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我们应该做加法还是做减法?

061:我们应该做加法还是做减法?

00:00
13:28

61、我们应该做加法还是做减法?

大家好!我是张其成。我们都知道孔子要我们“多学”,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博学于文”“博闻强识”“闻一知十”“多闻阙疑”“多见阙殆”,“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总之孔子要我们“多”:多学、多闻、多见、多识;可是老子却要我们“少”,老子说“少则得,多则惑”,“少私寡欲”,甚至“绝学无忧”,拒绝学习才能没有忧患。好多人就问了:我究竟是要“多”还是要“少”?是要做加法还是做减法?是听孔子的还是听老子的?他们不是矛盾吗?这个问题,《道德经》第四十八章做了回答。请看四十八章: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开头一句:“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意思是探求学问要一天比一天增加;探求“道”要一天比一天减少。老子这句话,其实已经解决了听谁的问题。老子告诉我们,要求“学”就要“多”,要求“道”就要“少”,说明老子和孔子并不矛盾,“多”和“少”是针对不同对象说的,要看做什么?“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的“日”是一天比一天的意思。“为学”与“为道”所采用的方法恰好相反。“为学”是指探求学问,探讨外在的知识经验,这里是指探求仁义礼乐政教之类的学问,是儒家的追求,采用的方法是一天天地积累,一天天地增加,因为浩如烟海的知识、学问都是积累而成的。而一个人要探求这些知识、学问,也只有一天一天不知疲倦、不断努力地去学习,才能慢慢积累、丰富自己的知识。为学是做加法。而“为道”却恰恰相反,要做减法。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这句话往往被错误地理解为因为生命有限而知识无限,所以要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我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知识是无限的,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去探求无限的知识,是危险的,也是不可能实现的。那怎么办?只有“为道”,也就是探求宇宙人生的本质和规律。当然为学与为道也并不是截然对立的,为学的目的其实就是为道,就像我们现在做学问,有的人以做学问为职业,探讨学问本身的知识价值,固然是需要的,但一切学问的目的不是为了增加知识去做学问,而是为了找到学问背后的本质规律,不是把学问弄得越来越复杂,而应该是把学问弄得越来越简单,让学问更好地为大众服务,让学问给现实社会带来进步发展。所以为学的终极目标是为道。

那么怎样为“道”、求“道”呢?老子说“为道日损”,就是一天一天地减少,也就是做减法。减少什么?一是减少外在的知识经验,二是减少内在的欲望贪念,因为“道”不是“学”,学问知识是后天积累而成的,是繁多的,浩如烟海,而“道”是宇宙万物的本质和规律,是先天本有的客观存在,是简单的,是纯一的,“道”是事物纯朴还没有分化的状态,因此为道就不能繁多、繁杂,首先内心要纯净,要虚静,要少私寡欲,除去杂念妄想,就像镜子一样干净。其次不能受已有的外在知识的束缚,要减少后天的经验、世俗的偏见,只有这样,才能照见“道”的真面貌。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益和损的本义是增加和减少,《周易》六十四卦中有两个卦,就是损卦和益卦。我在喜马拉雅《张其成讲易经》音频课中作了解释,损卦是山泽损,益卦是风雷益。两个卦的卦爻符号是相反的,也就是损卦颠倒之后就是益卦。益卦是“损上益下”,损卦是“损下益上”,两个卦刚好相反。但反映的思想却是相同的。损卦强调的是减损自己增益别人,要减损自己的私欲,这样才有益于众人、有益于天下。益卦强调的是增益别人、增益老百姓,也就是要减损自己,减损统治者利益。老子沿用了《易经》这一思想,强调“损”的意义。

老子接着说:“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减少又减少,一直达到无为的境界,无为就无所不为,按照无为来做就没有什么做不成功。“损之又损”,减少到什么程度呢?要减少到“无为”,也就是减少到无欲、无知、无名、无为的程度,才能返璞归真,从而真正求得“道”。“无为而无不为。”“无不为”本义是没有什么不为,没有什么不能做到,没有什么不能成功,也就是“有为”,否定之否定就是肯定。“无为”是原因,“无不为”是结果;“无为”是途径和方法,“无不为”是目的和效果。看似什么都没做,结果是什么都做成功了。因为“无为”是不妄为,不按照主观意愿而为,而是按照自然规律去为,所以必定无所不为,什么都“为”了。好多人把无为理解为不作为,“无为”就是躺平,就是苟且,这种理解是不对的。老子为什么喜欢用水来比喻无为之道?因为水最接近“无为”之道,水流动的最大的特征是什么?是顺势流动、顺势而为,所以老子的无为就是顺势而为,因为顺势而为,所以无所不为。

郭店楚简本有这一章的前两句,还多了四个字:“(为)学者日益,为道者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绝学无忧。”最后的“绝学无忧”是对“损之又损”减少到最后就是“绝学”,就是得“道”,当然就到达无忧无虑、平和欢喜的境界。“绝学无忧”我们在《道德经》第十九章已经学过了。“绝学无忧”,绝学就是与学问断绝,不受后天学问的干扰,这样才能没有忧患。当然老子这里主要是指不要学习那些功利之学、机巧之学,要保持本性的纯良、清净,也就是“无为”的本来样子。

通行本这一章最后一句是:“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取得天下、治理天下永远要采用无所事事的方法。等到有事,就不足以取得天下、治理天下了。“无事”也就是“无为”的意思。所谓事情其实都是人为的。古语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无事”是天地自然的本来状态。老子要我们回归“无事”的本来状态,不要人为地找事,要符合自然之道,要自然而然地做事。一旦“有事”,就说明有自己有私欲、有私心了,一旦有私欲、私心,也就烦恼缠身了,就不配去治理天下。就我们老百姓来说,也不要“没事找事。”要把事情看淡,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不就轻松、自由了吗?有人老是问我:“我的心总是静不下来,怎么办?”我说:“心不静是因为有事,如果无事,就心静了。”他说:“我怎么会无事呢?我有那么多事需要去处理。”可是我们静下心来想一想,困扰我们的所有“事”不都是人为的吗?不都是因为有了过分的欲望才造成的吗?人是需要基本欲望的,但在满足基本欲望之后人们往往会产生更高的欲望,这样就生出“事”了。

老子的哲学是“少”的哲学、“反”的哲学。当天下都在熙熙攘攘皆为利来、皆为利往,纷纷求多的时候,老子反其道而行之,提出有求少、要做减法,这才符合天地大道,我们的日常生活才能做到心中无事,坦然淡然,自由自在。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心中无事、没有执念呢?请听下一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一洵之一

    知识不等于智慧

  • 晓燕_zhao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无为而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