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夏风去旅行吧!到清凉的地方

跟着夏风去旅行吧!到清凉的地方

00:00
55:10

数据显示,全国区域高温天气过程首次发生时间以每10年2.5天的速率在提前,2023年比常年偏早16天。

2022年,生态环境部等17部门联合印发的《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战略2035》提出,到2035年,全社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显著提升,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各地政府和企业也在积极应对这一趋势,通过延长产业链、加大供给特别是弹性供给、壮大市场主体等措施来满足高温常态化之下的避暑消夏旅游休闲市场需求。

全球升温背景下,今年以来,我国多地发出高温预警,清凉正成为夏日的稀缺资源。游客选择避暑出游的比重持续上升,出游距离不断扩大,人均消费总额整体上涨,避暑康养产业呈现井喷式发展,成为新风口。越来越多的游客将避暑作为旅游目的,携程平台上,2024年7月以来,避暑相关的搜索热度环比增长150%。

避暑旅游的形式多样,从森林漫步、草原游历到亲水纳凉、竹筏漂流等,都是逃离高温的好方法。携程度假农庄的数据显示,近两周来,位于山野乡间的乡村民宿,如四川峨眉山、贵州乌蒙山、湖南湘西十八洞村、河南太行山、江西狮子峰等多地的携程度假农庄,入住率增长从60%到300%不等,郁郁葱葱、溪流潺潺的山水之境对游客的吸引力可见一斑。

去有风有水有山的地方避暑,正成为夏季旅行主流。

中国气象服务协会联动《中国国家旅游》杂志和同程、美团旅游等众多文旅网络平台,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第一届“避暑消夏好去处”气象旅游项目宣推活动,并联合新京报贝壳财经发布《2024中国“避暑消夏好去处”气象旅游研究报告》。

根据地域特点和气候特征,结合30年气象历史资料统计和2024年气候预测,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在181个申请项目中组织遴选出山地避暑旅游、森林避暑旅游、乡村避暑旅游、湖泊避暑旅游、滨海避暑旅游、观星避暑旅游、人文避暑旅游七大类别共60个“避暑消夏好去处”气象旅游项目。

第一部分2024避暑旅游消费趋势

1.1 气温创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 “避暑游”热情不减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愈发明显,夏日的平均气温也呈现出逐年攀升态势。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发布数据,2024年7月,全球平均表面气温为16.91℃,仅比史上最热月份2023年7月的平均气温低0.04℃,成为有数据记录以来全球第二热的7月和第二热的月份。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贾小龙在中国气象局举行的2024年8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7月全国平均气温为23.2℃,创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南方多地连续高温日数超20天,部分地区出现41℃以上高温天气,59个国家级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或持平历史极值。

在持续高温天气模式下,人们对于出游的热情却没有降温。巨量算数指数显示,今年7月1日-8月6日,“避暑游”搜索热度持续走高,同比增长159.86%。7月22日-7月26日,广州出现持续5天的高温过程,为今年以来最强高温过程。7月24日,广州市越秀区、天河区发布了今年首个高温橙色预警。隔日,“避暑游”搜索指数达今年首个波峰点,“广州夏天好去处清凉避暑游”话题成为热门搜索词条。

8月1日,中央气象台发布高温黄色预警III级,“避暑游”搜索热度飙升。8月3日,中央气象台发布高温橙色预警,部分地区最高温度超40℃,“避暑游”搜索达到峰值,“8月避暑游玩最佳去处”成为热度最高的话题。

高温模式下居民出游意愿高涨,避暑旅游热度攀升。根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对中国传统高温城市避暑旅游市场调查数据,2023年第三季度,传统高温城市的整体出游意愿达94.6%。避暑旅游市场近年来持续火爆,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的报告,2018年暑期旅游的10亿人次中,约有5亿人次选择了“避暑游”,市场规模达5000亿元人民币;而到2023年,这一数字进一步扩大至1.2万亿至1.5万亿元。

随着市场规模和需求的上升,避暑旅游产品不断创新。以前,避暑旅游多局限在传统的避暑山庄、山间别墅或是乡村民宿等相对单一的产品形态,主要满足人们对于凉爽气候的基本需求。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偏好日益多元化与消费升级的趋势,避暑旅游产品已不再停留于简单的避暑纳凉功能,而是转型升级为集休闲、娱乐、文化体验、亲子互动等多元素于一体的综合型旅游产品。比如,湖北推出“2024年十大避暑度假旅游目的地”,并针对不同客群定制了2024年暑期的十大主题线路产品,这些线路不串联周边重点景区,还涵盖了漂流、露营、观星等避暑消夏点位;贵州也推出多条夏季避暑特色旅游产品线路,可体验亲子研学、山地户外、美食美宿等多种活动;吉林长白山推出“避暑+研学”“避暑+户外”“避暑+康养”等多种旅游产品……

