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丨《晚熟的人》:莫言的“返乡叙事”能够打破“诺奖诅咒”吗?

文学丨《晚熟的人》:莫言的“返乡叙事”能够打破“诺奖诅咒”吗?

00:00
27:34

莫言的“返乡叙事”能够打破“诺奖诅咒”吗?

点击进入喜马讲书频道页>>>

精华笔记 


《晚熟的人》是莫言写作进入新阶段的一个标志。与此同时,莫言也突破了以往的叙事模式,从历史题材的书写转向对变革中的当代中国乡村的观察与反思。


一、《晚熟的人》的返乡叙事


与以往的作品相比,《晚熟的人》对故乡的书写展现新的特征,也就是“返乡”叙事。在中国文学传统中“返乡”叙事的序列之中,莫言通过对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书写,创造了自己的文学传奇。


在1985年创作的中篇小说《透明的红萝卜》里,莫言首次正面描写了自己的少年时代;之后他扩大了题材,转而书写故乡的历史,如“红高粱家族”聚焦抗日战争时期,《丰乳肥臀》从抗日战争写到改革开放、《生死疲劳》和《蛙》则转向二十世纪后半部分,等等。到了这部《晚熟的人》,莫言的“返乡”叙事进一步深入,以叙述者“我”返乡,与故人回忆往事,又随着时间线推进到当下,形成了历史故乡与现实故乡的相互观照。


《晚熟的人》就是一篇典型的“返乡”叙事。我们看到了不同的乡村人物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的不同境遇,以局外人的眼光去观察个人命运在时代变迁之下发生巨变,在《晚熟的人》这部小说集中得到了集中的展示。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时代再怎么变迁,真正决定人的命运的,往往不全是时代,还有他们自己。在《斗士》这篇小说里,“我”的远方堂兄武功因为家庭出身不好而饱受屈辱,他怀着仇恨的心理破罐破摔,他嘲笑别人、戳别人的软肋。对于冤枉过他的村书记,武功用农药馒头毒死了书记他家的肥猪。对于得罪过他的人,他纵火烧掉得别人家的玉米秸秆。即便晚年被批准为村里的“五保户”,却依然性格暴戾,成为一个凶残的弱者。


在《晚熟的人》《地主的眼神》《红唇绿嘴》这几篇小说中,我们看到了莫言对新型农民的刻画,这些人物与以往的文学形象都大相径庭;此外,他对乡村影视基地、国际擂台赛、机械化农业生产、网络自媒体和监控摄像头等新事物,都有深入的描绘,以更直接的姿态直面当下的乡村生活,融入对新时代乡村发展的思考。


二、小说集中的强者和弱者形象


莫言以往的小说人物大多是强悍的、骁勇的,是野性民间生命的代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红高粱家族》的九儿和余占鳌。但是在《晚熟的人》里“返乡”叙事小说中,莫言一反常态地塑造了几位弱者形象。可以说,这是莫言从民间传奇向民间现实的转向,浪漫与激情不再是最鲜明的特征,更多的是现世的冷峻与无奈。这些人物形象里面,有命运的弱者,也有心态的弱者。


命运的弱者,以《等待摩西》中的马秀美为代表。心态的弱者,以《诗人金希普》的金希普、《表弟宁赛叶》的宁赛叶为代表。金希普和宁赛叶这两个人物,一个自我吹嘘、自我麻醉,一个自我怜悯、怪罪他人,展现的都是弱者的心态。他们能为自己的每一次失败找到“合理化”的解释:金希普认为自己没有骗人,办不成事只是因为赶上了“反腐”;宁赛叶也认为,自己的小说是文学杰作,之所以没有成功全部要怪文坛的打压迫害,怪命运的时不我与。


不过,虽然莫言在《晚熟的人》里塑造了那么多弱者形象,但是让读者印象最深刻的人物,却还是两个真正的强者,分别出现在《左镰》和《火把与口哨》这两篇中。


可以说,《左镰》是整本书里结构最精巧的一篇,它讲述了田奎的人生悲剧。田奎的个人悲剧,首先离不开历史背景,也离不开人性的阴暗。但田奎没有消沉,他熟练地运用左手干活,生活的磨难把这个人锻打成了一把锋利的左镰。


另一个强者形象,是《火把与口哨》的主人公顾双红。通过顾双红这个人物,莫言有意呼应了鲁迅笔下的祥林嫂。她们命运相似,却呈现出不同的品质。顾双红和祥林嫂一样,也是命运多舛。但相比较祥林嫂反抗无果后的无奈认命,顾双红却是一心想着复仇。她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来做周全的准备,制作了两根大火把,之后,她在某个深夜,一手持火把、一手持斧头,翻山越岭去寻找狼窝,把一公一母和四只小狼都砍死了。完成复仇后,顾双红心愿已了,无牵无挂,在七天后平静地死去。


顾双红对待人生的这种决绝悲壮的姿态,让她得到了迥异于祥林嫂的人生结局:祥林嫂无声无息地死去,连廉价的同情都得不到,成为街头巷尾笑谈的对象;而顾双红却在死后成神,人们要在她的墓地建起一座护子娘娘庙,永远纪念她。


