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声的球场备战残运会,他们用篮球“说话”

在无声的球场备战残运会,他们用篮球“说话”

00:00
05:19

手指伸开,做出投篮的动作,再两手握拳向胸前并拢。这一手语表示:“篮球,加油练”。

这个名叫罗川的小伙子又用手指点向眉心,再向面前比出一个六——“因为篮球有意义”。

罗川

因为篮球,这一群平均年龄30多岁的聋哑小伙们聚在一起,以热爱、忍耐、天赋和努力在球场恣意挥洒。因为篮球,他们一次次奔赴更大的舞台,曾获得全国聋人篮球锦标赛暨第十届全国残运会预赛亚军等荣誉,创造了四川省残疾人体育集体项目的最好纪录。

这个名叫“岁月无声”的聋人篮球队,目前正全力备战8月底举办的成都市第十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六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这几天气温可达35度以上,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的田径场上,只有他们头顶烈日训练。

撞击篮筐的砰砰声,球鞋与地面的摩擦,还有频频的喘气,其余的只有静默。队员们更多地在用眼观察,巧妙传球,灵活走位,赛场上默契的配合,使球赛别样精彩。

对这些即将奔赴赛场的小伙子们而言,篮球是他们的语言。队长罗川讲出了大家的心声:目标就是金牌!

在耐力和球技方面,罗川算不了队里最强的,但他确是最有领导力的一个。“聋人难的就是理解能力,和健全人讲东西很快就能明白,但是聋哑人基本都不懂,需要通过行动才能明白。”训练时,罗川在理解了教练的意图后,会一遍遍比划、示范、解释给队友。

罗川说自己是个“吃货”,为了备赛管住嘴,狠狠加练,瘦了十多斤。打篮球没法佩戴手环,于是他把自己的名字纹在手腕上,作为激励。

队员王梓阳颇有资历,十余个年头都在球场度过。不断地训练、比赛、总结……经过多年磨合,如今,他已是中流砥柱般的存在。为了锻炼耐力和爆发力,王梓阳正在加强田径训练,“比如在打篮球的过程中抢篮板反攻,身体协调性强有利于快速地来回跑。”从一年前百米跑13秒多的成绩,目前已经到12秒。

王梓阳一边备战残运会一边准备考研,想学习教育专业,把自己的技术知识传递给更多爱篮球的孩子。

队员谢俊涛来自广东,多亏父母支持,才一路来到成都逐梦。尽管因为受伤,无法参加今年的残运会,但是他仍跟随大家一起在体育场训练,协助发令、维护纪律等,他是场边最严格的记分员,也是教练最得力的助手。

罗兴杰和谢俊涛在交流中

15岁的罗兴杰是最小的队员,他在成都市特殊教育学校上学,利用暑假打一场残运会。他童年时在老家的普通小学上学,“但因为听力问题,小时候常常受到排挤,心里觉得很破碎。”9岁转到成都后,他在篮球中重拾信心,在球场奔波让他舒畅——有付出就能有回报,设定一个目标就有实现的可能。

“岁月无声”篮球队中许多队员都大他20岁,“但大家不会把我当一个小孩,都把我当朋友看待。”聋哑人的世界往往很单纯,友谊寓于互帮互助、齐心协力的奋斗中。

罗兴杰喜欢理科,梦想是考一所医科大学。参与残运会的经历,能帮他更从容地应对学习和生活的种种挑战。

这支队伍中,教练刘强负责球技训练,已经在队中负责了10多年。教练郭素华是刘强的老朋友,因为想助一臂之力,主动加入进来负责田径训练,提升队员反应力、耐力和爆发力。郭素华手下带出过亚洲冠军、全国冠军,但此前还没有接触过聋哑学生。

交流是很大的障碍,但依靠手机打字,慢慢学习,郭素华已掌握了基本的手语,和队员形成了不必多言的默契。

郭素华教练

“他们在训练上没有任何怨言,再苦再累都会坚持,比健全人更认真、更珍惜机会。”郭素华说,她为队伍的篮球精神所感动,而自己保留着许多次训练的原始记录,记录着他们显著的进步。

“跟他们在一起很开心,因为他们又热情又纯粹,特别尊重人、理解人。”郭素华这样总结。

在即将启幕的残运会上,更多人将见证这支技术娴熟、体能充沛、配合默契的队伍——光凭眼睛或许无法区别他们的特殊之处。但是那个一心一意努力的模样,将异常耀眼。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