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活动满足了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兴趣偏好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避暑,从而推动了避暑旅游市场的火爆发展。同程旅行数据显示,7月以来,部分适宜避暑的山岳类景区旅游热度上涨超过1倍,成为户外爱好者的避暑胜地。四姑娘山旅游预订热度同比增长202%,成为“避暑游”市场的黑马;峨眉山和长白山预订热度同比涨幅也分别达到160%和132%;重庆、北京、长沙、西安、苏州、上海、南京、成都、广州和厦门等城市,以其独特的夜间魅力,成为2024年热门的避暑夜游城市。

1.2 哪些地区居民最爱“避暑游”?重庆、北京、成都位居前三

数据显示,重庆关注“避暑游”的人数最多,目标群体指数相对较高。截至8月8日,重庆气象台第四次发布全市高温红色预警,8月8日当天,重庆最高气温达39.8℃,体感温度41℃。今年夏天,北京6月和7月高温日数已达17个,远超常年水平。历史数据显示,北京在6月平均有3.9个高温日,7月则有4.8个,而今年分别为10个和7个。这也让北京成为关注“避暑游”的第二大用户来源地,在观看过“避暑游”相关内容的用户中,2.53%来自于北京。

今年,江浙沪地区被网友戏称开启“大火收汁”模式,连续多日超40℃高温,地表温度刷新当地历史纪录。江浙沪区域的多个城市也纷纷将目光投向避暑旅游,积极寻觅清凉地。在“避暑游”相关内容的观看用户地域分布中,杭州、金华、上海、苏州等四个江浙沪城市成功跻身前十。

从年龄分布来看,50岁以上的年长群体和30岁-49岁之间的中年群体是对避暑话题最为关注的两大人群。这反映出他们在应对高温天气时,对健康、安全和舒适度的需求较为突出。旅游业和相关服务可以根据这些年龄段人群的特点,定制更加精准的避暑产品和服务,以更好地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根据百度指数2024年7月9日至8月8日期间,对“避暑”关键词的搜索度年龄分布数据,50岁以上的群体对“避暑”话题的搜索度最高,占比达到37.84%。这一结果表明,年长群体在夏季高温期间,对避暑相关信息的需求尤为强烈。这可能是因为这一年龄段的人群更容易受到高温天气的影响,他们的健康状况相对脆弱,因此更关注避暑方法和避暑目的地。

30岁-39岁年龄段的搜索度次之,占比为27.17%。这一群体多为职场中坚力量,他们不仅需要应对工作压力,还需照顾家庭,因此对如何有效避暑,尤其是与家人一起度过舒适夏季的内容表现出较高兴趣。

40岁-49岁年龄段的搜索度为19.85%。这一年龄段的人群大多处于职业发展的高峰期,同时也肩负家庭责任,可能更关注在高温下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20岁-29岁年龄段的搜索度为11.56%,这一年轻群体通常对户外活动和旅游有较高的兴趣。不满19岁的群体搜索度最低,仅为3.58%。这一年龄段的学生群体正值暑假,他们对避暑的搜索可能更多由家长引导,因此个人对避暑关键词的搜索和关注度较低。

总体来看,男女用户对“避暑”话题的搜索度差异不大,女性略占优势。百度指数对“避暑”关键词的搜索度性别分布数据显示,女性对“避暑”话题的搜索度略高于男性,占比为51.95%。这一现象可能与女性在家庭中通常承担更多的照顾职责有关,尤其是在夏季高温期间,她们更关心如何为家庭成员创造一个舒适的避暑环境。此外,女性通常对健康和生活质量更加关注,因此她们对避暑相关的信息、产品和服务表现出更大的兴趣。男性的关注度为48.05%,虽然略低于女性,但仍然接近一半。这表明男性在面对高温天气时,也在积极寻求避暑的解决方案。

1.3 云贵、东北成为热门目的地 新疆城市“避暑游”增长较快

据同程旅行数据,今年7月1日至8月8日,国内热门避暑目的地旅行产品预订热度同比增长32%,哪里成为热门避暑地?从避暑旅游订单量来看,数量最多的前十大目的地城市分布在我国西南、西北、东北地区。

有“春城”之称的昆明,凭借其四季如春的气候特征,成为众多游客的避暑胜地。

贵阳素有“中国避暑之都”的美誉,平均海拔1100米,常年夏季平均气温22.3℃。同时,贵阳旅游资源丰富,拥有7300多处旅游资源。近些年贵阳持续打造“爽爽的贵阳·中国避暑之都”城市品牌,推出了品质露营、徒步登山、追风骑行、潮流轻户外等多种主题玩法,提供了丰富的娱乐活动。

前十大目的地中,东北城市占据四席。哈尔滨、长春夏季气候凉爽舒适,平均气温在22℃左右,旅游资源相对丰富。哈尔滨城市周边有国家和省级森林公园18个,森林覆盖率达43%,是“天然氧吧”,更是全球20个避暑旅游胜地之一,被国际湿地公约组织授予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长春则是全国第一个举办以“消夏避暑”为主题节庆活动的城市,连续多次斩获“最佳避暑旅游城市”相关荣誉。大连作为海滨城市,因适宜的夏季气温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而受到青睐,成为避暑旅游的热门去处。

