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浴重楼,青铜涅槃!怎样的一场大火一直“燃烧”了18年?

火浴重楼,青铜涅槃!怎样的一场大火一直“燃烧”了18年?

00:00
03:18

火浴重楼,青铜涅槃,这不仅仅是一句诗意的描绘,它背后藏着一段跨越时空的传奇故事,一场大火,竟奇迹般地“燃烧”了整整十八年,照亮了艺术的殿堂!

在北京八月的骄阳下,比烈日更炽热的,是人们对艺术的无限热爱与向往。国家博物馆南1、南2展厅内,“熔铸古今——八十而立朱炳仁艺术展”如火如荼,人潮涌动,新华社、央视、人民网等百余家媒体竞相报道,将其誉为国博的璀璨明星,暑期必访的艺术盛宴。然而,这份“火热”的源头,竟源自十八年前的一场意外之火。

时光回溯至2006年的初夏,常州天宁宝塔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梁椽屋檐化为乌有,金属雕饰在高温中扭曲变形。然而,正是这场灾难,赋予了铜材以新生。铜,在烈焰的洗礼下,融化、流淌、再凝固,幻化出千姿百态、美轮美奂的铜渣艺术,触动了朱炳仁大师的心弦,激发了他对熔铜艺术的无限遐想与探索。

自古以来,青铜器便是权力与尊贵的象征,其威严粗犷、端庄沉稳的造型深入人心。而今,一场大火让铜材挣脱了束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与灵动。朱炳仁大师提出的“无模可控熔铜艺术”,正是这一理念的完美诠释。在他的手中,铜不再是冰冷的金属,而是拥有了生命与情感的艺术家,自由流淌间,创造出独一无二的肌理与形态,突破了传统铜雕的界限,赋予了铜雕全新的生命力与表现力。

《燃烧的向日葵》熔铜艺术,以其独特的魅力,赢得了梵高母校院长巴特·艾克曼斯的高度评价,称赞朱炳仁大师为“根植东方、融汇西方,从传统走向当代的艺术家”。而《万泉归海》铜壁画,更是集铜雕、国画、书法及油画之大成,展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与审美价值,成为博鳌亚洲论坛的永久珍藏。《稻可道,非常稻》则巧妙地将稻谷的生命力与老子的哲学思想相结合,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工艺美术的博大精深与独特魅力。

十八年时光荏苒,常州的那场大火虽已远去,但朱炳仁大师的艺术之火却越燃越旺。作为“朱府铜艺”的第四代传人,他承载着家族的荣耀与使命,在铜艺的道路上不懈追求,四十年的辛勤耕耘,终于让熔铜艺术绽放出耀眼的光芒。此次“熔铸古今——八十而立朱炳仁艺术展”,不仅是对他艺术成就的集中展示,更是古今青铜艺术的一次跨时空对话,庄严古朴与自由美感的完美交融,让人叹为观止。

艺术腾飞时不忘来时路,这次展览中,国家博物馆经过层层审批,特意“拿出”战国、汉代、明清时期的10件青铜国宝,包括鐈鼎、铜壶、铜炉等,首次与朱炳仁的现代铜艺术品“古今对话”,千年古法与现代审美激情碰撞,庄严古朴与自由美感的完美结合。

如今,“朱炳仁艺术展”已吸引百万观众的目光,人们排队等候,只为亲眼见证这份来自火与铜的奇迹。这场火,不仅点燃了朱炳仁大师的艺术梦想,更照亮了无数人的心灵,相信它会继续“燃烧”下去,成为艺术史上一段不朽的传奇!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