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哲学古今14:凡是数学的,都是科学的?丨陈嘉映哲学通识课

西方哲学古今14:凡是数学的,都是科学的?丨陈嘉映哲学通识课

00:00
08:09

现在我们就来讲讲科学革命,来概括一下科学革命的特点。在科学革命之初,也就是从哥白尼到伽利略,一开始他的思想框架,仍然是中世纪的。所以哥白尼论证日心说的时候,他整个书是一本数学书,那真是不懂数学者慎入,除了他的前言。前言他为日心说做了好多常识性的辩护和宗教方面的辩护。其中常识性的辩护,就是说地球如果以这么巨大的幅度在运动的话,我们为什么不感觉到?哥白尼说运动是相对的,就像我在船上坐稳了,那船开得很快,你也不觉得船在运动,觉得水岸在不断的往后退。但是我现在想讲的是他的宗教性的辩护。他说咱们的世界观里,有一个矛盾,太阳,我们都知道是高贵的,恒星,是更高贵的。我们的神,神灵的神圣性是在恒星天球上。但是地球却居于宇宙的中央。这不是很矛盾吗?你说的应该是高贵的东西在中央,还是低贱的东西在中央?是高贵的东西不动,还是低贱的东西不动?明显高贵的东西应该在中间。所以整个他的辩护,有数学的辩护,常识的辩护,又有宗教的辩护。

但到了开普勒行星三定律,一百年这些宗教东西就完全没有了,就完全是一本天文学教程了。就这一百年,他们这些思想家的思想,就从中世纪的框架完全进入了现在框架。促使科学革命的进一步的力量就是把一个客观的世界,把一个天上地下的世界打碎掉,变成一个一体的世界。但是它同时,分出一个主观的世界跟一个客观的世界。一边是一个客观的硬邦邦的世界,一边是一个完全心系不定之舟的主观世界。

从另外一个角度说,主观到客观的转变,就是从我们经验的世界到实验的世界的转变。我之所以要提一下,是因为特别是读过一点哲学的人,可能都老听说物理学叫做经验科学。你要知道经验科学本来是跟演绎科学对着说的。演绎科学就是数学,就我可以不看世界的。欧几里得他就闭着眼睛去论证,他啥都不用干。物理学、生物学它不是,它是演绎的。但是在一个很基本的意义上,你不能说它是经验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尤其我们今天已经看到,物理学所研究的世界,是一个完全看不到的世界,是一个我们完全无法经验的世界。没有人经验过热核的聚变,或者可控的热核聚变。这些都是在实验室里产生的。同样现在的生物学,我们的基因组编辑,这是没有任何人能够经验到的,都是在实验室里产生的。

那么实验跟经验有什么区别?沿着我们刚才的客观和主观的说,经验他总带一点点主观的因素在里头。冷是一种经验,比如说你要去过南极,哇,南极真冷,或者说南极真安静,或者南极真纯洁。不管你是怎么描述南极的,不管你的经验是什么样子,但是你对南极的经验是有经验者在内的。实验他就不是了,实验结果所要求的一个最根本的特点,他可在不同的实验室中被不同的实验者重复。如果我要公布一组数据,我说我实验得出来的,结果,好,美国的日本的实验室都重复不出来,完了,我马上就要成丑闻了。所以实验是保证了科学研究客观性的第一道门槛,然后就是数据化。

恩格斯有一句话叫做“在任何一个学科里面,有多少数学,就有多少科学。”你想想我们怎么来讲科学的,我们就讲物理学是最硬的科学。你看看那物理学发表的文章。哪还有别的呀,就是公式。跟物理学相比,可能生物学就不像物理学那么硬。但是当代的生物学,它里头全是一些公式。就是连演化论都是用概率论来说明的。那么在社会科学中,谁最硬,肯定经济学。你看看经济学,数学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在计量经济学家眼里头,其他的经济学,都不是经济学。这两年有行为经济学得诺贝尔奖的,那几十年都是计量经济学的。那计量经济学还是社会学,就不大像是一门正经科学。生态学,不像是一门正经科学。没多少数学在里头。你有多少数学,就有多少科学。为什么?数学是最客观的,但是它也造成了问题,那就是主客观世界的分裂,或者分离,另外,就是数学化的依赖。就好像不能够被数字化的东西,就变成了一些主观的想象。但实际上你看看身边的生活,到底有多少东西真正能被数学化?其实我们日常生活几乎是没有什么东西能够被数字化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