兰州与乌鲁木齐的入榜,则凸显了西部地区在避暑旅游市场中的新兴潜力。一方面,两地气候舒适、旅游资源丰富;另一方面,他们推出结合自然风光与民族文化的独特旅游产品,为游客提供了多元化的避暑体验。

这个夏天“避暑游”火热,众多小众旅游城市异军突起,成为游客探索的新宠。

在“避暑游”订单同比增幅最高的前十大目的地城市中,有两个西藏城市、四个新疆城市、两个黑龙江城市,吉林和内蒙古各有一个城市上榜。今年新疆成为旅游市场的一大黑马,1月-7月,全省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16540.03万人次,同比增长15.16%;实现旅游收入1868.51亿元,同比增长28.53%。在避暑旅游目的地中,新疆的哈密、阿拉尔、吐鲁番、喀什成为订单增长最快的城市。吐鲁番尽管以“火洲”闻名,但其夜间的凉爽与独特的民俗风情吸引了众多寻求别样避暑体验的游客;哈密不仅是哈密瓜的故乡,更有凉爽的夏夜和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阿拉尔紧邻塔克拉玛干沙漠,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户外活动吸引游客;喀什将古城的魅力与现代旅游相结合,让游客体验到历史的韵味与文化的深度。今年边境游的热度也蔓延至“避暑游”,山南、日喀则、黑河、哈密等地旅游订单增长较快。

此外,2024年暑期中长线“避暑游”市场增长较快,新疆、西藏及东北地区中长线“避暑游”产品预订同比增长均超过40%。短途“避暑游”市场在2023年高位运行的基础上稳中有升,河北秦皇岛、承德、张家口,山东的青岛、威海、东营等目的地避暑产品预订热度增长均超过10%。

不同客群在“避暑游”类型的选择上有自己的偏好。在预订“避暑游”产品的客群中,学生群体占比约三成,户外登山、小众海岛等避暑目的地年轻客群占比较高。亲子游客群和中老年群体在总订单中的占比分别约为25%和20%,他们对高端酒店聚集的滨海城市、文旅产业较为成熟的一二线城市关注度更高。这些地方往往交通网络发达,让旅行过程更加顺畅与丰富。

第二部分:2024年夏天 点击查收这60个“避暑消夏好去处”

2.1 山地、森林、湖泊等七类型目的地最适合避暑消夏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中国避暑旅游热度不断攀升,已成为“夏日经济”新的增长点,避暑旅游产业也已成为推动地方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新动力。

结合30年气象历史资料统计和2024年气候预测,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在181个申请项目中组织遴选出山地避暑旅游、森林避暑旅游、乡村避暑旅游、湖泊避暑旅游、滨海避暑旅游、观星避暑旅游、人文避暑旅游七大类别共60个“避暑消夏好去处”气象旅游项目。

据测算,60个“避暑消夏好去处”7月至9月平均体感温度在15.4℃至27.2℃之间,中位数为23.25℃,根据中国气象局发布的《避暑旅游气候适宜度评价方法》,22℃至24℃为体感温度Ⅰ级区间。大部分避暑推荐目的地平均相对湿度在7月至9月较高,中位数达到71%,这意味着平均相对湿度超过71%的避暑目的地占比达50%。

2.2 “避暑消夏好去处”分布在哪里?山东、贵州和吉林最集中

60个“避暑消夏好去处”分布在哪里?从地区分布来看,60个避暑目的地中,有38个地处北方,纬度最高的是黑龙江省伊春市伊美区锦绣山水公园,属于森林避暑类。

60个避暑目的地在全国七大地理分区中均有分布。除去体感温度舒适外,综合考虑旅游配套、客群喜好等因素,华东地区的“避暑消夏好去处”最多,共18个。从地理分布上看,环渤海和西南地区的避暑目的地较为集中——环渤海地区主要是滨海避暑目的地,而云贵地区则以山地、乡村、人文类避暑目的地为主。

从省份分布看,60个“避暑消夏好去处”共覆盖全国22个省份,山东和贵州是避暑胜地最集中的省份,分别有9个和7个避暑推荐目的地;吉林、宁夏拥有的避暑好去处数量并列第三,均为5个;其次是安徽和陕西,分别有4个避暑推荐目的地。从城市分布来看,地处山东的烟台共有5个避暑推荐目的地,在数量上排名第一;贵州安顺、吉林长春、山东青岛、陕西渭南分别拥有3个避暑好去处,并列第二名。

60个“避暑消夏好去处”中,有41个地处县城或县级市,依山傍水独具特色,是气候凉爽、风景宜人的避暑胜地。此外,三分之二的避暑推荐目的地为国家A级景区,其中5A级景区14处,4A级景区24处,3A级景区2处。

2.3 森林最凉爽 海边最湿润 观星有晚风……七大类“避暑消夏好去处”各具特色

基于不同避暑目的地的地理及气候特征,中国气象服务协会2024“避暑消夏好去处”分为七大类型,分别是山地、森林、乡村、滨海、湖泊、观星、人文,其中湖泊、观星大类分别有5个推荐目的地,其余五大类均有10个推荐目的地。

