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原文
又问:“用功收心时,有声、色在前,如常闻见,恐不是专一。”曰:“如何欲不闻见?除是槁木死灰,耳聋目盲则可。只是虽闻见而不流去便是。”曰:“昔有人静坐,其子隔壁读书,不知其勤惰。程子称其甚敬。何如?”曰:“伊川恐亦是讥他。”
——《传习录·陈九川录》
课程文稿
现在我们来看下养心的功夫的。我们说到了第十六条了,也就是陈九川录的第三节,用功,这个用功指的是用养心的功夫。九川又问,“用功收心时,有声、色在前”有事物的样子,我们也听到了声音,“如常闻见”闻声见色,是吧,“恐不是专一了”是不是这么理解?当我们用功的时候,我们把心收敛了,收敛起来,周遭的一切都应当不闻不见才好,若还是有闻见,我们就没有达到专一,这是陈九川问。阳明回答,“如何欲不闻见呢?除是槁木死灰”除非我们用功的时候把自己弄成了槁木死灰,身如槁木,心如死灰,或者就是什么?耳聋目盲。我们活在这世界上,身如槁木,心如死灰,耳朵聋了,眼睛看不到东西,除非是这样了,这不是用功。所以用功是要有闻见的,“只是虽闻见而不流去便是”不跟着闻到的、见到的走。这也就是禅宗所说的“不为外境所染”。外境一直在变化,叫迁流,不跟着外境迁流,叫不迁,“不迁名常”这是《涅槃经》中的话。或者用禅宗的语言,那叫于相离相,于境离境,相总有,境总有,于相就是承认相,但心不跟相走,叫离相;于境就是承认境,心不跟境走叫离境。什么叫用功?这才叫功夫,不是耳聋目盲,周遭的一切都不闻不见这叫用功,不。
陈九川就提起一个掌故了,说以前有人静坐,下静坐的功夫,“其子隔壁读书”他的儿子在隔壁正读书呢,“不知其勤惰”也不知道自己这个儿子,读书是勤奋的呢,还是懒惰的,有人静坐就不管,不管儿子怎么读书,我自己静坐。“程子称其甚敬”这里程子是指程颐,程颐说此人甚敬,似乎是表扬他了吧,陈九川问了,“何如?”程颐号什么?伊川,阳明是这么说的,“伊川恐亦是讥他”程颐说此人静坐正是甚敬,这恐怕是讥讽他的话,嘲笑他的话。因为他想,程颐总不会这么看待用功吧,我们用功就与世隔绝吗?与世隔绝了才叫真用功了吗?错了。用功就在日常生活中用,你主静固然是主静了,静固然是静了,但这个静不是指什么都不看,什么都不闻;而是指不跟着闻见走,不被闻见所牵累,闻见当然还得闻见。如果儿子在隔壁读书懒惰了,你得去提醒他,你这一概不闻不问,这不是用功,这一条很简单,概括为“用功不离闻见”。
我们下养心的功夫,并不是下一种与世隔绝的功夫,把这个心孤立起来,这搞错了。心无内外,心不是在你的腔之内,我们的心都在我们所做的事情上。好今天就讲到这里。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