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023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上正式公布了第五批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名单并授牌,崇州市名列其中。在过去一年的时间里,崇州有哪些新的变化?交出了一份怎样的“成绩单”?
8月12-13日,由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2024“天府旅游名县巡礼”集中宣传报道活动首站走进崇州,探访这个融合自然风光、人文历史与新潮玩法的旅游胜地。
获评命名县一年来,崇州文旅业态持续丰富,文旅市场“热辣滚烫”,天府乡游人气接续攀升,“游崇州”成为广大游客新选择。2023年,崇州累计接待游客2524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65.82亿元,连续3年上榜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传统手艺焕新
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在道明镇竹艺村的杨隆梅工作室,记者体验了传统非遗文化道明竹编是如何编织的。竹条翻滚,一叠一压,一个精致小巧的铃铛就这样完成了。
在刚刚过去不久的成都世运会香港推介活动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道明竹编非遗传承人杨隆梅将手工制作的竹编芙蓉花送给霍启刚。实际上,这已经不是道明竹编第一次亮相重要场合。
近年来,崇州深入挖掘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内涵、美学价值和时尚潜力,不断探寻国家级非遗道明竹编的保护传承、价值发掘、创新转化,探索出一条文化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创新实践之路。
要守正,更要创新,如何让非遗“潮起来”?近年来,崇州积极推动道明竹编与建筑、服饰、装饰、文创等跨界创新,让竹编由过去的“生活用品”转变为现在的“艺术作品”,先后赴美国、新加坡、法国等地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惊艳亮相“费城花展”“大运会”“世园会”等国际盛会。现在,道明竹编已成为成都、四川乃至国家对外交往中的重要“国潮”赠礼。
艺术点亮乡村,记者了解到,崇州将以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工作为契机,深化“非遗文化+川西林盘+乡村旅游”的产业发展模式,实现文化产业振兴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天府酒村酿出乡村好味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几张竹制座椅,颇具川西民居风格的特色场景,瞬间引起了媒体团的注意。走进梁景村内的梁景小院,流水潺潺,蛙声此起彼伏,炎炎夏日,眼前风景让人顿觉凉爽。
今年6月,遇见梁景小院开始营业。从开工到建成仅花费3个多月的时间,这也是梁景村内第一家集火锅、咖啡和下午茶于一体的新中式古风特色庭院,由梁景村通过构建“集体经济组织+投资公司+市场化运营”的模式建设,如今小院正逐渐成为崇州的新网红打卡点。
隆兴镇除了有优质粮油本底,其白酒酿造也是一张响亮的名片。在加快推进崇州乡村全面振兴中,崇州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十大行动”为抓手,“一村一特色”探索出粮酒旅融合促和美的实践,依托梁景村优质的粮油本底和百年白酒酿造特色资源,聚焦人居环境品质化、乡村产业特色化、治理体系现代化、农民增收多元化,高水平打造“诗酒田园、和美乡村”。
记者了解到,“天府酒村”梁景村拥有11家规模酒企和超过两千口窖池,每年白酒的产值能达到1.7亿元。依托天府酒业联盟,以梁景村百年老窖池群落和11家白酒生产单位为基础,实施白酒产业提升工程。如今,梁景村通过打造“天府酒村”不断营造新消费场景,推动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不仅如此,梁景村还通过借鉴东部沿海城市的集体经济经营方式,在今年7月11日正式成立天府酒村强村公司。该公司将盘活土地资源,发挥联村带农共富的作用,培育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支撑“天府酒村”的发展。
去年接待游客超2500万人次
崇州交出“一周年”成绩单
近年来,崇州市以全域旅游为引领,创新开发农商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新路径。2023年9月,崇州市获正式授牌,成为第五批天府旅游名县。获评近1周年,崇州在天府旅游名县建设方面交出了哪些成绩单?
崇州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过去一年,崇州以提升建设天府旅游名县为着力点和突破口,持续提升崇州文化影响力、旅游吸引力、城市竞争力。2023年,崇州累计接待游客2524万人次、同比增长28.3%,旅游综合收入165.82亿元、增长21.0%,连续3年上榜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
以全省县城新型城镇化试点为牵引,推动“城市旅游”提档升级。崇州坚持把旅游元素融入新型城镇化建设,按照“景城一体、城景相融”理念,分类推进重点片区开发,不断优化提升城市旅游产品供给,深入推进罨画池历史文化街区有机更新,提升城市旅游吸引力。
以创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为引领,推动“乡村旅游”扩面提质。崇州依托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建设,以“天府乡游”挖掘释放农业多种功能、乡村多元价值,推进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不断升温崇州乡村旅游热度,成功入选全省首批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试点县。
“获评命名县一年来,崇州文旅业态持续丰富,文旅市场‘热辣滚烫’,天府乡游人气接续攀升,‘游崇州’成为广大游客新选择。”崇州市文体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崇州将以提升建设天府旅游名县为抓手,全力锻长板、补短板,加快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持续完善文旅基础设施,崇州将积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善景区停车场、旅游驿站等配套设施,提升旅游通达性和便捷性。同时,提高文旅服务质量,提升旅游市场管理水平,加强旅游从业人员培育管理,完善旅游服务质量评价体系,优化“文旅管家”服务模式,推出更多人性化、便捷化的“暖心服务”,让更多“头回客”变成“回头客”。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