避暑目的地7月至9月的气象指标分类计算结果显示,七大避暑类型的平均体感温度在20.3℃至25.2℃之间,森林地区最低、滨海地区最高;相应地,森林地区的平均相对湿度最低,为60%,滨海地区则最高,达到74%。从风速来看,观星和山地避暑地区的平均风速最高,分别为3.0米/秒和2.8米/秒,两类地区均位于海拔相对较高的地区;乡村、人文避暑地区的平均风速则相对较低。

2.3.1 山地避暑——登高望远 感受自然

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地形,山地地区通常有明显的垂直气候变化,气候凉爽、空气宜人。陕西省华阴市华山风景名胜区7月至9月的平均体感温度仅15.4℃,在10个山地避暑推荐目的地中是最低的。

此外,山地避暑胜地往往拥有茂密的森林、清澈的溪流和丰富的植被,在推荐目的地名单中,河南省南阳市老界岭景区的森林覆盖率高达97.8%,负氧离子含量高,有助于改善呼吸和心肺功能。

除了传统的观光和休闲外,游客还可在山地避暑地进行丰富的户外运动,如徒步、登山、露营、山地自行车等,既能锻炼身体,又有助于缓解压力、放松心情。山地避暑不仅是一种简单的避暑方式,也是生态旅游和康养旅游的结合。例如,山西省娄烦县云顶山康养度假区利用云顶山丰富的自然资源,提供集生态旅游、森林康养和道教文化养生为一体的综合康养度假体验。

2.3.2 森林避暑——林海嬉游 畅意呼吸

森林能有效调节局部气候,通过遮阴和蒸腾作用,林木可以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据测定,有林阴的地区夏季气温比空旷地区低3℃-5℃。此外,森林中的树冠能将20%-25%的热量反射回空中,约35%的热量被树冠吸收,从而进一步降低温度。在森林避暑好去处的推荐名单中,西藏自治区林芝市米林市南伊沟风景区、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诺尔旅游区、贵州省赤水市竹海国家森林公园的7月至9月平均体感温度均低于20℃。

森林中还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不仅有茂密的树木和清澈的溪流,还有壮丽的流泉飞瀑等,既为游客提供了视觉上的享受,也会增加避暑的乐趣。在森林环境中,人们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等感官无限打开,感受森林的清香、绿色植物的色彩、淙淙的溪流声和鸟鸣声等,并通过森林浴、散步等方式亲近自然,放松身心。

此外,森林还提供了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人们可以在避暑的同时亲近动植物,例如,陕西省佛坪县熊猫谷景区内有秦岭大熊猫野化基地,游客可以近距离观赏到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体验它们憨态可掬、灵动可爱的一刻。

2.3.3 乡村避暑——乡野生趣 返璞归真

相比于城市的喧嚣,乡村避暑能为人们提供短暂的宁静和自然的生活环境。乡村地区的自然生态破坏较少,也为长期居住在大城市的游客提供美丽、开阔的田园风光。同时,新鲜的农产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有助于身心健康,并缓解快节奏生活方式带来的紧张与焦虑情绪。

许多乡村通过发展农家乐、民宿等,将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提升了旅游体验的质量,例如果树采摘、动物喂食、户外烧烤等活动,均受到游客喜爱,尤其适合家庭及亲子出游,可以在享受清凉的同时,体验到亲子乐趣。

乡村不仅有美丽的自然风光,还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俗文化。许多乡村保留着传统建筑和村庄布局,具有独特的文化魅力。例如,位于江西省金溪县的竹桥古村,始建于元末明初,已有800多年历史。竹桥古村内保存有大量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大多保持了完整的赣派建筑风格,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2.3.4 滨海避暑——碧海青天 静享浩瀚

海滨度假是夏季最热门的旅游项目之一。受到海洋影响,海滨地区的夏季气温比内陆低,通常温和湿润。例如,大连、青岛等城市的夏季平均气温在22℃-25℃,避免了酷暑带来的不适。广阔的沙滩、湛蓝清澈的海水和迷人的海岸线,赋予了海滨避暑胜地独特的魅力。

海滨避暑胜地不仅适合游泳、嬉水等传统活动,还提供多种娱乐设施和文化体验。例如,山东青岛奥帆海洋文化旅游区提供海底世界的游船联票,让游客可以享受海上观光与周边景区的联动;福建漳州东山翔业帆船帆板训练基地则可以提供多功能、现代化的帆船帆板教学、训练和比赛等多种服务。

此外,许多海滨避暑胜地都设有疗养院,空气清新且富含负氧离子,是疗养和养生的理想目的地。无论是家庭度假还是个人疗养,都能在海滨避暑目的地中找到合适的休闲方式和舒适的体验。