从祥林嫂到顾双红,当今的乡村女性终于能够去自我选择,自我实现。她们即使仍然会面临命运无常的捉弄,但她们可以拒绝像缺乏自我意识的祥林嫂那样逆来顺受,而是勇敢地承担苦痛,对抗敌人,用一种大无畏的姿态拼个你死我活。顾双红当之无愧是一个强者。


此外,《晚熟的人》中还有两篇显得比较特别的作品,那就是唯一一篇故事背景不在高密的《贼指花》,以及唯一一篇用第三人称来叙述的《天下太平》。《贼指花》展现人性的多元性、不可知性,在小说中显示出了丰富的层次。《天下太平》用一件小事,侧面反映了农村的留守儿童、村官贪污、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网络舆论等诸多问题,并且还塑造了张二昆这样一个既有能力、也耍手段的多面人物,《天下太平》显示了莫言高超的写作手法。


三、小说叙述者与作者及莫言的关系


以《晚熟的人》这篇小说为例,小说中的“我”是一个叫莫言的作家,“我”获得了某个文学奖,带动了故乡的旅游,看起来这就是莫言的真实经历,这增强了小说的非虚构性,使历史事件变得客观真实;可是那个“我”,成名作不是《红高粱》,而是莫言根本没有写过的《黄玉米》,红高粱与黄玉米,这两个形成对仗的书名,也让“我”的身份变得虚实变幻:它像是在告诉读者,“我”既不是莫言本人,也和莫言息息相关。于是,莫言一方面以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建立真实,另一方面又在元叙述中打破自己建立的真实,突破了传统的叙事框架,打破了真实与虚构的界线,让读者感受到真假杂糅的特殊效果。


运用第一人称的视角,也意味着《晚熟的人》还把批判的目光对准了自己,对准了知识分子群体。另一方面,莫言也借此来回应自己他获奖之后的巨大争议。针对作家“我”本人的毁誉,莫言看得很清楚。他在《红唇绿嘴》里借人物之口说道:“我看到‘公知’骂你‘奴才’,‘极左’骂你‘汉奸’,你是老鼠钻到风箱里——两头受气。”这篇小说写于2020年,联想到一些新闻事件,不得不令人佩服莫言对世态人心洞若观火的预见性。


四、总结


从《晚熟的人》起,莫言开始告别之前“莫言式”的写作,而选取不同的题材、叙事方法与语言风格,开启了晚期风格。小说集虽然继承了中国文学传统的“返乡”叙事框架,但是莫言没有停留在以往“启蒙者”或者“乌托邦”的叙事模式之中,而是紧紧跟随时代的变迁,直接描写了当今乡村出现的各种新鲜事物,也努力去刻画新时代的农民这一群体,体现了莫言的时代责任感。


我们完全可以说,《晚熟的人》的确呈现了莫言的成熟气质,体现了莫言在创作上的重大转变。试图转型的莫言在有所收获的同时,也留下了一些遗憾。《晚熟的人》更加贴近现实,却没有了以往莫言小说的奇异想象,也就失去了充满奇幻、诡谲、神奇的艺术色彩;塑造的人物形象尽管真实鲜活,却缺少了在《生死疲劳》和《丰乳肥臀》等经典作品中关于存在的深层隐喻。


书名:《晚熟的人》

作者:莫言

撰稿人:雷剑峤

编辑:周向荣 佳音

主播:路琨

制作:匀绮工作室

监制&运营:劝劝 曾馨仪

总编辑:马晓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jinjiantie

    莫言没有停留在以往的叙事模式之中,而是紧紧跟随时代的变迁,直接多元的、立体的描写了当今乡村出现的各种新鲜事物,也努力去刻画新时代的农民这一群体,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了更强的现实意义和人文关怀。 他通过自己的笔触,让我们看到了农村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变化,这种对时代的敏锐观察和对农民生活的深刻理解,正是莫言作品中最为打动人心的地方。👍

  • uroholic

    靠解读不能完全领悟全部内容,准备找原文来读。不过,我相信大师的能力,诺奖得主的领悟力、表达力非常人所及,相信莫言会带来更多好作品

  • 苏老师的语文课

    这可不是从传奇到现实,而是从大时代到小时代

  • 硬派老生_龙哥

    👍

  • 朗笙的声

    晚熟,从魔幻到现实,是一个人的成长历程,犯过错,当时不懂,搞过怪,自以为高明,露过脸,却成为一生的耻辱。熟,是世俗的认知,晚熟,有什么不好,这才是一个人,一个社会的真实。

  • 莫语爱撸喵

    莫言的书有莫言式的黑色幽默~可能每个人的点都不同,书中没有批判,没有说教,只有对那时候人物的描写,内心活动,来让读者自己体会~

  • Pearl2210

    和野狼拼个你死我活真没必要,野生动物也不过为了糊口而已,还不如自己好好活下去

  • 無問乄

  • 勤奋者健强

    莫言是大家。写好一个世纪中国农村发生的大变化,从而揭示出人性中的美与恶。真是不容易啊!

  • 襄阳胡老师

    莫言真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