满足老年人日益丰富的、多样化、差异化的需要,非常值得关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