2.3.5 湖泊避暑——碧波微澜 悠然消夏

湖泊通常被群山环绕,湖水清澈见底,周围植被茂密,构成美丽的湖光山色画卷。各湖泊景区均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例如安徽省太湖县花亭湖,以其清新绚丽的自然景观著称,集湖光、山色、温泉于一体;千岛湖则因湖内星罗棋布的1078个岛屿而得名,被誉为“西子三千”;虹山湖是贵州省安顺市最大的一块湿地,以其喀斯特地貌山水为特色,气候凉爽,环境宜人,是避暑游玩的好地方。

同时,湖泊景区还具备多种功能,能匹配不同需求的游客。例如,花亭湖不仅是观光胜地,还集度假、疗养、娱乐、休闲于一体;虹山湖则被称为“城市会客厅”,在城市中心提供了一片山水美景,游客可以在湖泊中进行各种水上活动,如游泳、划船、垂钓等,享受户外探索带来的惊喜与活力。

湖泊避暑具有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观丰富、生态环境良好、综合功能性强和交通便利等特点和优势,是夏季避暑的理想选择。

2.3.6 观星避暑——仰望星河 偶遇惊喜

大部分观星活动选择在户外进行,为确保良好的观测条件,观星地点通常选在远离工业区和城市光污染的地方,如公园、天文台等地,空气质量佳、能见度高,适合观测流星雨和天文现象。

例如,宁夏盐池县哈巴湖天文台几乎没有人造光源污染,7月-9月平均相对湿度为40%,适合开展天文观测。

此外,观星活动不仅是一种休闲娱乐方式,也是一种科学教育。除了单纯的观测,观星活动还包括专题讲座、摄影比赛、露营体验等多种形式。正值暑假,许多观星地点会设置专门的设施和讲解员,帮助游客了解天文知识。

2.3.7 人文避暑——触摸历史 古韵今风

人文避暑胜地通常拥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人文历史,选择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的景点进行旅游,可以达到避暑、休闲和文化体验相结合的需求。

根据个人及家庭的喜好和需要,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人文避暑目的地进行游览。例如,吉林长春电影制片厂内的长影旧址博物馆展示了大量老物件和经典电影,是电影爱好者不可错过的文化圣地;宁夏银川的志辉源石葡萄酒庄建设于废弃矿山上,冬暖夏凉,是兼具葡萄酒文化和园林艺术的避暑胜地,游客可以在这里品尝美酒,享受宁静。

古时,文人墨客常将避暑上升到哲思境界,认为“心静自然凉”。因此,在人文类的避暑目的地也可以参与赏荷、读书、垂钓等活动,结合当地景区的文化特点,在古韵今风中洗濯浮躁的内心,进行一场心灵的避暑之旅。

第三部分:避暑产业图谱与前景

3.1中国避暑旅游产业链:避暑旅游及相关市场规模已达1.2万亿至1.5万亿元

当前中国避暑旅游产业链在极端高温的背景下呈现出显著增长和多样化发展的趋势。根据2023年6月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全国避暑旅游发展报告》,在老龄社会发展、中产阶层增加以及健康中国战略深入实施等因素的推动下,避暑旅游及相关市场规模已达1.2万亿至1.5万亿元。

全球和全国范围内的极端高温事件频发,使得避暑旅游需求大幅上升。今年6月15日,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黄色预警,这是自6月7日以来,中央气象台连续第9天发布高温预警。截至6月14日,河南、河北、山东等地的部分地区高温日数达5-6天,有16个国家气象站突破最高气温历史极值。然而,随着人们对清凉资源的需求增加,避暑旅游市场却迎来了新的机遇。

信达证券研报显示,避暑旅游与康养度假的结合也成为一种新趋势。多地延伸康养度假产业链条,力促文旅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丰富了避暑旅游的内容和形式。

尽管如此,避暑旅游产业链仍需多方发力以应对未来的挑战。首先,需要做好顶层设计,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和规划;其次,要加大供给特别是弹性供给,以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最后,还需加强科技服务,提高避暑旅游的整体品质和体验。

总之,在全球变暖和极端高温频发的背景下,中国的避暑旅游产业链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通过多方努力和持续创新,有望进一步做大做强这一新兴产业,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2面对全球变暖和极端高温挑战 中国“避暑+”产业链迎来机遇

气候变化正在对全球各行各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旅游业也不例外。全球气温上升、更频繁的极端天气事件以及气候模式的变化,迫使旅游业重新思考其战略并适应这些变化。

中国夏季旅游业采取的关键措施之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设能够承受极端天气条件的抗风险结构至关重要,包括建立一个涵盖经济、社会、生态和气候四维的评估体系。通过这种综合性的方法,确保新建项目在设计时就具备气候适应能力,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潜在影响。例如,在极端高温或暴雨频发的地区,旅游设施需要在建设中引入先进的降温系统、雨水管理和节能设计。这些基础设施不仅确保了游客的安全和舒适,还为旅游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贡献。

此外,为了丰富旅游产品种类并吸引游客全年来访,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积极推广新的旅游产品和活动,包括开发冬季运动、观星以及夏季避暑旅游产品。“跟着季节游中国”计划就是这样一个项目,旨在将旅游与季节变化相结合,鼓励游客根据不同地区在最佳季节提供的体验,探索中国各地。例如,吉林省推出了百余项夏季休闲新玩法,包括万科松花湖度假区的青山花海节和帐篷露营节等活动,成功将该地区从单季旅游转变为全年吸引。

另一项重要措施是建立监测和预警系统,以评估气候变化对旅游业的影响。通过完善极端天气事件的监测和应急响应机制,旅游业能够更好地为此类事件做好准备并减轻其影响。科学监测和信息支持系统的开发对于提供及时的数据和警报至关重要,使旅游运营者能够作出明智的决策,确保游客的安全。这些系统还能够更好地规划和管理旅游活动,减少因突发天气事件造成的中断。例如,实时天气更新可以帮助游客更有效地规划行程,而极端天气预警则可以临时关闭脆弱的景点,从而防止事故和损失。

“避暑+”的理念已成为中国旅游发展战略的指导原则。通过将夏季旅游与其他产业,如文化、体育和娱乐相结合,旅游业正在创建一种多业态融合的发展模式,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体验。这种方法不仅增强了夏季旅游的吸引力,还通过促进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推动了经济增长。

例如,夏季旅游可以与文化节、户外运动赛事和娱乐活动相结合,创造出一种综合性的旅游体验,满足不同兴趣和偏好的游客需求。这种多业态融合也有助于将旅游带来的经济效益扩展到不同的地区和行业,促进地方经济的整体发展。

为了进一步加强夏季旅游业,六盘水等地区积极整合旅游资源,推出避暑游、夜间游等创新产品。通过利用其独特的气候优势,这些地区正在开发全景域旅游模式,以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资源整合和品牌创建不仅增强了旅游业的竞争力,还帮助各地区建立了独特的品牌形象。

此外,旅游业正在加强与上下游企业的合作,以确保旅游资源的稳定供应。灵活的供应链机制的建立,对于应对市场需求波动和锁定优质资源至关重要。通过与供应商、服务提供商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密切合作,旅游业能够保持稳定的资源供应,并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条件。

这种灵活性还使旅游业能够迅速应对意外挑战,例如天气模式的突然变化或消费者偏好的转变。通过确保优质资源的获取,旅游业即使在面对环境变化时,也能继续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体验。

3.3“冷玩法”带动“热产业” 多地发布政策激活“避暑经济”

2022年印发的《“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推进避暑旅游等业态产品发展。为了进一步做大做强避暑旅游产业,需要多方发力,包括做好顶层设计、加大供给特别是弹性供给、壮大市场主体、延长产业链、加强科技服务等,多地发布政策激活避暑经济。

同时,避暑旅游市场正在与康养度假、户外休闲、城市旅游、研学旅行、亲子旅游、夜间经济等多种业态融合,形成新格局,不仅丰富了避暑旅游的产品种类,还提升了游客的体验质量,有助于提升整个行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进入2024年,江西文旅依然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随着气温持续升高,江西“避暑经济”不断升温,以节促消费,带动“避暑经济”增长热。以武功山、明月山、井冈山、滕王阁、三清山等为代表的传统景区创新营销方式、加速焕新升级等,萍乡武功山景区成功打造“云中草原 户外天堂”IP。

江西举办靖安生活节开幕式期间,邀请了来自江西省和湖南省共计60余家旅行社负责人前来踩线,50余家旅行社在开幕式现场与靖安县签订了合作协议。截至目前,江西省内30余家旅行社已推出多条靖安夏季避暑一日游、两日游路线,成功发团400余次;湖南旅游市场以三天两晚游和两天一晚游为主,推出了亲水避暑主题路线10余条,成功发团50余次,为靖安文旅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此外,靖安县还积极动员全县各乡镇和景区配套举办了“冰爽一夏”亲水漂流活动30余场、“鲵好”科普主题夏令营活动20余场,并围绕“八一”建军节,推出了系列优惠活动。高湖、三爪仑、璪都等乡镇分别举办了金罗湾漂流节、山谷音乐节、古韵荷花宴等生活节系列活动,形成了良好的协同效应。这些活动丰富了游客体验,进一步促进了消费市场繁荣。

开幕式后,来自省内外的自驾游游客显著提升,抖音、携程、去哪儿、美团等OTA平台的订单量较往年同期增长27.3%,中源、三爪仑、官庄等乡镇民宿入住率接近98%。据不完全统计,2024靖安生活节开幕式至今,靖安县旅游接待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8.7%,拉动旅游消费增长27.6%。

湖南利用其绿水青山的气候优势,通过开发生态旅游节等活动来拓展避暑旅游市场。长春也凭借其22℃的夏季气候优势,连续多次获得“最佳避暑旅游城市”的荣誉,这表明地方特色资源是推动避暑旅游发展的重要因素。

据《湖南日报》报道,今年,湖南将以绿水青山的气候优势开发带动旅游发展,抓住“凉资源”推出戏水游、康养游、夜间游等,打通“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条,丰富湖南生态旅游的内涵和形式,有效拓展“两山”转化路径。沩山景区避暑相关的经营主体在几年时间内从13家发展到225家,床位从550张扩展到6200张。2023年夏秋季节,旅游人数同比增长11.94%,接待过夜游客达29.8万人次,为周边群众创收超5000万元。

7月底,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推介了“清凉一夏 乐宿山东”四大主题旅游产品,诚邀广大游客来山东,观海听涛,开启清凉避暑之旅;穿越齐鲁,开启文化研学之旅;休闲度假,开启旅居康养之旅;寻幽探奇,开启宝藏山东之旅。

同时,活动现场还推介了“畅享好时光·露营新风尚”特色露营产品,通过AI视频形式发布“2024好客山东露营地图”。露营地图集合了山东16市、共247个露营地,其中包括沙滩露营、星空露营、音乐露营、场景化露营等多种类型,以区县的地域性划分,为广大游客提供更为便捷的山东露营指南。

第四部分:中国“避暑消夏好去处” 这些特色案例值得借鉴

武功山是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为一体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由金顶景区、云顶景区、羊狮幕景区等景区组成,景点200多处,以十万亩高山草甸、日出云海、星空露营、飞瀑温泉、山水胜境、千年祭坛为主要特点。得益于其优异的生态环境,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不仅负氧离子浓度高,空气质量上乘,且森林覆盖广泛,坐拥全球同纬度海拔最高、面积最大的高山草甸。此外,武功山星空玻璃栈道作为国内目前长度居首的高空木栈道,以及海拔拔尖的架空栈道,尤其引人注目,它傲立于1600米以上的海拔高度,为游客带来震撼的云端漫步体验。

为满足游客多样化的旅行需求,景区通过不同的组合方式,推出了户外体验游、金顶草甸观光游、羊狮幕峰林奇石观光游、乡村休闲游、避暑漂流亲水游等多种旅游产品线路,策划举办帐篷节、音乐节、户外运动挑战赛等多种主题特色活动。2024年7月1日-8月5日,景区接待90.38万人,同比增加36.08%;旅游收入8435万元,同比增长8.84%。

安顺黄果树旅游景区7月-9月平均温度达22.8℃,夏季近30天左右体感温度22℃-24℃。黄果树旅游景区以黄果树大瀑布为中心,分布着雄、奇、险、秀风格各异的大小18个瀑布。以黄果树大瀑布为中心,已开发瀑布5个,未开发瀑布13个,形成一个庞大的瀑布家族,被世界吉尼斯总部评为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列入世界吉尼斯纪录。

除了近距离观赏自然景色,在景区内游客还可以进行水上活动,或是探访坝陵河桥梁博物馆,在了解桥梁建筑知识的同时,领略人类工程与自然风光和谐共存的魅力。

锦绣山水公园主要有由水上公园、林都术雕园、小兴安岭石苑组成的文化艺术观赏区,和以兴安国家森林公园为主生态景观的游览区两大区域,6月-8月平均气温为19.3℃,每年6月-8月体感温度处于22℃-24℃,平均天数为31天。在园区内,游客既可以畅享户外徒步登山游,徒步兴安国家森林公园,欣赏蜿蜒奔流的小溪,充满生机、恬静淡雅的白桦和阴翳蔽日的参天红松等自然风光;还可以欣赏独具地方特色的木雕艺术和石刻艺术,参观地质博物馆、森林博物馆了解小兴安岭历史变迁。此外,游客还可以通过水上皮划艇、东升岛竹筏漂等活动,在水面上感受伊美不一样的风景。

大连星海湾滨海旅游度假区地处大连南部海滨,拥有丰富的森林与海滨资源,涵盖大连森林动物园、大连武术博物馆、 大连圣亚海洋世界、大连博物馆、大连自然博物馆等国家4A级旅游景区,拥有星海广场、西山揽胜、跨海大桥、亲海观光木栈道等滨海观光度假资源。星海公园作为该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集观海、避暑、海水浴于一体,提供了广阔的沙滩和优美的海景,内设有儿童游乐园、水上乐园以及各种游乐设施,适合家庭和年轻人消遣娱乐。

东山翔业帆船帆板训练基地位于马銮湾,这里滩长、沙白、浪静,海滨风光旖旎,是一个典型的避暑胜地,作为一个帆船帆板训练场所,吸引了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帆船爱好者来此游玩。自2016年首届中国·东山岛企业家帆船赛鸣枪开赛以来,已成功举办五届,参数人数呈级数倍增态势,从首届的上百位企业家名流人士参加帆船竞逐到第六届达上千人的规模。

除了帆船帆板运动外,东山翔业帆船帆板训练基地还打造出中国特色海洋经济,组织帆船赛事组织、帆船研学、帆船帆板体验等活动,并延伸出潜水、赶海、 垂钓等相关水上运动项目。

竹桥古村位于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双塘镇,距离县城大约10公里。该村落始建于元末明初,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建筑风格而闻名,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古村落博物馆”。

竹桥古村整体布局为伞形,村内保存有明清时期的古建筑109幢,其中明代祠堂1幢,明代民居8幢,其余为清代建筑,这些青砖灰瓦的建筑是赣派建筑的典型代表。竹桥古村还是“金溪书”的发祥地和主要承印地,村内现保存雕版印刷作坊2处,古雕版遗刻甚多,现保存有完整的《三字经》《百家姓》《四书集注》雕版,仍可直接印刷装订线装古本。

竹桥古村不仅是一个拥有丰富历史和文化的古村落,更是一个集建筑美学、文化传承与现代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2024年7月1日-8月5日,竹桥古村游客人次同比增长0.25%,旅游收入同比增长2.94%。2024年,景区最新酒店住宿业单位77家,其中星级酒店1家,客房数1644间,床位数2588个;全县民宿有13家,客房205间,床位数346个。

北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吉林省长春市东北部,是东北地区最大的国家级城市生态湿地公园。公园占地约11.97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为7.37平方公里,水域面积为4.6平方公里,集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和产业发展等多种功能于一体。

园区内设有多个景点,包括“北湖天地”“北城艺风”“水上邻里”以及以长春万寿寺和佑国塔为核心的多个历史文化景点。作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北湖国家湿地公园不仅提供丰富的自然景观,还具备湿地保护与利用、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生态观光和休闲娱乐等多种功能。

2024年7月1日-8月5日,园区共接待游客31.68万人次,同比增长23%;对应时段旅游收入25.19万元,同比增长36%。

福建省南靖县土楼景区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主要包括田螺坑片区、云水谣片区和河坑土楼民俗文化村片区三大区域,总面积约3.03平方公里。据不完全统计,南靖县共拥有约1.5万座土楼,其中,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怀远楼以及和贵楼这“两群两楼”共20座土楼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景区内还有侨史馆、简大狮纪念馆、土楼之光博物馆等丰富的博物馆资源。

南靖土楼景区不仅有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还有丰富的星空和萤火虫景观,这些景观相融合,形成了独一无二的观星体验。此外,南靖土楼的最佳观赏点,如紫云山天空之镜、田螺坑土楼群观景台等,都是视野开阔且光污染少的地方。

蓬莱阁景区不仅是著名的旅游景点,还是绝佳的避暑胜地,夏日平均气温在27℃左右,体感温度处于22℃-24℃。在这里,游客既可以尽享夏日的清凉与宁静,又能够深刻体会穿越千年的历史文化洗礼。

蓬莱阁古建筑群是景区的核心景观之一,游客穿梭于这些古老的楼阁之间,能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和文化魅力;登上丹崖山巅,会将海、天、城尽收眼底。景区有登州博物馆、古船博物馆、戚继光纪念馆,让游客在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享受清凉与惬意。此外,景区内多点位设立多场次小场景演出,包含开城门仪式、戚家军展演、七仙女下凡等具有景区特色的器乐、歌舞节目。

结语

当前中国避暑旅游产业在全球变暖和极端高温频发的背景下,展现出显著的增长和多样化发展。这一市场的繁荣不仅仅依赖于气候资源的优势,还得益于国家政策的支持、技术的进步以及多业态的融合发展。避暑旅游作为中国旅游业中的重要一环,已从单纯的季节性旅游逐渐演变为集康养度假、户外休闲、文化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链,为各地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未来的发展中,避暑旅游产业链需要继续创新和优化。我们建议,顶层设计与政策规划是保障产业健康发展的基石,各级政府应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推动避暑旅游产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同时,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在应对极端天气事件方面,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引入先进的降温系统和气候适应性设计,确保旅游设施在极端高温条件下依然能够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的环境。

其次,避暑旅游产业的发展也需要不断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旅游业不仅仅是提供清凉的环境,更是提供丰富多彩的体验。从上游的自然与文化资源,到中游的旅游产品开发,再到下游的分销与营销,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高度协同,以确保游客能够享受到高品质的旅游体验。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旅游产品的设计也需要更加灵活,融合更多的文化、体育和娱乐元素,从而增加产业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此外,技术服务和数据支持将为避暑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旅游企业可以更加精准地分析市场需求,制定更加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完善的监测和预警系统将帮助旅游业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确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避暑旅游产业链的延伸和多业态融合也是未来发展的关键趋势。通过将避暑旅游与康养、户外休闲、夜间经济等其他业态相结合,形成多种融合发展的产业格局,不仅能够丰富游客的体验,还能大幅提升产业的经济效益。在这方面,各地的探索和创新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如吉林“避暑+研学”“避暑+户外”“避暑+康养”、山东“海上避暑游”、江西发展户外避暑活动、湖南生态旅游的成功案例,均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经验。

总的来说,中国避暑旅游产业在未来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通过持续的政策支持、创新的产品开发、有效的市场营销以及灵活的供应链管理,这一新兴产业有望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数据来源:历年中国气候公报、中国气象服务协会、同程旅行、公开资料整理、景区信息来自各地区申报内容

报告出品:中国气象服务协会 新京报贝壳财经

出品人:许小峰 孙健 屈雅 苏曼丽

统筹:任娇 杨彬 雷蕾 余进

数据分析师:董怡楠

设计:任婉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